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经常看历史剧,我们就会发现官员升职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专有的职位名称。 比如“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23岁的和坤被任命为三等侍卫”。如果对官员级别不太了解。就会有很大疑惑,觉得三等侍卫是个什么级别?听起来怎么有点普通的感觉。其实呀三等侍卫相当于清朝正五品的官位,是比较尊贵的。 清朝的“九品十八级”,与前朝历代的官制体系有很大的不同,非常的科学。那么和现代的行政级别相比,有什么相似之处呢?。清分九品,一品最高,以此类推,每品有正、从之分,共十八级。 正一品【相当于国家级正职】 一品文官: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 一品武将:领侍卫内大臣 【清朝的太师、太傅、太保等,相当于人大、政协之类;领仪卫内大臣相当于安全局长。】 从一品【相当于国家级正职递减】 从一品文官:太子太傅、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左都御史。 从一品武官:将军、都统、提督。 【清朝从一品官员相当于现今的国务委员,将军相当于军区总司令】 正二品【副国级】 正二品文官: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 正二品武官:副都统,总兵。 【如各部院左右侍郎,相当于国务委员兼副部长;内务府总管,相当于中央办公厅主任。】 从二品【省部级正职】 文官: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武官:副将 【如内阁学士,相当于国务委员;翰林院掌院学士,相当于社科院院长。】 正三品【省部级副职】 文官: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 武将:参将 【如顺天府府尹,相当于北京市长;奉天府府尹,相当于直辖市长;按察使司按察使,相当于省纪委书记。】 从三品【省部级副职减】 文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参政道 武将:一等护卫 五旗参领 【参政道相当于现在的省长助理】 正四品【厅局级正职加】 文官;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鸿胪寺卿、太仆寺少卿、 武将:都司。二等护卫 【大理寺少卿,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副院长;鸿胪寺卿,相当于外交部长。】 从四品【厅局级正职】 文官: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各省知府。 武将:城门领 【如知府,相当于市委书记】 正五品【厅局级正职减】 文官: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院郎中,直隶州知州。 武官:三等侍卫 【如各部郎中,相当于各部司长;直隶州知州,相当于现今省直管县级市的市长。】 从五品【厅局级副职加】 文官;知州 、御史 武官:安抚使、招讨使 【知州放在现在就是县级市的市长】 正六品【厅局级副职减】 文官: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各省通判、京县知县 武官:门千总、营千总 【通判,基本相当于现今地级财政的副市长】 从六品【县处级正职加】 文官:翰林院修撰、直隶州从州同、州同。 武官:部千总 【州同,基本相当于现今县级市的高配副市长。】 正七品——【县处级正职】 文官:翰林院编修、京县县丞外县县长、 武官:把总。 【知县基本相当于现今的县长】 从七品【县处级副职】 文官:国子监博士、直隶州州判、州判。 武官:盛京游牧副尉。 【州判,基本相当于现今县级市享受副处级待遇的副市长。】 ![]() 正八品【乡科级正职】 文官:外府经历、县丞、 武官:外委千总。 【县丞相当于现在的县委】 从八品 【乡科级副职】 文官:翰林院典簿、府、州、县训导 武官:委署骁骑尉。 【训导,相当于县城里的教育局副局长。】 ![]() 正九品 文官:主薄 武官:外委把总 【主薄,基本等同于现今的县委秘书。】 从九品 文官:邢部司狱、州吏目、巡检司。 武官:额外外委。 【巡检司,则同于现今乡级派出所所长】 ![]() 除此之外,最高级别正一品以上还有超品级,在古代为封建皇权社会独有,一般为宗室公爵,功臣伯爵。而九品之下成为“未入流”,相当于现今的普通科员。好了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小伙伴们有什么看法,可在下方评论留言。 参考文献: 《清史稿 卷117》 《 大学士》 ![]()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即删除,非常感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