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舒源诵读 | 清明时节想母亲

 茉语清澜 2020-07-17
茉语清澜
每晚八点  与你相约

  

作者 | 李 爽   主播 | 舒 源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要到了,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已逝去的母亲。

母亲离开我已经十四年了,十四年来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她。思念母亲的心情在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忧伤与惆怅、凄凉与心痛。那种思念的情绪始终在我的周围氤氲缭绕,更令我挥之不去还有母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表现出的对生活的眷恋和对女儿的惦记……一想起这些,我的感觉就如同万箭穿心般地痛苦。

在母亲与我生离死别的最后日子里,我常常将身材原本比我高大如今却已瘦小得如孩子般的母亲搂在怀里,我无奈地听她有气无力地念叨:“谁也不愿意死,可老天爷不让你活啊……”我揪心地听着她因病痛的呻吟,看着她面对食物不想吃、咽不下的无奈,烙在我心里的是她对生存的渴望还有对我依恋难舍的眼神……

一想起这些,我的心中便顿时生出浓浓的酸楚和自己无法帮助母亲解除痛苦、续存生命的自责。

每年清明节的那天,我都会买些母亲爱吃的水果和点心,与爱人结伴来到母亲的墓地为她上香祭奠。每次来到母亲“面前”,我都会向母亲“汇报”我家近来的情况并祝福母亲在“天国”安好。

我是妈妈的独生女儿,在生活上,母亲总是无微不至的哺育女儿,她把所有的母爱都给了我。

六十年代时,家家户户的生活十分拮据。特别是三年困难时期,由于物资极度匮乏,饥寒交迫的现象较为普遍。母亲把限量供应的食物都给了我吃,自己由于长期挨饿,她患了营养不良症。不仅下肢浮肿,还常常头昏眼花。听说母亲有几次上课的时候突然就晕倒在讲台前,我曾经为此哭过好几次呢。母亲此后患了严重的胃病,身体一直瘦弱,直到老年再也没胖起来。

母亲一直自己吃糠咽菜,导致疾病缠身,对我却是百般的呵护疼爱。她把粮站供应的一点粮食总是可着我吃,有一次,学校分给她一点玉米面,她也舍不得吃,执意地留给我熬玉米面糊糊。现在的年轻人恐怕体会不到当年玉米面糊糊的金贵,那可是救命的好东西啊!懵懂的我竟然一直不清楚母亲为了让我吃饱肚子,自己却一直在饮饥挨饿。

后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的要求也越来越奢侈了。“文革”后期,人们的穿着已有所开放。妈妈知道我对粉纱巾情有独钟,于是,托人从上海为我买了一条当时最时髦的粉色印花尼龙丝纱巾。1971年读初中的我,看人家戴手表羡慕,妈妈就把她结婚时买的苏联表给了我。1976年,参加工作的我特别想买一辆自行车。妈妈就托远在千里之外长白山林区的二舅凭票给我买了一辆崭新的金鹿牌自行车,让我的同事们都羡慕不已…...

烧给母亲的金银元宝、冥币的烟在徐徐飘散,我的思绪也随着烟灰肆意地升腾。让我想起母亲一生的坎坷:从小失去妈妈的母亲18岁就离家到外地读书,后来她工作挣的钱都补贴了姥爷生活和舅舅的学业,她自己忙碌辛苦一生却没有享到福。晚年的母亲因气管炎的折磨,每到冬季总是哮喘不停。看着母亲呼吸困难的痛苦表情,总是让我揪心不已。我不由得默默无语,心如刀割。

回忆的思绪再次转回来,在这追念亲人的日子里,想到自己一直相伴在母亲身边,尽到了女儿的一份孝心,对自己还有些安慰。

母亲,如果真的有“天堂”的话,女儿愿您在那里一切安好!如果真的有“灵魂”,女儿也希望母亲的“灵魂”时时刻刻关心、保佑女儿。因为,我爱母亲,母亲呵护儿女,一直是我们母女的心愿!现在,我用笔写下母亲对女儿的好,写下女儿对母亲的思念和爱,就是因为母亲的音容笑貌一直萦绕在女儿的心里,母亲对女儿丝丝呵护也一直烙印在在女儿的记忆里!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