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色表达 | 吕天琳:谁在煮沸大海

 茉语清澜 2020-07-17

本 色表达 

发刊语:

 中省内一线作家 

 遴选本土优秀作品 

 储备有声悦读佳构

 助推龙江文学繁荣 

本栏特约编辑:萧藤

 

谁在煮沸大海 

--沿海行手记

文/吕天琳

此刻在这里,我只想借一块陆地说说大海……

 

01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走近大海,地理学意义上的大海。事实上,南海于我不只是一个遥远的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无法触摸的时间概念。在由北到南的时空跨度之间,除却关山阻隔,江河横亘,圈禁我的尚有滞后的观念,体制的局限,学识的掣肘,自我的懈怠。及至到了南海边,它们便如过眼的浮云,瞬间飘散。面朝大海的感觉真好,身后就是肆无忌惮的春暖花开。珠海的金沙滩宛如一个盛放的现场,潮汐中嬉水的身形堪比曲谱上跳跃的音符。腥咸的海风穿身而过,不觉打了个冷战,这才抚住胸脯望向海面,内心里被煮沸了一样辽阔,于是顿生一种“志尽于有生,语绝于无验”的感慨。

天光渐暗,海浪追逐着涌上岸来,似乎在行一种送客礼。我赶忙用脚尖做笔,在沙滩上开启了属于我的珠海时间。

珠海的黄昏是镜头式的,恍惚间就是一个快门儿,迅速地往后捯着。连绵的远山仿佛一种均匀的喘息那样恬静地起伏着,蕴藉着某种按耐不住的活力。从车窗中闪过的棕榈树、凤凰木、鸡蛋花,模仿着波浪在海岸线上奔涌。香蕉园泊在一处南国特有的时态之中,那一串串翡翠吮吸着金质的阳光,然后一点点长大成阳光的颗粒,金黄,香软,膨胀成小船的样式,漂洋过海,辗转八方,深入到渴望甜美的人群里。倏忽间扑进眼里的楼群小心地掸去太阳的余晖,偶尔亮起的灯光把我们吸进这座海滨城市正在降落的夜色里。沿着濠江,我们向城市中心扎去,濠江那边正是莲花香影中的澳门。随着夜色加重,光影愈渐明媚。华灯两城梦,隔江相辉映,那一刻真想学狄更斯也写一部《双城记》,叨念着“……这里是我最好的安息之所”。

02

其实无须穿越太远——唐代,珠海地属东莞县辖制,版图上还是汪洋一片。1152年,南宋设置了香山县,珠海大部属广州府香山县。新中国成立后设立渔民县(珠海开埠得益于赶海的渔民,因此最初就叫“渔民”),直到1953年4月7日才正式定名为珠海县。25年后随着中国迎来了起风时刻,南海大潮激荡,波澜壮阔的改革序幕骤然拉开,珠海和深圳、汕头、厦门一起被确立为经济特区,珠江三角洲整体敞开成一个迎迓世界的窗口。养在深闺的珠江渔女,沐浴着蔚蓝色的海风,横空出世,瞬间长成。

汽车在情侣路上奔驰,那种速度是很没有情调的,以至于我刚刚望见港珠澳大桥的姿影,一个转弯它就被甩到海里头去了。来珠海之前,我从电视新闻里看到了大桥的亮灯仪式,这次是怀着朝觐的心绪来看它——心境倒是暗合情侣路应有的意味——然而它却从我的眼前转至耳边再延宕至脑后,终止于一条漫长的虚线,伸向浩淼。虚茫的那一头自然是紫荆花开的香港,一个让人想一想就禁不住愣神儿好半天的梦幻目的地。

与大多数人钟情城市的单纯诉求不一样,我对珠海的海洋基因充满好奇,并因好奇生发出满满的热爱。珠江有8个入海口,最大的就在这里,这也是它被称作“珠海”的缘由。珠海处在广东版图南端海岸线居中的位置,一字排开,西侧有阳江、茂名、湛江,再往西南一点儿就是海南岛;东边是深圳、汕尾和汕头,海峡一边便是与大陆血肉相连的台湾岛;身后是中山、东莞和广州这个隆重的城市群背景,眼前是浩瀚的南海,左邻右舍都是明星城市,同时又连澳望港,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大珠三角”。如果非要打个比方的话,广州是一位身着旗袍的妇人,深圳和珠海就是她两只挺起的乳房,香港和澳门便是生在乳房上两颗娇艳的美人痣。如今经过40年世界风云的冲刷、商业大潮的濯洗和中华文明的恒久滋养,神奇的珠三角愈发风姿绰约,美轮美奂了。扯不上什么“地理环境决定论”,珠海的地理身份抬高了它的城市身价,这样的得天独厚,其权重异常醒目。好比生在将相王侯人家的孩子,除了先天的贵气,兼及学养与品格的修炼,当然还有不拘一格的精进,乃至成就了今日的靓丽与光鲜。

03

我喜欢浏览城市风光,那种滑动的镜头感极熨帖,觉得思考城市酷似一个人在梦中选美。绽放的美无须仔细打量,扫一眼就够了。从住所仰眺将军山,一准儿就会摸清珠海的风骨。海洋文明反映到山体上,那种波涛似的碧绿始终作涌动状,让人直想探寻它深处滚烫的涡漩。在华发商都和国际海岸,一栋栋船帆型的大厦正迎风远航。突然映入眼帘的,是正在卯足力气生长的横琴新区,近年来它与保税区、洪湾合体,会同澳门大学新校区,一起发育形成了珠海新的城市中心。在我看来,也只有到了横琴新区,你才算真正捕捉到特区珠海的现代节奏,领略到珠海特区的岛城魅力。

太阳落山之前,我们告别了位于沥溪社区苏家巷内的苏曼殊故居,在那40多个平方的青砖土木小平房里,大家心中的好多疑惑在无声中一一解开。苏曼殊生于日本,少年时返回故里,后留学日本,他能诗工画擅长小说,著作丰盈,研究梵文又精通多种外文,翻译介绍过拜伦、雪莱、歌德、雨果等文学巨匠的作品到中国,又把李白、杜甫、曹雪芹等人的作品推向世界。鉴于苏曼殊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产生的广泛影响,1986年珠海市政府将其故居列为文物保护单位。至此我们终于明白珠海人为什么在一片炫丽与繁华中愿意为苏曼殊保留下这么一处清寂的所在了。我突然想起媒体评论家单士兵的一句话:在一个文化价值多元的时代,越是个体的,往往就越是公共的。珠海人深知苏曼殊的符号学价值,他是珠海地区崇尚人文精神的一个非常含蓄的注脚,今天我们把这叫做“软实力”,而这正是珠海昂头走向世界的底气吧。

好的城市不该只有热烈的风物和富庶热闹的街市,还应有压箱底的人文情境和令人惊艳的历史基因。望着野狸岛上的“日月贝”(珠海歌剧院),我的胸腔里莫名地响起潮声,那澎湃的乐音擦着大湾区的蓝图形成一种抒情性的奏鸣,犹如一场汇报演出,将珠海之美一展无余。

04

有海的地方从不缺美景,它们大多是自然景观与人类活动彼此矛盾又相互调合的产物。沿海地区因海而兴因海而盛,同时又因为拥抱大海,自身也成为美景的一部分。从远古时代百越部族远征海洋的一个落脚点,到明朝建立新安县,“深圳”还是沉迹在南头古城田野间的一条小水沟,直到清初始有墟井,慢慢成为广东宝安一个飘起人烟的小渔村。在深圳博物馆,我从现代深圳往上追溯,深入近代深圳再穿越至古代深圳,诗思暗涌,想象它就是一只被海水泡大的扇贝,突然有一天进化成人形,走上岸来,见风就长。历史当真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呵。在20世纪70年代末,深圳突然转过脸来,世界便在一个婴儿的笑容里露出被一只序曲升温了的曙色。

有时候我常想,发现深圳绝非一种偶然,它或许真的源于一种“必将发生”的宿命,它就在那儿,没有什么力量能够回避它的生长。花的宿命就是开放。在阳光和海水的调色板上,深圳这株被透视学原理结构得好生靓丽的三角梅自由地摇动着,动感又养眼……

不知为什么,没到深圳之前总是觉得它特熟悉,等到真的走进它,又觉得它极陌生,陌生到好像头一回越洋到了纽约。这也许是今天资讯发达的弊病——它太有名儿了,像个大牌明星——亦如追星族并不真正了解明星一样。好比爱一个人,你其实真的不必了解她的全部,只要天天在身边就好。因此我觉得将来有一天如有可能,普通客机增添一个新项目,所有旅客谁都可以按照个人需求随意在任何一个地点乘降落伞下飞机,我会首选深圳湾。

深圳湾处在深港之间,深圳这边称它“前海湾”,从第一眼我就爱死它了。在这片平阔的湾区里,我脑子里扑腾的全是美好。慈祥的太阳,纯洁的海岸,青春的帆篷……流花山公园绚丽的缓坡上,应时的花草织造出一种梦幻的斑斓。从蛇口东角头伸出臂膀的深圳湾公路大桥,深情地揽住香港元朗的鳌堪石,将11华里沟通的美感横架在一爿蓝水上。我绕着湾畔大运会火炬塔转了好几圈,回想着圣火燃起的那一刻,不由得心底用力为深圳叫好,为中国叫好。在这里,你能随便想到对面的香港和全世界——很轻易还有点儿自豪的那种——不能不说是大海潜移默化的点拨和提醒。彭斯说,乡村是神造的,城市是人造的。可在这里,只一瞬间,我恍然觉得无论是作为小渔村还是大都市,深圳恰恰是神造的。

05

汽车进入深圳市区直接拐进了坪山区比亚迪路3009号,我们像是赴约一样来这里——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总部——看汽车。

说起比亚迪,我对它的了解起初仅限于知道有BYD这个牌子的汽车。在北方,它曾经被当成一句粗话来调侃,可以想见它并不像一些名牌车那样被认可。钓鱼岛争端发生那年,这三个字母突然获得了一点儿民族性意味,被非理性地升华成“保鱼岛”。事实上它的本意是“build your dreams”,译成汉语为“成就梦想”。

从招待餐厅十七楼俯看比亚迪厂区,它一下子就颠覆了你对BYD的全部误解。一排排新车排成整齐的阵列,仿佛停泊在海港里的船队,即将扬帆出海,大大方方接受我们的挑剔。成立23年来,比亚迪的业务拓展比肩深圳速度,2002年在香港主板上市后,其后劲愈发汹涌,现已涵盖IT、汽车及新能源三大产业群,2016年营业额超千亿元。比亚迪人没有辜负这三个大写字母彰显的含义,让梦想闪耀出傲世的光彩。

改开初期,中国人对私人拥有汽车连梦想都不是,而是想都不敢想。1980年代初,东北乡村土路上还有牛车驴车的身影,自行车是孤芳自赏的“宝马”,手扶拖拉机是田野里的“大奔”,能坐一次大客进趟县城都是因为得了重病的不得已之举。而在遥远的华南,1985年广州诞生了标致,随后上海有了大众,进入1990年代一汽有了奥迪。1995年,比亚迪在深圳加入了中国汽车工业合奏出来的狂想曲,中国大地上终于有了china血统的汽车。

深圳是个产生神话的地方,其核心就是在你还不敢想的时候,它已经在干了。当新能源的构想还在蓝图上暴晒时,以它作动力的汽车早就在深圳BYD的流水线上亮相了。在参观了BYD的汽车展示馆后,我们被引导进入试驾环节。作家老潘驾龄较长,他熟练地坐进王朝系列新能源汽车“宋”的驾驶位,我也迅速钻到后座上,不为检验他的驾驶技术,只想亲身体会一下新能源汽车到底有多牛。车子在厂区规划出来的路线上加速,飞奔,转圜,几乎没有抖动和噪声,乘坐也很舒适。晚上为了再次验证新能源汽车的可靠性,我有意又坐了一回出租车,感觉和燃油出租车没啥不一样,这才知道,深圳市面上早就在用新能源汽车当出租了。

“别再吹什么特斯拉和聆风了,比亚迪更适合咱中国人。”跳下车来,老潘硬气地说。我一边点头一边在心里做着对比,那一瞬间我确认自己已经是BYD新能源车的潜在顾客了。在仅仅20年的时间里,在以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为主流的新能源销量榜单上,比亚迪跃升6个名次,直接戴上了全球新能源车销量第一的桂冠。

“真想买辆‘宋’直接开回东北去。”我跟老潘说。

06

认识深圳,我足足用了40年,走进深圳,可能还不到40秒。

40秒,这是我乘坐大巴车走过深南大道红岭路口凝望邓小平巨幅画像用的时间,只一闪眼,车就拐到另一条街上去了。深圳人说,不到深南大道不算到深圳。这才知道,在与那副著名的画像擦身而过的一瞬间,高速旋转中的深圳总算稍稍慢了下来。

深南大道之于深圳,好比长安街之于北京,这两条大道之于中国,代表了两个不同时期矫正中国人豪迈走向世界的历史坐标。与长安街延伸出来的隐喻不同的是,深南大道上的每一盏路灯、每一块广告牌、每一辆汽车、每一棵行道树、每一座高楼编织的城市空间里,自始至终频繁闪动着两个硕大的宋体方块字——“变革”。在这场影响深远的巨大变革中,一个伟人的几番巡视成了这座特区城市最具成长意义的深刻注脚。

深南大道的最初规划是从深圳镇一直往南头修,因此定名“深南路”,并不是说把它唤作“深南大道”是因为它在深圳南部,而是因为要连接深圳和南头与蛇口。正是当时这条看来并不起眼儿只有2.1公里长的“小道”,变戏法一样延伸成今天30公里长名副其实的“大道”,它深度拓展了深圳的城市空间,把深圳带出了狭小的罗湖,加入了北上广的大都市序列,豪迈地启动了中国城市化的磅礴进程。

我没见过昔日2.1公里上那些简陋的棚屋、低矮的厂房和干瘪的食街,刷新我眼帘的只有眼前森林般的摩天大楼。孺子牛雕塑并不雄伟,但那无疑是深南大道上最劲道的风景。直到浏览完那副巨大的伟人画像,邓小平“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名号终于在我心里落成为一个敦厚的感叹号,我仿佛从这条大道上获得了一种从未有过的使命感,顿觉丹田温热,血往上涌。伟大是历史的赋予,它能成就带有必然性的时代精神。美丽挺阔的深南大道承载着深圳走向不惑的脚步,而这恰恰是即将古稀之中国勇敢面对当今世界更大挑战时应有的大国姿态。

拐出深南大道,我们很快深入莲花山公园。拾级而上,满目苍翠,稍有起伏的草坪轻柔地展示着充满弹性的曲线,棕榈树和椰风林毫不隐瞒地袒露出南国特有的风情。我从关山月美术馆入口进的莲花山公园,再从莲花山主峰南坡的登山步行道直达山顶广场。置身万株凤凰木中间,有如指挥一支庞大的乐队一样,我的两只手不由自主的端起来,调动起一支激越的旋律……

因为是上午,山顶广场人不多,一群白鸽从天空擦过。爽洁的阳光下,一座巨大的青铜塑像自云端走来,邓小平健步生风,面容慈蔼,他深情地凝望着市中心区的万千靓丽与生动繁华……1992年1月19日上午9时,邓小平又一次来到深圳,这次来他坐的是火车,23号上午9时40分乘船离开。登船前他突然转身扬一下手,叮嘱时任深圳市委书记的李灏说:“你们要搞快一点!”

据说这就是莲花山公园山顶广场上邓小平塑像不是站姿而是迈开大步向前走的背景原因。此后,深圳人的胆子才更大了些,步子更快了些。这一年邓小平88岁,面对当时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他有点儿着急,这才决定视察深圳,在全国再次掀起了改革开放的新高潮。

望着这尊6米高、7吨重的青铜造像,我陷入了沉思。我们的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多么不容易呵,那么深重的历史包袱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是改革开放把它卸下去了,我们多么需要轻装快跑,以免不被人家落下,这中间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如何破解,没有赋予勇敢和智慧的心灵,今天的发展成就是断不可想象的。难怪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讲:谁能正确解释中国的改革和发展,谁就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07

“大海在逃匿/我真想与它/肩并肩流浪……”这是日本女诗人吉原幸子《日落》中的句子。日本人对海洋的态度是双向的,依赖又恐惧。大海是日本立国的根基,可以说没有海洋就没有近代日本的崛起,但也正是因为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日本忧患着总有一天会沉没于海底。海洋就是日本的生死场,这是它的地缘所致,也是它岛国的宿命。

中国人对海洋的认识由来已久,旧石器时代的山顶洞人就懂得用海蚶壳作装饰品,夏商周时期的祭海活动表达的是对海洋的敬畏,神话精卫填海反映的是对海洋的征服,西汉时已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隋朝至元的潮汐专论影响深远,虽说清后期制海权沦丧,但中国人研究海洋经略海洋的意志和信念从未动摇。

从珠海金沙滩遥望南海,那一片苍茫与辽阔时刻让我灵魂悸动。跳出地图海洋边界的限定,我的神思在这片浩瀚的蓝色国土上巡游。中国开发沿海建特区,目的是发展经济,增强人们福祉,国富民殷,安居乐业,和谐宜居,和平稳定,这时候最需要的是恰恰是居安思危。有了大海深处游弋巡防的海军舰艇,沿海地区的人们才能活得舒心、睡得安稳。吉原幸子说“大海在逃匿”,往大了说有忧患,往小了说也有不安和恐惧,这才想和它一起流浪,逃到安宁地带匿身而居。而我在大珠三角看到的确是“大海在归来”。随着海南由大特区变身大自贸区,中国的改革开放自会更加波澜壮阔。

全世界的中华儿女心向祖国,同心相吸同气相求,合力用他们的智慧和热血浇灌神州大地、煮沸大海。因为这里是我们的家乡,所以我们不必担心去远方流浪……

2018.6于大庆

END

作者:吕天琳,男,1967年5月生于黑龙江青冈,祖籍山东昌邑。自1980年代中期先后在《诗刊》《人民文学》《文艺报》等报刊发表作品300余万字。作品入选《20世纪90年代诗选》等多种选本。出版诗集《鲜花之侧》,散文随笔集《苹果为心而甜》,散文集《肆意妖娆》。获中华铁人文学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21届高研班学员,萧红文学院签约作家。现居大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