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隆纠结一生的愿望,嫡子继位希望破灭,目光转移到孙子身上

 春秋砚 2020-07-17

古代皇室,嫡长子和平接班,不但名正言顺,也是王朝兴隆的光彩实践。康熙帝就曾想过能够以嫡长子继承皇位,使清朝在皇位传承上步入正轨。因而两立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之子胤礽,其中不乏立嫡的执念,却最终也没能实现嫡子即位。

随后,九子争位,雍正胜出。孝敬宪皇后在雍亲王时生下嫡长子弘晖,但其在8岁时病逝。雍正九年皇后去世,雍正生前只有这一位皇后,因而没有嫡子继承皇位。

乾隆是康熙选进宫中亲自教养的皇上,祖孙俩建立了深厚的亲情。乾隆处处以康熙为榜样,希望在各个方面都超越康熙的成就,以告慰先人。

立嫡子继承皇位也是乾隆的一大愿望,毕竟开国以来,历代皇帝还没做到这一点。

一、乾隆与富察氏的嫡子梦

乾隆与首任皇后富察氏感情非常好。乾隆帝即位,励精图治,将大清国引向康乾盛世的巅峰;富察氏于后宫孝敬皇太后,管理众嫔妃,善待诸皇子,使乾隆没有后顾之忧。乾隆曾经说:

"朕得以专心国事,有余暇从容册府者,皇后之助也。"《清高宗实录》

1730年,还是宝亲王福晋的富察氏生下永琏,这是弘历的第二个儿子,但却是第一个嫡子

乾隆元年(1736年)永琏被秘立为皇太子,1738年,年仅9岁永琏却因"偶感风寒"不幸夭亡。乾隆非常悲伤,5天辍朝,并公布了他的密诏:

"永琏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聪明贵重......亲书密旨,召诸大臣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榜后,是虽未册立,已命为皇太子矣。今既薨逝,一切典礼用皇太子仪注行。"《清史稿》

第一个嫡子死后的8年,孝贤皇后再次产下嫡子永琮,这是乾隆的第7个儿子,嫡次子。永琮于佛诞日出生,乾隆大喜过望,爱如珍宝,将承继大统的希望寄托在这永琮身上,但是这个孩子两岁是夭折。

乾隆悲痛表示这是自己贪心之过:

"先朝未有以元后正嫡绍承大统者,朕乃欲行先人所未行之事,邀先人不能获之福,此乃朕之过耶!"《清史稿》

永琮的去世令富察氏难以自拔,一年后就去世了。

二、乌拉那拉氏的可怜皇子

孝贤纯皇后病逝后,后宫无主,第二年娴贵妃晋为皇贵妃,摄六宫事。在母亲的劝说下,十五年(1750年)八月,乌拉那拉氏被立为皇后。

乌拉那拉氏生下两个儿子,十二子永璂、十三子永璟。次子3岁夭亡。

乾隆的真爱是孝贤皇后,对继后则差强人意。但无论如何,乌拉那拉氏的儿子也是嫡子,不过乾隆并没有立为太子的表示,不知道是因为不喜欢呢,还是忌讳预立太子、命运多舛

1765年,在随乾隆南巡的途中,皇帝、皇后发生了剧烈争吵,乾隆将其遣送回京,收回宝册,幽禁于翊坤宫后殿。次年,乌拉那拉氏忧忿而死,乾隆在木兰围场闻讯,命其子永璂回京奔丧,以皇贵妃礼下葬。

乾隆对乌拉那拉氏的怨恨一生都没有化解,她的儿子虽是嫡子,也难得父亲青睐,一生没有封爵,25岁时去世。

此后,乾隆没有再次立后,自然,继承人不再可能是嫡子。

三、嫡子继位的梦想转移到孙子身上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冬,已经63岁的乾隆帝不得不考虑接班人了,他再次秘立皇储,即皇十五子永琰。乾隆六十年(1795年),永琰被正式宣布立为皇太子,次年,乾隆禅位为太上皇,嘉庆即位。

当嘉庆在潜邸时,1782年9月16日福晋喜塔腊氏生下嫡子。

已经71岁的乾隆得到消息,取消了当日的早朝,亲自去永琰府上探望皇孙。此时的乾隆,皇孙已有几十个了,为什么对这个孙子这么重视呢?因为永琰已被密立为太子,这个皇孙是嫡出,以后可能是第一个嫡子即位的接班人。乾隆亲自给孩子命名:绵宁。

绵宁在乾隆的关照下健康成长,绵宁身上似乎有乾隆小时候的影子,天生就有学霸的基因:

"自六龄就傅。聪明天亶。目下十行。"《清宣宗实录》

乾隆帝本人就喜好舞文弄墨,少年时也是神童。绵宁的能力让他喜不自禁。除了能文,绵宁在习武上也不遑多让,射箭甚至用火药枪射击都是他的强项。

乾隆五十六年木兰秋狩,10岁的绵宁射杀了一只麋鹿,乾隆喜不自胜,亲赐黄马褂、花翎。

结语:

绵宁就是以后的道光帝,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以嫡子即位的清朝皇帝。嫡子寄托了好几代皇帝的心愿,乾隆一生孜孜以求而不可得,总算在孙子辈实现了他的愿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