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实秋的《鸟》原文与赏析

 山间溪流阅览室 2020-07-17

  引导语:梁实秋爱鸟,鸟的喜,鸟的悲,鸟的生,鸟的死,无不牵动着作他的情思,我们一路来学习《鸟》原文与赏析。

  我爱鸟。

  我起头赏识鸟,是在四川。黎明时,窗外是一片鸟啭,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那一片声音是清脆的,是宏亮的,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候是独奏,有时候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协调的交响乐。不知有几多个春天的早晨,如许的鸟声把我从黑甜乡唤起。等到旭日高升,市声鼎沸,鸟就缄默了,不知到哪里去了。一直等到夜晚,才又听到杜鹃叫,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一声急似一声,竟是凄绝的哀乐。客夜闻此,说不出的辛酸!

  我爱鸟的声音鸟的形体,这欢愉喜爱是很单纯的,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有人初闻杜鹃,兴奋的一夜不能睡,一时想到“杜宇”“望帝”,一时又想到啼血,想到客愁,觉得有无限诗意。我曾告诉他事实上全不是如许的。杜鹃原是很健壮的一种鸟,比一般的鸟魁梧得多,扁嘴大口,并不特别美,而且自己不知构巢,依仗体壮力人,硬把卵下在别个的巢里,若是巢里已有了够多的卵,便不客套的给挤落下去,孵育的责任由别个代负了,孵出来之后,羽毛渐丰,就可把巢据为已有,那人听了我的话之后,对于这豪横无情的鸟,再也不能幻出什么诗意出来了。我想济慈的《夜莺》,雪莱的《云雀》,还不都是诗人自我的幻想,与鸟何关?

  鸟并不永久的给人喜悦,有时也给人悲苦。诗人哈代在一首诗里说,他在圣诞的前夕,炉里燃着熊熊的火,满室生春,桌上摆着丰盛的筵席,准备着过一个率土同庆的夜晚,蓦然看见在窗外一片美丽的雪景当中,有一只小鸟畏畏缩缩的在寒枝的梢头踞立,正在啄食一颗残馀的僵冻的果儿,禁不住那料峭的寒风,栽倒地上死了,滚成一个雪团!诗人感喟曰:“鸟!你连这一个欢愉的夜晚都不给我!”我也有过一次类似经验,在东北的一间双重玻璃窗的屋里。突然看见枝头有一只麻雀,战栗的跳动抖擞着,在啄食一块干枯的叶子。可是我发见那麻雀的羽毛特别的长,而且是蓬松戟张着的:像是披着一件蓑衣,立即使人联想到那垃圾堆上的大群褴褛而臃肿的人,那形容是一模一样的。那伶丁孤立的麻雀,也就不暇令人哀了。

  自从离开四川以后,不再容易看见那样多型类的鸟的跳荡,也不再容易听到那样悦耳的鸟鸣。只是清早碰到烟突冒烟的时候,一群麻雀挤在檐下的烟突旁边取暖,隔着窗纸有时还能看见伏在窗棂上的雀儿的映影。喜鹊不知逃到哪里去了。带叫子的鸽子也很少看见在天空打旋。黄昏时偶尔还听见寒鸦在古木上鼓噪,天黑也还能听见那像哭又像笑的鸱枭的怪叫。再令人触目标就是那些偶尔一见的囚在笼里的小鸟儿了,可是我不忍看。

  赏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一幅如斯恬静悠闲的图画,都因为加入了鸟语而活跃极致,画中流动着一脉淙淙如溪流的野趣,令人回味。鸟鸣仿佛老是啼啭在诗情与画意里,小鸟也从此受到人们的喜爱。作家梁实秋为他所爱的小鸟留下了一篇文章,作者爱鸟,鸟的喜,鸟的悲,鸟的生,鸟的死,无不牵动着作者的情思。作者这种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依靠着作者对无拘无束糊口的神驰和对囚笼般的现实的不满。

  梁实秋简介

  梁实秋,原籍浙江杭县(今杭州市),光绪二十八年腊月初八(1903年1月6日)生于北京。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

  1915年秋考入清华大学。在该校高等科肄业期间起头写作。第一篇翻译小说《药商的妻》1920年9月发表于《清华周刊》增刊第6期。第一篇散文诗《荷水池畔》发表於1921年5月28日《晨报》第7版。1923年结业後赴美留学,1926年回国任教于南京东南大学。第二年到上海编辑《时事新报》副刊《青光》,同时与张禹九合编《苦茶》杂志。不久任暨南大学教授。

  最初他崇尚浪漫主义,发表不少诗作。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学习时受新人文主义者白壁德影响较深。他的代表性论文《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的趋向》1926年在《晨报副镌》发表,认为中国新文学存在浪漫主义紊乱倾向,主张在理性指引下从普遍的人道出发进行文学创作。1930年,杨振声邀请他到青岛大学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长。1932年到天津编《益世报》幅刊《文学周刊》。1934年应聘用北京大学研究教授兼外文系主任。1935年秋开办《自由评论》,先後主编过《世界日报》副刊《学文》和《北平晨报》副刊《文艺》。

  七七工作,离家独身到後方。1938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到重庆编译馆主持翻译委员会并担任教科书编辑委员会常委,岁尾起头编辑《中央日报》副刊《黎明》。抗战胜利後回北平任师大英语系教授。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学院(後改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後兼系主任,再後又兼文学院长。1961年起专任师大英语研究所教授。1966年退休。1987年11月3日病逝于台北。

  40岁以後著力较多的是散文和翻译。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从1949年起20多年共出4辑。30年代起头翻译莎士比亚作品,持续40载,到1970年完成了全集的翻译,计脚本37册,诗3册。晚年用7年时间完成百万言著作《英国文学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