荷兰菊 ![]() ![]() ![]() ![]() ![]() ![]() ![]() ![]() ![]() 权威词条 | 科普中国项目参与审阅 特色词条 | 贡献维护者朋双喆 荷兰菊(学名:Symphyotrichum novi-belgii (L.) G.L.Nesom)是菊科,联毛紫菀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株高可达100厘米,全株被粗毛,叶片狭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头状花序伞房状着生,花较小,舌状花,淡蓝紫色或白色,总苞片线形,8-10月开花。 荷兰菊原产北美洲、北半球温带,中国各地广泛栽培。喜欢通风湿润的生长环境,适应性很强,耐干旱、贫瘠和寒冷,喜欢阳光能够照射到的环境。荷兰菊对土壤的要求十分宽松。 荷兰菊花繁色艳,自然成形,盛花时节又正值国庆节前后,故多用作花坛、花境材料,也可片植、丛植,或作盆花或切花。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1]) 中文名 荷兰菊 学名 Symphyotrichum novi-belgii (L.) G.L.Nesom 别称 荷兰紫菀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快速 导航 产地生境 繁殖方法 栽培技术 病虫防治 主要价值 形态特性 多年生宿根草本,株高50-100厘米,全株被粗毛,上部呈伞房状分枝。叶狭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近全缘,基部稍报茎,无粘性茸毛。 头状花序伞房状着生,花较小,舌状花1-3轮,淡蓝紫色或白色,总苞片线形,端急尖,微向外伸展,花期8-10月。[2] 荷兰菊 产地生境 荷兰菊原产北美洲、北半球温带,中国各地广泛栽培。[3] 喜欢通风湿润的生长环境,它的适应性很强,能够耐干旱、贫瘠和寒冷,喜欢阳光能够照射到的环境。荷兰菊对土壤的要求十分宽松,即使土壤中营养物质不富余也能生长,但更喜欢在肥沃疏松的沙质土壤中生长。[4] 荷兰菊 繁殖方法 共3张 荷兰菊 扦插:秋季,剪去植株地上部分。入冬前浇冻水1次,即可安全越冬,移至阴畦或塑料大棚过冬,待基部蘖芽长约10厘米,具8片叶时取下扦插于地温22-24℃的苗床上。 分株:春、秋季均可繁殖。中国北方地区分株时间应在土壤上冻前一个半月。可在生长前期(5、6月份)适当修剪。 播种:最佳播期为7-8月。播种过早,会提前抽薹,营养生长转化为生殖生长,失去了肉质根的作用;播种过迟,根茎越冬受损,影响肉质根的质量。在畦上进行条播,一般每亩用种50-60克。大面积播种选用播种机播种,播种深度1厘米,播后检查覆盖厚度。如遇雨天,可人工手播补充。播种后先浇水、再盖草,这样可预防高温曝晒和暴雨冲刷对荷兰菊的影响,确保苗齐、苗匀。要做到及时间苗,用小刀轻轻割去要间去的苗;同时结合清沟,松土、除草。[2] 栽培技术 光照和温度:荷兰菊喜欢阳光充足的生长环境,需要选择在向阳处进行养护。在温度方面,荷兰菊喜欢温暖的环境,耐寒也可以耐高温,冬季还是比较容易过冬的,东北地区也可以露地过冬的。 荷兰菊 浇水和施肥:荷兰菊在栽种前,需要施足量的基肥,来保证土壤有足够的养分,并且的荷兰菊的生长期里,需要每2周施1次薄肥,使植株生长旺盛,多开花。浇水也要做到合理,日常浇水要见干见湿,在天气干旱的时候要多浇水,可以喷水来保持空气的湿度。 修剪:荷兰菊是比较耐修剪的,在生长的过程中,适时的修剪,可以使荷兰菊多分枝,多开花。 徒长:为了使荷兰菊多开花,植株旺盛生长,需要保持水肥的供应,但是如果水肥过多,就有可能出现徒长,要合理浇水施肥。[4] 病虫防治 种植时不宜过密,注意控制湿度和通风,一旦发现染病要及时喷施药剂。蚜虫危害时,用乐果1000倍或1500倍液防治。常发生白粉病和褐斑病,可用托布津可湿性粉荆喷洒。[5] 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