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區故事》百老匯音樂劇史上的里程碑 “街頭歌舞片”的經典之作

 蔡叔刚 2020-07-17

电影《西区故事West Side Story》(1961)日本版海报

《西区故事West Side Story》(1961)原是由著名舞蹈家杰罗姆·罗宾斯Jerome Robbins设计的歌舞剧,经常作为百老汇的保留节目,久演不衰。它的诞生是音乐剧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的创作集中了当时美国艺术界最优秀的制作人,它所展示出的艺术魅力,为音乐剧的创作树立了一个新的标准,作为一部一经上演便长盛不衰的经典音乐剧,那感人至深的剧情、魅力十足的音乐以及恰如其分的舞蹈都成为音乐剧中的传世经典。《西区故事》正是罗姆·罗宾斯最为得意的一部代表作,他创造性地引入芭蕾,将现代戏剧、现代歌舞、现代芭蕾和谐地融为一体,打破了传统歌舞片的陈旧模式,为现代歌舞片闯出了一条新路。

1961年,电影导演罗伯特·怀斯Robert Wise与杰罗姆·罗宾斯合作,运用电影手段,将《西区故事》相当完美地再现在银幕上。影片从摄影棚布景的圈子里跳出来,把观众引到纽约街头,以曼哈顿西部贫民区为背景,展现了现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以及流氓阿飞的暴力活动情景。电影的拍摄手法也仿造了音乐剧的形式,开场前序曲和中场休息(INTERMISSION)让人仿佛身处剧场观看音乐剧一般。《西区故事》是美国“街头音乐歌舞片”的经典之作,其中许多歌舞场面都是在真实的环境中展开,杰罗姆·罗宾斯设计的舞蹈动作奔放明快,充满活力,颇具纽约芭蕾舞剧团的风格,加上导演罗伯特·怀斯的处理富于跳跃感与社会气息、摄影机的移动自如,结果使影片大获成功。

《西区故事》中许多歌曲如《玛利亚》、《晚上再见》等都随着影片的热播而迅速流传开来。《西区故事》使得罗伯特·怀斯荣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同时罗伯特·怀斯还是这部影片的制作人。

当时好莱坞正处于新旧交替之间,对具有新意的作品和新冒出来的人才比较推崇。《西区故事》触及种族矛盾问题,音乐的处理颇有独到之处,充满美国式的活力,这些迎合了时代潮流与大众所好,在首演5年后由被誉为“属于具有政治意识的娱乐流导演”的罗伯特·怀斯执导的电影版本着实为《西区故事》在托尼奖角逐中的失利赢回了面子。这部影片不仅迎合了大众的口味,而且因其独创性也深得舆论界好评。从摄影棚布景到纽约街头,从曼哈顿西北部贫民区为背景,在银幕上展现了一出现代版本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因此独占第34届奥斯卡10项大奖,其获奖项之多仅次于《宾虚Ben-Hur》(1959)》、《泰坦尼克号Titanic 》(1997)及《魔戒3:国王归来/指环王3:王者无敌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2003)。

1957年7月8日,音乐剧《西区故事》带上服装和布景的彩排正式开始。经过数百天精雕细刻的创作,《西区故事》终于在两个月后诞生。首演之际,该剧的作曲、美国著名音乐家伦纳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出版了该剧的创作日志,以日记的形式向观众介绍了《西区故事》的来龙去脉。

电影《西区故事West Side Story》(1961)德国版海报

1949年1月6日,伦纳德·伯恩斯坦收到了杰罗姆·罗宾斯的一封信,杰罗姆·罗宾斯看到报纸上刊登的纽约东区街头青年团伙们斗殴造成悲剧的报道,心里很有感触,于是他邀请伦纳德·伯恩斯坦和剧作家亚瑟·劳伦茨Arthur Laurents合作创作一部现代意义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西区故事》,伦纳德·伯恩斯坦虽然并不认识亚瑟·劳伦茨,但是他记得曾经看过他写的《勇敢者之家》,当初被感动得像个孩子。

伦纳德·伯恩斯坦对这种创作组合感到兴奋。他们想把它诠释为一个犹太男孩和一个意大利天主教女孩之间坎坷的爱情故事。希望能以音乐喜剧的创作方法讲述一个悲剧故事,这种尝试史无前例,如果成功,那将对于美国音乐剧的创作开辟一条新路。

在《西区故事》中的舞蹈也不仅仅是芭蕾舞和爵士舞的结合,还融合了各种舞种,比如歌曲《曼波》和《美利坚》中就有古巴和西班牙的舞蹈风格。可以说,大量的拉丁美洲和西班牙舞蹈,在增强音乐剧舞蹈表现力的同时,也拓宽了表演的范畴。人们突然意识到,拉丁美洲舞蹈中有如此多可以借鉴的东西。杰罗姆·罗宾斯自己也对《西区故事》中能有那么多机会来表现各种舞蹈而感到高兴。

事实上,杰罗姆·罗宾斯对不同地域和民族的舞蹈一直很有兴趣,对新鲜舞蹈的吸收几乎贯穿了他的一生。在1951年的音乐剧《国王与我The King and I》(1956)中,他就亲自远赴远东学习舞蹈,在之后的《屋顶上的小提琴手Fiddler on the Roof》(1971)中,他又专门研究犹太人婚礼中的舞蹈,使舞蹈和故事更相配。

舞蹈家杰罗姆·罗宾斯Jerome Robbins(居中者)在电影《西区故事West Side Story》(1961)拍摄现场指导舞者们动作

这些新风格的加入,无疑为音乐剧的创作加入了新鲜血液。

从某种程度上说,《西区故事》是杰罗姆·罗宾斯结合以往经验的全新创作。他认为舞蹈演员的价值与芭蕾功底没有必然联系,演员应该有更大的空间来展示才华,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拓宽舞蹈的表现力,不能局限在芭蕾舞中。这是他为美国音乐剧发展作出的一大贡献。

杰罗姆·罗宾斯在《西区故事》中的大胆改革和创新使得他继著名音乐剧编舞阿格尼斯·德·米莉之后又一次为音乐剧舞蹈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本人也因此获得了当年托尼奖的最佳编舞奖,成为百老汇舞蹈界的龙头老大。

杰罗姆·罗宾斯在《西区故事》中的舞蹈不仅数量多,而且难度大,对于一部舞蹈语言同音乐语言一样重要的剧目来说,演员跳不好舞是不可想象的。为此,杰罗姆·罗宾斯在挑选演员时的要求极高。按照以往百老汇的惯例,挑选演员一般重视歌唱能力,对舞蹈素质的要求并不很高,只要形象好、有一定肢体表现力就行。但杰罗姆·罗宾斯却必须打破陈规,以现实的尺度来选择演员,不管是当红明星还是无名小卒,只要适合这个角色就大胆起用。像饰演托尼的演员理查德·贝梅尔Richard Beymer就是新人,当他得知自己被选为男主角简直不敢相信,由此可见一斑。正因为他的苛刻要求,以至于正式排练的时间只有8个星期,而演员的挑选工作却长达一年。

由于舞蹈的要求,也改变了《西区故事》招聘演员的方式。在最初的制作中,创作者们认为寻找的舞蹈演员必须既能演、又能唱,而事实上,除了托尼和玛丽亚(娜塔丽·伍德Natalie Wood饰),歌唱是三者中最后才应考虑的。在当时其他的许多舞蹈份量很重的音乐剧中,往往是将演员分为合唱演员和群舞演员进行招聘,而在《西区故事》中,却不得不因为舞蹈的苛刻需要,而取消了合唱演员的招聘。

而幸运的是,这一作法与伦纳德·伯恩斯坦对歌唱演员的要求却也是不谋而和,伦纳德·伯恩斯坦一开始就认为不应该选用那些经过专业训练的歌唱演员,因为太多技巧和过分雕琢的演唱容易抹去每个演员的个性,破坏戏剧中朝气洋溢的气氛。尽管对于非专业演员来说要处理《今夜五重唱》和其他一些要求较高的场景确实有不少难度,但伦纳德·伯恩斯坦还是坚持不用受过专业训练的声音。这在20世纪40、50年代的美国百老汇还惯用受过专业训练的演员的背景下,确实是并不多见的。

在《西区故事》中,杰罗姆·罗宾斯给每一个舞蹈演员都分配一个角色,没有两个角色会跳一样的舞蹈,而且每人都有一个名字,从而使每个演员都是独立有个性的。杰罗姆·罗宾斯认为这样能够提升舞蹈的重要性,让每一个人把自己同戏剧联系在一起,最重要的是,可以真正表现舞蹈的多样和丰富,当然,这样需要付出的心血比之许多人跳一模一样的群舞要多得多了。

杰罗姆·罗宾斯在排练期间,为了营造两个帮派之间的敌意,特意不让两个帮派一同吃饭,并在生活中灌输敌意思想。他要让演员知道,西区故事的仇恨,暴力和爱情并非发生在某个不知名的地方,而是发生在这里,发生在现在。在拍摄《西区故事》电影的过程中,由于杰罗姆·罗宾斯的苛刻要求,许多段落练了再练,拍了又拍,有不少舞蹈演员在片场累倒和晕倒,在拍摄“冷静cool”的段落中,演员不得不在闷热的车库中跳舞,苦不堪言。当“冷静”排练完,演员得知不需再排了,他们气愤的一把火把“冷静”的资料全烧了,由此就可见一斑。在杰罗姆·罗宾斯苛刻的要求下,光是五分钟的序幕音乐的舞蹈就排了两个月,而到了正式拍摄的时候,又全部改动重排。

杰罗姆·罗宾斯本人也因为自己变化无常的作风和决不妥协的脾气同联合导演罗伯特·怀斯闹翻,一度被制作方解雇,后来还是在演员等多方面的要求下,才回到了片场,却依然不改初衷,我行我素,颇有点持才傲物的味道。杰罗姆·罗宾斯认为自己编舞的动力就是表现真实,只有演员们满足不了我的愿望时,我才会设定标准严格要求他们。可以肯定的是,没有杰罗姆·罗宾斯的创意和苛刻,也就没有《西区故事》传神绝伦的舞蹈,其艺术价值是所有人都不得不佩服的。

虽然《西区故事》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电影中的经典之作,但在IMDB上竟然连前250都没排进,充分可以证明此片在观众和影人眼中实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电影《西区故事West Side Story》(1961)美国版海报

这部改编自《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音乐片获得的巨大成功是有其原因的,因为剧中多处直指美国的社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同时,著名指挥家兼作曲家伦纳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创作的音乐理性而感人,也是影片获得好评的一个重要因素。

伦纳德·伯恩斯坦在《西区故事》中的音乐创作充分显示了他深厚的专业技巧,他的音乐极富时代气息,充满活力的节奏和新颖别致的曲调完美地结合起来,生动地刻画了纽约西区街头帮派的那种咄咄逼人的气势和粗俗率真的性格特征。剧中那首婉转动人的《玛利亚》已经成为百老汇的经典歌曲,而《晚上再见》则让你可以领略年轻人那活力四射、粗野奔放的情绪。可以说,伦纳德·伯恩斯坦的音乐为《西区故事》提供了一个富有想像力和创造力的灵魂。

《西区故事》的编剧是亚瑟·劳伦茨,他还为大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创作了经典电影《夺魂索/绳索Rope》(1948)的剧本。这部刻画两个年轻男子实施谋杀计划的舞台剧一般的心理片,也隐含着同性恋的元素。而在《夺魂索》中担任主演的法利·格兰葛Farley Granger,在影片拍摄当年正是亚瑟·劳伦茨的同居男友。法利·格兰葛还主演过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另一部经典影片《火车怪客/火车上的陌生人Strangers on a Train》(1951)。

导演罗伯特·怀斯Robert Wise与娜塔丽·伍德Natalie Wood在电影《西区故事West Side Story》(1961)的拍摄现场

在后来的回忆录以及纪录片访谈中,剧本作者亚瑟·劳伦茨和主演之一的法利·格兰葛都谈到过《夺魂索》中对同志的角色处理。亚瑟·劳伦茨和法利·格兰葛还参与过纪录片《The Celluloid Closet》(1995)关于电影中同志话题的访谈。

娜塔丽·伍德的演出出神入化,她饰演的波多黎各女孩与理查德·贝梅尔双双坠入爱河,但这份爱却被严格的种族法令所禁止,而后,他的歌声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波多黎各鲨鱼帮的首领,女主角的哥哥的扮演者乔治·查金思George Chakiris奉献出华美的演出。与乔治·查金思演对手戏的是扮演火箭帮的头领鲁斯·坦波雷恩Russ Tamblyn。鲁斯·坦波雷恩深入地刻画了这一角色,并因为他杂耍般的舞蹈大放异彩。丽塔·莫尔Rita Moreno扮演一位火辣的角色,在片中是乔治·查金思的爱人,同样好评如潮。

电影中多半歌曲悦耳迷人,包括理查德·贝梅尔演唱的《玛丽亚》,还有他独唱的那段《有一个地方》;《我觉得我是美人》由娜塔丽·伍德领唱;《今夜》是理查德·贝梅尔与女声的二重唱;歌手玛尼·尼克松Marni Nixon在《我恋爱了》和《一只手,一颗心》中的配唱也甚为完美,以致观众不会注意到,那其实并不是女主人公娜塔丽·伍德的声音。

当你沉浸在《西区故事》--一部真正伟大的音乐巨片里的时候,娜塔丽·伍德为她心爱的男友理查德·贝梅尔之死悲痛欲绝,你难道能不为之动容叹息?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有些演员的嗓音达不到剧本的严格要求,其中就包括娜塔丽·伍德。因此,马尼·尼克松被剧组请来为玛丽娅配唱。她曾在《国王与我》和《窈窕淑女My Fair Lady》(1964))两部影片中分别为黛博拉·蔻儿Deborah Kerr和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配过部分唱段。

当时有报道说娜塔丽·伍德并不十分乐意参与《西区故事》的拍摄,玛尼·尼克松说:“起先他们没有告诉娜塔丽·伍德实情,因为怕她知晓后就甩手不干了。”观众们都被玛尼·尼克松的歌喉所深深感染。“当唱到‘我们心手相连’这句时,按剧情我应该大哭一场。要保持住长时间的悲痛确实有点难度。”

正是影片渗透着的浓郁的社会气息吸引了罗伯特·怀斯(1965年他又导演了音乐巨片《音乐之声/真善美The Sound of Music》)。该片还加入大量的停格和慢镜头,让直接的嘈杂的杀戮场面,透出一种唯美的感觉,以诠释导演罗伯特·怀斯和杰罗姆·罗宾斯的反暴力反血腥的意念,形成他们影片的美学风格。其实电影《西区故事》既不是舞台原作的豪华模仿,也没有大牌明星压阵,根据莎翁名剧改编的革新模式也并不新鲜,但它却能以充满动感的韵律而博得人们的好感,其处处体现的热情奔放的现代风格让人们陶醉,而街头舞蹈与现代音乐相结合的方式也成为此后好莱坞歌舞片公认的模式。

电影《西区故事West Side Story》(1961)蓝光版封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