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山猫】马营镇谢老村群众开始在卢沟坝修桥了

 高山猫 2020-07-17


谢老村卫星照片

谢老村全景图

谢老村位于马营镇西北的沟坝河沿岸,北面和池坝乡小河村接壤,东面和碌坪村仅一山之隔,隶属于碌坪行政村管辖。平均海拔2249米,人口八十多户。

从小河沟到谢老村步行大概半小时,途径一条峡谷,当地人将这道沟称为谢老沟或者小河沟,过去曾经是两水、蒲池等地沿沟坝河沿线群众到池坝、草坪甚至白河、盐官一带行走的茶马古道。也是池坝群众到半沟水磨磨面的重要通道。相传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这里时长是部队经过的线路,走队伍的现象时常发生。

然而在中国地图上这条路并没有被标识出来,因为这里是中国乡村公路的盲区,根本就没有一条乡村公路的存在。这条道路上我走过不下一百多次,只是在七年前(2009年左右)看到谢老群众在小河白崖一带修路,工程非常艰巨,其中往陡坡一段修了很长时间,道路是山崖中间开辟出来的,又窄又陡,但也算是修通了。

从小河白崖到谢老去的道路。

从吊草坝草原上看到的谢老沟,依稀可见谢老村。

这座古老的盘古爷庙就是谢老人修建在吊草坝草原上的。历史虽然久远,但是从来没有看到维修过。

这就是地震以后修通的那段路,根本看不出公路的样子,也很少有车辆在这条路上行驶,摩托车走在上面也通常被烂泥漫住,无法顺利前行,当地人的运输工具依然是马和骡子为主。

到了冬天,道路上的烂泥冻住,整个路面就成为起伏不平的水坑和泥窖。这是拍摄于2015年冬季的小河白崖。沿着这条路往下走就可以到达谢老村。

夏天时候的道路。

往陡坡一带的道路

往陡坡谷底的道路

未修路前,这里是过路的人用铁簪子打出来的几个石头台阶。

进入往陡坡脚下,小时候常在这里打浆水,据老人说这里经常会看到飞石和鬼火,路过这段路的时候一定要吆喝着跑着走,就害怕崖上面的人或者山羊什么的把石头踩落下来。

道路从峡谷中穿过。

勉强一个三轮车能走

要从半山腰冲上去,感觉就像架在空中。

起坡的地方。

根本看不出路的样子。灾后重建修公路的这茬已经结束了,而今从庞磨寺底下到马营镇通过的礼武公路全面硬化,从谢老沟步行进城的池坝人几乎为零,除非有走亲戚的人偶尔路过这里,这条路现在基本上成了谢老、半沟人进出山谷的专用通道了。

谢老村卫星地图

近日看到网友发来的照片,说谢老人在卢沟坝一带修路,感到非常高兴,因为在这条路上,最难走的就是卢沟坝一带。

从池坝步行到高家村大约需要三个小时,路上要淌河12次,分别是:小河往陡坡2次,谢老村前1次,卢沟2次,卢沟坝2次,巩坪村正下脚1次,半沟瀑布西1次,半沟村东1次,庞磨2次。足以见得这条道路在过去是多么难走。

从画面中可以看到,谢老村群众正在卢沟河坝修桥,卢沟到谢老的道路也拓宽了不少,以前这里是非常狭窄的山路,半路上还有一泉水,到了冬天水就开始结冰,我又一次路过这里,险些摔下悬崖,每当梦见那次经历都会梦中惊醒。

这里以前过河主要靠跳远和淌水两种方式进行,看似很窄的河道,遇到下雨天水流非常湍急,根本无法通过。类似这样的危险路段还有两处。

每次走在这条路上我都会想,假如有一天这里通了一条大车路那该有多好,至少我们进城走的是直线,冬天不用担心路上落雪了,因为池坝的海拔是2540米,而这里只有2240米,二百多米的落差必然会温暖很多。冬天我常走这条路,很少见到落雪。

看样子谢老人是要把公路修到半沟去了,也许是修到碌坪一带去的,因为碌坪村的公路现在已经是硬化了的道路了,这样的话也便于他们到马营镇上办事。

但是据我了解的情况是,谢老人大多数赶集的都在池坝,孩子上初中后,一部分去了两水、武都、蒲池,只有绝少数在马营初中读书。

谢老村民正在修建的卢沟桥子

谢老村冬季风光

谢老村全景图

卢沟出口处

卢沟坝风光

冬天的悬潭崖一带,这里是进出谢老的重要通道

初秋的谢老村,背靠着的悬崖上是一片铁匠林。

卢沟坝里的道路主要是鹅卵石

卢沟崖高高耸立,气势雄伟。

刚进谢老村的一段道路

村前的桦树林

夏天的卢沟坝

盛夏谢老村

谢老村背靠孙家磨草原南临吊草坝草原

谢老通往卢沟坝的道路

总之来说看到卢沟修桥是一件好事情,将网友发布的图片转发在高山猫公众平台,目的是传递这一喜讯,也希望引起广大网友对故乡发展的关注,希望大家提供建设的最新照片和信息资料。可以在下面评论,也可以联系我QQ号分享,QQ1037299692。希望这条路早一天建成通车,我也会到时间去拍摄沿途风景的。

小河沟至小河村照片为高山猫拍摄

卢沟坝修路照片为网友雄霸地上提供,其余照片为谢老村网友集体提供。

文章撰写:高山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