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乡位于宕昌县东南部,和武都池坝,礼县草坪等地接壤,属于典型的高山丘陵地带,素有药材之乡的美称。建国前隶属西固县,那时候叫富平乡,建国之后划归宕昌,改名永红公社,再后来改名狮子乡一直沿用至今。 这里自然风光十分秀丽,空气质量好,环境幽美,很早以前,我们的先辈们便在此定居下来。经过多少岁月的漫长发展,形成了狮子人独具特色的民俗民风和饮食文化。在我的记忆中,狮子还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地方,人们的劳动条件和居住条件都比较差。人们住的都是木房子,烧柴火,每家都有一个大火塘,那时候狮子林木大,柴禾极广。再后来随着交通条件的好转,人们便不再烧柴禾了,开始用煤炭取暖做饭。 一说起狮子人关于饮食起居的事,那就不得不说当地老百姓家里的火炕,这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炕,只要在下面加点火,再填些木炭,能够热上几天,尤其在冬天人睡在上面真是太舒服太暖和了。还有一种叫做吸风炕,就是把炉子的烟筒链接到炕里面,只要炉子里一生火,炕就热,这种炕的特点是,保温暖和,平整舒坦,不像现在的席梦思床,睡一夜起来腰酸背痛的。火炕虽然土点,但很实惠,如今在狮子一带老百姓家里依然还有这种炕,但只有老人和小孩才有资格睡,年轻人们只能睡电热毯了! 因为狮子的冬天比较寒冷,所以一过十月基本上就没有比较新鲜的蔬菜了。那时候交通条件差,很多村子不通公路,不像现在各种新鲜蔬菜都送到家门口了,随时可以买。那么没有蔬菜吃怎么办,其实这个问题不是问题,人们早就准备好了冬天的蔬菜,而且很丰富。春天的时候田野里有一种叫做苦格菜的野菜,乡亲们把它采回来,腌制上几缸泡菜,一两年都吃不完,这种苦格菜是野菜中最适合腌制泡菜的,有一种天然的香味,时至今日这种野菜在市场上一斤能卖到几十元,深受人们的喜爱。而狮子人腌制泡菜的技艺堪称一绝,腌制的泡菜不但不会变味变腐,且能长期保持新鲜。 一到春天,狮子人可以食用的蔬菜那是逐渐的多了,且不说菜地里自家种的各种葱、蒜、豆角……光是那些美味的山野菜那更是不胜枚举。农历二月水消花开,最早能采集食用的是石芥菜,到了清明前后又有很多珍稀食用菌羊肚菜和野生蘑菇。再后来四五月间,木龙头、阳蕨菜,白蕨菜……应有尽有。而这些野菜不但在新鲜的时候可以食用,也可以晾晒成干菜,到了秋冬时节随时可以吃。 到了冬天家家户户都要宰两三头猪,油肉是不缺乏的,根本就吃不完。在那些天寒地冻大雪纷飞的日子里,才是狮子人最消停最惬意的季节,也是围炉夜话,享受美食的时刻。美美的煮上一锅猪腿肉,加上各种佐料,再往肉汤里放些事先洗净的干菜,那味道真是太美了,亲朋好友们聚在一起放开肚量的食用。 狮子人的主食则以面条为主,都是纯手工制作,而面条的吃法也有几种,油醋面、臊子面、但人们最喜爱的还是葱花酸菜面。每年五六月间是野葱花开的季节,漫山遍野都是,人们把它采摘回来晾晒干了,炒菜的时候放一点香气扑鼻。 而狮子一带老乡们家里的罐罐茶、蜂糖酒更是久负盛名。所谓蜂糖酒,就是乡亲们自家煮的泡酒,原料是青稞或小麦,用草粬发酵,关于草粬的制作方法我不是很了解,但我知道用这种酒粬煮的泡酒味道醇正香浓。在泡酒发酵好了装缸的时候,往里面注入几十斤土蜂蜜,这就是所谓的蜂糖酒。这种酒的特点是香甜好喝后劲大,客人来了舀一罐,再插一根竹管慢慢的喝。 如果遇上红白喜事,那各种美食更是烟霏雾集,在狮子一带的传统酒席也有几种名称,做法不同,最流行的如八大碗、九魁、十全等……热凉荤素应有尽有,再加上清炖鱼,大盘鸡,清汤羊肉,那是很丰盛的。上菜基本先从凉菜开始,接下来是热菜,主要是鸡鸭鱼肉和蒸菜,满满一大桌。 来庆吊①的大多都是亲朋好友,大家按照次序坐下来,年长者坐首席,年纪小辈分低的坐在下首。这也充分体现了狮子人文化仪中的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礼席一开始,首先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代表全席发言,说些吉祥的祝福言词,然后动箸,席前有个专门负责调换碗碟的人,叫做席前执客,有时候两个,轮换着斟酒递烟,上菜的都是村子里一些年纪小脚手勤快的男孩子们。 时移世易,年代不同了,一切都在改变后来就就有了专门做宴席的人了,谁家有事情给他们打个电话,开着车就过来了,锅碗瓢盆,食材桌椅设备齐全,主人什么也不用管,只管付钱就行了。 如今的狮子条件好了,生活富裕了,人们的精神风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过去的那些古老的的民俗民风也逐渐的被人们所淡忘,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的故乡会更加的美丽和谐。 部分图片来自网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