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声书苑丨四只小麻燕

 茉语清澜 2020-07-17
茉语清澜
每晚八点  与你相约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微语朗读音频

四只小麻燕

  

文 丨张桂芬

仲夏已过,第一窝小麻燕已经出飞了。此时,人们在树下乘着阴凉或喝茶,或小憩。

这时,有两只相亲相爱的大麻燕,落在一棵大树附近的房檐下又修茸起自己的爱巢。

楼区林爷爷说,现在孵第二窝小燕有点晚了!小红疑惑。问林爷爷,你怎么知道麻燕要孵第二窝小燕子?

林爷爷说,你看这两只燕子在修窝,修窝就是要孵小燕子了。现在这个时间肯定是要孵第二窝燕子,第二窝的燕子有的是飞不过长江的。小红问,为什么?

林爷爷说,因为燕子刚出窝,小燕子的羽翼没有长丰满,天就凉了。燕子是吃活食的,天凉了飞虫就少了,即便孵出第二窝小燕子,长得弱小的燕子有可能飞不过长江。

麻燕孵小燕子的事,对小红来说有趣又好奇。小红很想看看小燕子是怎么出生的。于是,小红就每天拿个数码相机,录制下这两只燕子忙碌筑巢的身影。

小红的公司派小红去外地学习,要走开几天,就不能拍摄了。

小红却又舍不得落下这部分。小红用电脑的摄像头,从自己家楼房的窗口,把摄像头对着房檐下燕子筑巢的位置,由于摄像头距离太远,只能看见燕子窝的模样,看不着燕子窝里面的情景。

小红想,要是把摄像头放在树上就好了,可自己爬不到树上去。小红就跟同事说,谁能爬到树上,我就请谁喝咖啡。

当得知小红的目的时。很多年轻人非常感兴趣,都想帮忙。小红说,只能一人去,人多了会惊扰燕子的。

为了能使自己完成爬树任务,男士都请小红去喝咖啡,尤其是那些拍客们。

小红说,咱们大家选一个人爬树吧!我随时把燕子录像带到公司来,大家一起分享;要不,我给你们发到你们的微博上也行,就不要争了。

男士们都很热心。闲时就来小红的家里,扶窗观望,或在摄像头拍摄下来的电脑上观看燕子忙碌的情景。

还真及时,摄像头刚挂在树上第二天,燕子窝里就有了一枚蛋。小红就把摄像头录下的影像整理后,发给了单位的同事和好友,好友又发到网上。

燕子的故事每天都有新的进展。燕子窝里有四枚蛋后,就有一只燕子,卧在燕子窝里,把蛋给捂上了。它可能是燕妈妈吧!它真有耐心,整天就一个姿势地卧在窝里一动不动。爸爸妈妈轮流孵着卵蛋。燕子爸爸妈妈有时用嘴轻轻地翻动着四枚蛋。

一天天地过去了,大家熬过了十五天,终于看到有一枚卵出现个小包,小包越来越大,蛋壳破了,刚出蛋壳的小麻燕长着一身氄毛,露出个大脑壳,大黄嘴丫子。第一只小燕子出世了。小红和关注它们的人们,都兴奋得好像自己的宝宝出生了一样。其他三只小燕子也先后破壳了。

这四只小燕子各个颤巍巍,张着黄嘴丫大嘴,等待着妈妈爸爸喂食。两只大燕子忙得不歇气地去捕食。现在是初秋,苍蝇和蚊子还有一些,将能供上嘴。

小燕子逐渐长大了,胃口也越来越大了。

中秋时节,有的燕子开始准备南迁,来年开春时节,再飞回故乡。这两只大燕子更忙忙碌碌了。

忽然,有一日小燕子喳—喳—,叫声越来越高了。小红就跑到树下观看。看了许久,发现只有一只大燕子在给小燕子喂食,另一只大燕子不知哪里去了。

小红想,林爷爷说现在这个季节是燕南归的季节,一拨一拨成群的燕子飞往南方。另一只大燕子是否抛弃了第二窝小燕子,也跟着成群的燕子飞走了。

小红看着一只大燕子喂四只小燕子忙不过来,小红就想亲自喂小燕子,却又帮不上忙,心里很是着急。这几天就没给同事们发微博,也没弄录像带,就去上班了。

小红到了公司无没精打采的。同事们问小红,燕子阿姨今天怎么了?心情这么不好?大家给小红起了个雅号,叫燕子阿姨,男士称燕子阿舅。

小红很沮丧地说,燕子都飞走了。

大家很惊讶,小燕子翅膀的羽翼还没长全,怎么会飞走呢?,是不是有人把小燕子弄走了,快看看录像带。

一定要抓住这个窃贼。大家的议论没法让小红把话说完。

小红用手示意着,高声地说,不是小燕子飞走了,是大燕子飞走了。

小红说完这两句,说下面的话就没那么大劲了。再往后听,像是喃喃自语。现在只有一只大燕子在喂四只雏燕。小燕子饿得直叫,嗷嗷待哺,我们又帮不上忙,马上就到冬天了,我看这四只雏燕很难熬过去。

听了小红说的这些话,大家心情也很沮丧。虽然没自己亲自喂养,但他们时刻关注着小燕子的成长。他们只要有空就聚集到小红家对面的这棵树下,观看、琢磨怎样才能让这几只小幼燕子活下去。

原来,另一只大燕子不但没飞走,而且还请回来众多的燕子来捉飞虫。

几天后,所有燕子在这棵树的周围盘旋了几圈,排着方阵向南方飞去。

有两只大燕子,还是依依不舍地又围着树盘旋了几圈,落在燕子窝的边沿上,久久地注视着窝里的小燕子。

又有四只燕子,也飞到树的周围盘旋地叫着,大概是小燕子的哥哥姐姐吧。

站在燕子窝边沿上的两只大燕子,依依不舍地飞起,与围着树盘旋的第一窝四只燕子结伴飞走了。

好在小燕子都退了黄嘴丫了,完全可以捕捉燕窝附近的昆虫吃,就是站起来也是颤巍巍、跌跌撞撞的,有时磕磕绊绊还能挪动几步。

燕子的阿姨阿舅们,把小燕子的憨态可爱劲儿全部发到了网上,点击率更高了,倍受人们的关注。连媒体都报道了此事,又是采访又是录像的。

昆虫界的人士来了,气象界的人士也来了。更多的是那些好奇、爱凑热闹的人也都来了。

一时间,这四只小麻燕成了全油城的明星了。

小红公司的老板也看到了关于四只小燕子的新闻。他把秘书叫来,拿着银行卡对秘书说,看能为这几只燕子做点什么。

秘书说,这件事最早的发起人就是咱们公司的小红。咱们公司人都很关注这四只小燕子,并且,大都是小燕子的阿姨阿舅。

老板叫秘书通知大家今晚会餐,席间,老板问大家同不同意他也做燕子的阿舅。

有个职员开玩笑地说,别问我们同不同意,得看燕子同不同意。

秘书说,燕子肯定会同意的,老板拿出钱款,就看你们怎么用了。

有老板的支持,再加上粉丝的智慧。立即有人提出,把燕子送到南方去。小燕子就冻不死了。

大家都觉得有道理。于是,老板就吩咐各个部门,该策划的策划,该行动就行动,选购适合小燕子的笼子,尽快去购卖,必须保证在第一场寒流来临之前把小燕子送到南方去。

本来,小红和小燕子们的这些阿姨阿舅们,正在寻找关于喂养燕子的办法。有了这个提议,又有老板的支持,那些困扰的问题都逐渐解决了。

燕子的阿姨阿舅们为小燕子举行了送别仪式。没想到,媒体也要跟踪报道。还有更多的人士自费也陪着同行,一个“护送燕子回故乡”的红条幅挂在车厢上。

大家准备就绪,出发前,大家准备将燕子移到笼子时,有一件令大家担心的事儿,是装小燕子的笼子,怕小燕子不适应。

老板说,先别惊动小燕子。马上找来策划人员问,能不能有更大的笼子。最好是跟燕子窝一个样式的巢穴,也能放在车笼子里面的。

策划人员说,笼子大了,车门就进不去了,除非咱们自己用大货车的车厢,可是咱们公司没有这种大型车辆。

老板说,这好办,那就租一辆。在车厢内布置得跟现在燕子窝是一样的,最好连树带房子都有。

人们把燕子巢穴,周围的所有实物,用三维彩绘,这里的一切全部复制在大车厢的内壁上。

车厢里,除了几棵特大盆景树和一套循环水设备外,内壁上的立体画面有树有房子,画面上的树与车上的实体盆景树绘制得天衣无缝。

车壁上立体画面里的树、房子跟真的一样,只是画面中燕子在房檐下的巢穴是真的,凸出来的立体的画面不用手摸,凭人们的视觉是辨认不出来的。

小燕子就安放在人工仿制的燕子巢穴里。车开起来没有颠簸的感觉。人们是把燕子巢穴的底部,放置了弹黄平衡器,侧面用了特殊的胶质。

燕子的巢穴就靠近驾驶室的背面,为的是车开起来不是迎着风,能就近给燕子投送昆虫,不过多地干扰燕子的生活。

车厢的上面是网状露天日光棚,为的是让燕子适应自然气候,还有利于小燕子捉飞进来的昆虫。因为作画的染料不仅是绿色环保的,还带有吸引昆虫的气味和灯光设备。

驾驶室里乘坐三人:司机开车,老板随时与各方传来的信息沟通,指挥着小红。其他燕子的阿姨阿舅和那些爱心人士,开着各种类型的车辆跟在这辆大车的后面。这辆特殊的大车还不算是头车,前面还有录像和采访车。

整个车队浩浩荡荡地向南方燕子的栖息地驶去。

这支护送小麻燕的特殊车队越往南开天气越温暖,在快到长江北岸时,在车队的上方出现了一大群燕子,上下翻飞,好像跳着舞蹈。这群燕子跟随车队飞行,越来越接近车队的上方空域。这时车内的四只小麻燕呼叫爸爸妈妈的声音越来越大了,频率也越来越高了。只见两只大麻燕领着四只幼小麻燕冲出了燕群,飞向特殊车队的上方。妈妈呢喃,女儿喃呢,爸爸啾啾,儿子唧唧 。车队缓慢地驶过长江大桥,小麻燕的爸爸妈妈和他们的大哥哥大姐姐,在车队的上方也同时飞过了长江大桥。

车队在长江南岸一个很开阔的停车场上停了下来。这支车队所有的人都下了车,最忙绿的是录像师了。随行的人也都拿出自己的手机,有的人拍天空飞翔的六只麻燕,有的人拍车内四只小麻燕,忙得不亦乐乎。

这件事儿惊动了当地电视台,她们派出了现场电视直播车,她们请车队负责人不要马上放飞车里的小麻燕,她们要向全国直播麻燕爸爸妈妈和孩子们相聚的动人情景。

-作者-

张桂芬 1962年生人,先后在萨尔图铁路小学、大庆一中读书。1981年于铁路工作,次年考入沈阳铁路电力学院,学习工业企业供电专业。先后于铁路变电所工作、哈尔滨站办工作主管消防工作,直至退休。

-主播-

微 语  热爱朗诵艺术。用心灵感悟作品,用声音传递美好。微信号:zxd6162。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