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山猫】从庞磨跌窝地到小河桥子这7.5公里路上的风光

 高山猫 2020-07-17

点这里返回主页看更多精彩


从庞磨跌窝地,到小河桥子,从地图上看只有7.5公里路。海拔高度从2400米到1800米,落差达到600多米,途径谢老村、半沟村、高楞、步陀、庞家磨几个村子。

风景景观主要有高楞古水磨、九十九眼水瀑布、鹿沟坝、谢老沟、旋潭崖、小河沟、板板崖等。

庞磨小学附近的拐弯处,当地人叫这里为跌窝地,这里有一条通往池坝一带的便捷通道,仅仅距离小河村7.5公路,然而不通公路。

小河村白崖一带,又叫小河桥子,这里是这条道路的最北端,2015年以前,这条道路曾经是池坝一带群众进城的主要通道,主要靠步行,从小河桥子到跌窝地,步行时间通常为2.5小时。

由于道路不通,车辆很难从这里经过,只能步行,但是这一路的风景不错,今天就给大家展示一下这一带的山水风光图片,以供大家自驾旅游。

白崖

板板崖

池坝河

小河沟

黄崖

往陡坡

小时候打江水的地方

谢老沟

谢老沟的道路

草原

打江水的滩,现在玻璃太多不敢下水了

往陡坡谢老人曾经尝试过修路,道路很窄,滑坡严重无法通行

谢老沟旋潭崖,每年的春雪到这里就融化了,因此这里也是气候的分水岭。

刚走进谢老村

在旋潭崖附近,窎草坝草原脚下的水源从这里冒出来,即便是非常缺水的季节,这里的水源不干涸,而且水质很好。1997年缺水的时候,我曾经跟着村里人在这里驮过水。

谢老村相对比较暖和,这里的蚕豆洋芋要比池坝村一带早熟一月左右。

大黄

鹿沟崖,因为过去这一带有野鹿生活而得名

鹿沟崖中的水

鹿沟是一道很深的峡谷,沟里有河水,遇到下大雨涨河,很难通过,冬天也非常难走,然而这条道路确是名副其实的茶马古道,过去高山人到半沟一带磨面,两水一带的牛马贩子到高山收购牛马,都是走的这条道路,在军阀混战时期,这里曾经有过“过队伍”的传说。

其实步行走过半沟谢老一带的人,到洛塘枫相,或者到桥头、狮子等地走一趟都会发现有很多相似之处,用一句方言词来说就是:“看天都是吊吊子的”。

由于道路不通,山势险要,这里鲜为人知,也被自驾游爱好者称为中国公路的断裂地带,很多人希望一探沿途风光,一听说好的风景需要步行才能看到,都望而却步,最近有朋友向我打听这一带的道路风景情况,今天编辑此文,希望给他们的出行提供方便,同时也是对这一带山水风光的宣传。

道路不通,群众的生活不便,从小河到庞磨7.5公路的道路,一直是很多高山人日思夜想的中国梦。

如果从目前修通的道路行走,从池坝到达庞磨跌窝地得走23公里路程,修通谢老沟-半沟-小河沟一线的道路,只需要8公路,减少路程15公里,节省时间将近一个小时,按照目前从武都到池坝需要2小时算,这条道路修通后,池坝到武都一个小时就可以到达。

大阳山一带海拔较高,陡林路段在冬季大多时间冰雪覆盖,而谢老沟即便到了三九天气路上的积雪也不是很多,对于高山人的出行安全来说,修建这条道路是很有必要的。

2016年,谢老村群众自发组织在鹿沟坝修了一座桥子,解决了夏天涨大河,冬天下雪过河难的问题。

谢老到半沟中间的河滩路段叫做鹿沟坝,步行需要二十几分钟,因为道路不通畅,要过三四次河,河滩中很多鹅卵石,如果仔细寻找估计能找到奇石。

半沟村西头,有一处天然形成的瀑布,居住在山崖上的巩坪村人叫这里滴水崖,居住在瀑布下游的半沟人叫这里九十九眼水,有水神保武都的神话传说,据说曾经修建过水神庙。

很久以前,半沟人主要以经营水磨磨面生意为生,曾经的这里骡马成群,人流窜动,每天都有磨面人。

春夏秋冬,瀑布的风景都有看点,很多自驾旅行者也是因为打听到这里有瀑布,而且这里的水消食健胃,到这一带喝山泉,拍风景游玩,然而道路不通,骑摩托勉强能从庞磨骑到半沟村,再往上走要步行。

庞家磨高楞一带,是池坝河马营河的交汇点,沟坝河的发源地。

高楞的刘家水磨现如今还可以看到,很多人到了这里都喜欢拍摄风景,拍完风景都会有很多的感慨,水磨是历史的见证物,道路是制约发展的瓶颈。

欣赏完高楞的水磨,在寺底下村火焰山一带如果能遇上云海风光也是非常震撼的。在半山腰,感觉就在云里穿行。

走到东裕一带看山脚下云雾缭绕,感觉金厂、马营、池坝三个乡镇(金厂已并入马营)就是在云上生活,于是有了“当归金马池,云上生活”的名片。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到那些想到谢老沟-半沟-小河沟一带旅游的人们,希望这条便捷公路早日修通。

本文部分图片由高山猫公众号网友提供,谢谢大家的支持

文章撰写:高山猫

高山猫公众号长期承接宣传推广各类文案写作,视频包装制作等,只为你的品牌宣传和网络销售服务,联系qq1037299692,微信号gaoshanmao52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