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瘾性”的行为,正在毁掉年轻人

 慈云道人 2020-07-17
01

“妈妈,是我干的,我不想活着了,你能原谅我吗?谢谢你,妈妈。”

发完了这条信息,14岁的小刘从自家阳台纵身一跃,一个花季少女与世长辞。


此前,她在家里上网课,却沉迷上了一款氪金手游。

玩这款游戏的画面精良,开放度高,玩家可以通过“捏脸”创造出自己心仪的角色形象,从发型、五官、服装,甚至三维都能自由调整。

圈内玩家都基本都对其中的烧钱套路深知肚明,游戏内花钱充值点券,用点券购买更高级的时装和饰品,兑换豪华的场景,充值过万的爱美女生也不在少数。

砸的钱越多解锁的荣誉称号越稀有,在攀比心的驱使下有人甚至在游戏里花了170万。

精装的房间、奢华高贵的人设,这些在现实中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很多人没能抵挡住游戏的吸引力,未成年人偷偷用父母的身份证号躲过年龄监测,从游戏中获得快感。

小刘绑定了母亲的账户在游戏内大量充值,最早充值的金额多为小金额,游戏上瘾的小刘开始充值最高档位的648元。


从4月开始一个月内一共消费108笔,总计金额61678元。

小刘的父母发现账户异常,担心遭到恶意盗刷,赶紧到附近的银行网点取钱查询账单流水。

他们正在对账单产生疑虑,小刘的母亲就收到了女儿的诀别短信。

短暂的快感不够满足,那就通过不断充钱来维持。

未成年人超出能力的过度消费带来羞愧感,用自己十几年宝贵的生命来偿还这6万元,对此,只有无奈。

02

沉迷游戏这件事是不分性别年龄的。

本来是用来放松消遣的游戏,学生们因为玩得“爽”视力严重下降,通宵熬夜,上课走神。

课堂上连老师讲课也不听了,蜷缩在桌子下津津有味地“开黑”,期末考试连挂好几科,重修、留级,甚至影响毕业被学校劝退。

为了寻求游戏的快感花光生活费,四处找同学朋友借钱,更有甚者走上了借高利贷的不归路。

屠龙少年终成恶龙。

这种快感,就连成年人也容易沉溺进去。





在青岛,程先生因为忙于工作,把家里的钱都交给妻子保管。

而妻子却是沉迷了手机游戏,平时丈夫在家很少打游戏,都是趁着程先生上班不在家的时间在玩。


游戏上瘾的妻子像失去了理智一样不断往游戏里充钱,把全家50万的存款全搭进去了,还欠了15万外债。


原本幸福的家庭变得一团糟,连孩子上学的学费都成了问题。

后悔的妻子整天想着自杀,程先生不得不每天回家看着妻子以免做出过激的行为,严重影响工作,整个家都瘫痪了。


为什么读书学习没有玩游戏更容易上瘾?为什么一个游戏能有这样的迷惑性?


03

游戏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各项需求设计的,玩家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获得快感,便会跟随设计者丢下的诱饵一步步成瘾。

比如打怪升级类的游戏,只要挥动武器或者施放技能,怪物头上的血条就会消失一大半,玩家的每一个操作都能立马得到最直观清晰的反馈,结束时还能获得系统派发的升级奖励。

等级经验肉眼可见的增加,升级材料不够又会到副本重复刷怪,每日刷怪次数到达系统上线了就花钱解锁。

就像10年前非常火爆的各种农场种植游戏,5分钟就能种出一篮子的新鲜蔬菜,还有人嫌慢直接花钱买肥料。这要是换到现实中,种个两三个月还得一颗颗亲手采摘,不如在虚拟农场里一键全收来得爽快。


游戏制造商正是抓住了人性中趋利避害的想法,设计出即时反馈机制,这些看似简单又无脑的玩法却让很多人上瘾了。

在游戏里玩家可以零风险地追名逐利获得成就感,在萌新面前炫耀装备,被萌新喊大佬,在虚拟世界里成为大名鼎鼎的“召唤师”、“名士”、“XXX之神”,霸占排行榜榜首。

一些眼红的中游玩家为了得到昵称旁边那个金闪闪的成就称号,为了得到其他玩家的“彩虹屁”,不断付出时间金钱升级,跻身虚拟世界里的上流社会,只要一身好装备,我就是拯救“世界”的大人物了。




一个职场小职员一天到晚忙东忙西可能也会被同事抢去功劳,难以得到上司领导的认可,游戏中的成就感就弥补了现实生活的遗憾。

人际交往难吗?到了游戏世界里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一群互不相识的陌生人为了工会一起组队挑战终极Boss,刷建材、繁荣度。

线上网友一句“开黑吗”立马回复,可能现实中学习委员收一下作业也要三催四请的。

一个寝室里的四个人可能都在玩不同的多人对战游戏,明明是人员都到齐的寝室却安安静静的,每个人都在各自的游戏聊天频道聊得热火朝天。

建立在游戏里的团队友谊是真情实感的,在枯燥的大学生活里被强制组成的实践小组像是一盘散沙。

玩家在游戏里对自己的角色拥有绝对控制权,可以召集伙伴、组建战队、扩张领土,对敌方阵营发动强势进攻。这些目标在现实生活中通常难以实现。

现实中的需求是有限的,而游戏中的需求是无限的,无限的快感才有巨大的诱惑力,玩家逃避不尽人意的现实,沉溺在虚拟的快乐中。

04

电子游戏从诞生之初就一直被诟病,但不只是游戏,让很多人嫉恶如仇的“电子鸦片”还有各类直播、短视频软件。

当代人,尤其是意志力薄弱、在现实中得不到成就感的人,往往把碎片化的时间都浪费在这些“电子鸦片”上获得短期快感。

上班摸鱼刷一下微博朋友圈,看看娱乐圈又爆出了哪些明星八卦,打开购物软件看看前两天买的东西送到哪了。

午休打开直播软件,一只手拿着勺子,另一只手给主播充值打赏。

去卫生间也要带着手机刷一会抖音,看看首页又有哪些人挑战热门舞蹈,只是动一动手指,大量的视频信息涌入脑海,你完全没有意识到只是上个厕所就过去了将近1小时。

有位27岁的年轻妈妈因为经常通宵看手机猝死,被发现时身体僵硬地侧卧在床上,双眼还盯着手机屏幕。


她的丈夫哽咽着说,妻子喜欢网上购物,经常到了深夜还在玩手机,身体已经出现了失眠以及心动过速的情况。

29岁的年轻小伙通宵保持低头玩手机的姿势导致瘫痪,四肢麻木无法行动。在此之前他已经连续熬了两个通宵。

短暂的快感不够满足,夜以继日地刷,反馈度高的内容源源不断占据了你的时间,快感是被延长了,你却变得不愿动脑思考,难以集中精神,书看不下,课听不进,上班时间想着快点下班好在路上多刷一会。

一天长时间的快感结束了,只有剩下空虚,并没有让你的生活有实质性的起色。

能让人获得持续性快感的东西,简直就是洪水猛兽。

沉溺其中的你真的快乐吗?

当你习惯了唾手可得的舒适感,你很难再沉得住气看完一本好书,不再逼着自己为了达成目标继续学习。

你以为看完短视频分享的鸡汤就明白各种人生大道理,实际上你的肚子里一点墨水都没有。

现代人,请不要被娱乐至死毁掉你的人生。

那些能让你轻松获得快乐的东西早晚会让你被后浪淘汰,倒不如用这些碎片化的时间多学一门语言,坚持每天锻炼。

你的自律和努力,也许会带来短暂的痛苦,但长期以往获得的却是实在的快乐。

一个现实里的勇士不比一个舒适区的嘴强王者优秀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