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三老班看师生关系 师生就...

 三杯就多 2020-07-17
师生就是师生。不要叫他“孩子”“娃”“闺女”,不要叫我“师父”“叔叔”“阿姨”。我直呼你姓名“张三”,你就喊我“刘老师”。一个要“教”,得称职;一个要“学”,得诚心。
学生在你手下时要严格要求,力求学生遵守纪律,学习进步。该表扬时可以不表扬,该批评时必须要批评。可以诫勉谈话,可以通报批评,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做检查。督促他的学习,多鼓励,有问题及时指出来,要求改正。没有不犯错的学生,不要揪住一点错误不放,更不能将错误扩大化。一般不要牵扯家长,学校的问题就在学校处理,不要一有问题就交给家长,不要出了问题才想到家长。学生最无助的时候,可能就是“去给你家长打电话!”的时候。让学生时刻感觉到老师的体谅和关心,不要冷言冷语打击学生,讽刺和挖苦更要不得,尽可能多些幽默和开导。让学生看到希望和光明,给学生你所能给的一切机会,能拉一把时就拉一把,绝对不要把学生往外推,尤其是学生几乎站在悬崖边上的时候。
你是学生人生的引导师。多给学生讲理想与人生,多给学生灌输正能量的东西,让学生成为有理想、三观正的人,成为积极、上进、乐观、自信的人。这是教师的责任,这与高考、升学不矛盾,与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不矛盾。只会教书的老师,不是好老师。育人比教书更重要。学生在校,要着力引导。你的一句话,可能成就他,也可能毁了他:教师之于学生有时就是这么重要。老教师有点像老司机,他是越开越小心,咱是越教越小心。教书的时候,不要说“我就是个老师”,咱得高看自己。
学生毕业了就毕业了,他们去他们要去的地方,学习、工作、生活,发展他们自己。在另外一个世界生活久了,遇到了更多的同学、更好的老师和更要好的朋友。学生会淡忘了老师,渐渐的,忘了你的容貌,忘了你的姓名,那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他没有忘记你这个曾经的老师,你也不必激动,因为记不记得你是他的事,这和你基本没有关系。
不要要求或期望学生感恩,他没有这个义务,正像我们自己未必有实际行动来感恩于我们自己的老师一样。但是他可以有这个素质。俗话说,水到渠成。老师如果没有足够到位的付出,就不要有过分的期待。学生发自内心的感恩,很多时候是没有明确表示的,也或者就是一个短信,或者就是一个点赞,仅此而已。不要期待他们从大上海回来看你,不要想着人家从英国给你打电话送来节日问候。教师,你不过是学生人生中的一个过客。
老师要学着忘记你的学生。不要今天张三,明天李四的,听的人会烦。他们是你的学生不假,但他们已经毕业走人了。如果有那么一半个学生,确实忘记不了,过问、关心一下他们的近况,倒也无妨。但是不要一提起来就是当年你如何如何关心人家、照顾人家,那是你的工作。不要再说起人家不愿再提或者早已忘却的那一些小插曲。不要到处说谁谁是你的学生,说得吐沫星子乱飞,要知道人家的优秀其实跟你没有那么大的关系,甚至有没有关系还得另说。你要知道,你也曾教过几个不只不优秀、简直就是“渣”的学生,你总是不愿意在人前提起,但大家都知道你也是他们的老师。
我不喜欢那个二十几年没音讯、孩子要上高中了才想起联系的学生,我不喜欢那个前一天来办公室说看看老师第二天就来借钱然后再也不见了踪影的学生,我同样不喜欢那种学生刚刚升了个官他就到处张扬借以炫耀自己的老师。师生关系不同于同学、朋友、同事、邻里等。师生关系可浓可淡。
它淡,能淡到比素菜还淡,几乎没有一点味道。他毕业多年在大街上碰到你,远远地迈过头去,一如陌生人。她成了你的同事,并没有太多寒暄,顶多就“你早啊”“你吃了”。我觉得这很正常。你记着人家是你的学生,那是你的事,可是人家有太多太多的老师,你仅是中间普普通通的一个。你得庆幸人家没有拦住你的电车,跟你说道十几年前的那些事。你得庆幸你讲错了那个题读错了那个字人家没有当笑话给你说出去。
它浓,能浓到高考后从考场冲出当街跟你跪下,哭成泪人儿;能浓到新婚日驱车千里只为邀你现场证婚;能浓到常来常往,成为一般朋友的平方、立方,甚至N次方。
我不喜欢这种师生关系,因为一方把它拔得太高,弄得过于夸张,另一方会有些难以消化,接不住,也不好收场。我喜欢师生关系淡淡的,就像在一里开外闻嗅桃李香。
师生间不要掺杂利益,不要试图利用。师生间有话直说,不要拐弯抹角。师生间保持距离,可以很远,但不可以过近。师生之间最好是无用的,保持常温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