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颜骊歌 | 民间传说之祝英台

 茉语清澜 2020-07-17

. 本文由作者刘江生授权茉语清澜发布

 

  主播 | 玉 伟     

    编辑丨微 语     

人物简介 

祝英台:生于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即公元377年。年轻时女扮男妆到宜兴求学,与书生梁山伯结拜,暗定终身,因其父嫌贫爱富,将其许配太守之子,后梁山伯抑郁而死。祝英台闻讯后,前往梁山伯坟前祭拜,一声哀号,伤心欲绝,坟墓裂开一条一尺多宽的隙缝,祝英台投入墓中追随而去。后二人化身为蝶,厮守终生,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民间传说--祝英台 

草桥边嬉戏的两只斑蝶,翅膀掠过午后池畔田梗,要归向何处。

落进眼底的倩影,怕是前世的梦吧。

十八里送行的路太短,短得未及搅绿一湾潺潺流水,未及染浓多情的远山。鸳鸯戏水的浪花还未及溅湿眼底的柔波,注定的分别便被牧童的唇谱成一曲怅断千古的传说。

 民间传说--祝英台  

堂前桥下的流水依然恬淡,茅屋畔飘荡着朗朗书声,清晨的雾岚中炊烟正欲袅欲远,学子的心此时怅然若失。那么,就让我们在草桥结拜,结拜成三世不变的金兰,结拜成亘古永恒的爱情。痴痴的兄长啊,在我抬头望你的瞬间,你可凝眸檐前花草下那只振翅的斑蝶,可体味到我儒雅的风流中女儿特有的温柔。

而在你转身的刹那,我已经泪流满面。

然后,我们仍是读书。读千年前的四经,习百代前的周礼。堂前清风吹干诗经的每一个章节,那只振翅的斑蝶仍在眉前翩舞,错过花期的风信子在书声朗朗的河畔发出无奈的叹息。为此,我想到一种痛彻心肺的永生。

梦已成空,我只能在古典的余韵中轻吟浅唱。

民间传说--祝英台  

然而,故事的终结已成定局,一切都成缤纷的往事。当繁花落尽,蝴蝶的翅膀折落在隔岸的篱墙后,我看见一缕眩目的相思在河畔开成一朵滴血的罂粟,濯净我虚伪的外衣,著我女儿的戎装,我忽然发现,原来我的前世就是堂前的那只斑蝶,正萧瑟地躲在渐起渐凉的秋风里,痴痴地将你守望。

没有花香,没有春草的抚慰,我们奔向彩虹吧!

世世

穿行在伊人千古的洞箫之中。

关于

女慕天下土,游学齐鲁间,

结友去东吴,全身同木兰。

伯也不可从,洁已殉古欢,

信义苟不亏,生死如等闭。

蛱蝶成化衣,双飞绕青山,

舍宅为道院,祝陵至今传。

当年梳妆台,即汉风雨坛,

嵯峨石壁下,遗庵名碧鲜。

春秋荐萍藻,灵响来跚跚,

晴天披石发,恍惚见云鬟。


清·许大就 《祝英台碧鲜庵》

读书人去剩荒台,

岁岁春风长野苔.

山上桃花红似火,

一双蝴蝶又飞来。

清·史承豫 《荆溪竹枝词》

纪念

   祝英台读书处:江苏宜兴善卷洞 

END

作者:刘江生,1970年出生,已发表散文诗、诗歌、小说、散文等各类体裁文章400多篇(首),出版散文诗集《临水守望》,散文随笔《驿路风痕》、《叶落无痕》、《陪孩子进北大》、《和酒说再见》、《诗酒德行》,长篇小说《我爷爷的双阳河》、《双河税案调查》。现为中国散文诗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大庆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主播:蒋玉伟,70后,大庆作家协会会员,自小喜欢读书,跳舞,朗诵及写作,作品散见《岁月》等,现进行中国舞教学。倾心致力于用声音诠释文字的温润,用舞姿尽绽美好芳华。微信手机同步:13936770840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