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终身未娶被称大师之师,培养出79名院士,晚年却饱受折磨沦为乞丐

 花开无田 2020-07-17
  • 前言

在中国的物理学界,你很难找到一个像他一样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斥着传奇色彩,但与他的众多弟子的蜚声海外相比,他在民众之中却鲜有人知。他是科学家,却又更像是一位邻家老者,慈祥、给人以力量却始终默默无闻。

2013年5月22日,一场迟到了37年的葬礼在上海福寿园举行。在他的家乡上海,他的骨灰下葬,他终于得以长眠。

他就是叶企孙,近代中国物理学的奠基人。

与“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原子弹之父”王淦昌,“航天之父”赵九章,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等人在民间的耳熟能详相比,他的名字或许并不响亮。但是,这些人尽皆知的大师却都是他的学生。

在23位被授予了“两弹一星”勋章的科学家之中,也有泰半是他的学生,因此他也被称为“大师之师”,而终其一生他更是培养出了79位院士。但在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背后,他的晚年却备受折磨,甚至一度沦落街头成为乞丐。

  •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1898年,叶企孙出生于上海的一个书香世家。耕读传家、诗书继礼的家风,让他从小便修成了儒雅气质。

而当时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而来的,还有西方的科学文化,于是“格物致知”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小便成为了他的梦想。

9岁,他入读敬业学堂,13岁时,他成为清华学堂的第一批学生,并在1915年成立了科学会——清华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团体。

科学会的成立,并不像今天的某些团体那般市侩,它有的是两周一次的科学报告会,这群天之骄子们从天演论到苹果选种、测绘等等项目无所不谈。

民国七年(1918年),在从清华毕业后他考取了庚子留学生,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就读,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布里奇曼。凭借精确测定基本作用量子h值,一举成名,并在随后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

那一年,他不过25岁。

他本可以选择留在美国,但纵使当时的中国民不聊生,他还是没有丝毫犹豫选择了回国。

要想实现救国,显然不能是一句空话,也唯有培养一大批优秀人才,才能实现改变中国落后的局面。于是,1925年他同梅贻琦一道,创办了清华大学的物理系,而他成为了系主任。

不过,与梦想相比现实却尤为“可笑”。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难度很大,在当时愿意学习的人数寥寥无几。

他的第一届学生有四个人,第二届更惨两个人……

但这样的现实,并没有让他放弃。他不辞辛苦,不仅拉来了吴有训、周培源、赵忠尧等大家,还在对学生的课业上要求十分严格,李政道便曾因为实验不认真,被扣了25分。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作为当时的系主任,为了能够让吴有训等老师,有好的教授环境,他降低自己的工资,让他比自己的工资还高,然后又引荐他们。

他做的是教授,更是育人。此后,他又筹建了清华理学院,而一大批的学子也正是在他的举荐之下选择了出国深造,王淦昌、赵九章、华罗庚等人皆是。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面对国难,平素向来持身公正,不喜政治的他却“一反常态”的选择了支持抗战。

《地雷战》这部电影可谓是人尽皆知,农民兄弟发明的各种各样的地雷也让鬼子甚是头疼。但事实是,这些地雷的发明者却是叶企孙以及他的学生熊大缜等人。

在当时日本人的严密监视之下,也正是这群爱国师生的发明让日本人损失惨重。然而,谁也不会想到正是这样的举动却为叶企孙的后半生埋下了伏笔。

1948年,解放前夕,面对败局国民党选择撤退。叶企孙作为清华的奠基人之一,也在名单之上,但是面对梅贻琦的劝说,他选择了留下。

“因为,我是一名老师”他说。

  • 挫折、坎坷、毁灭

随后,他成为了清华大学的校长,直到1951年。而三反运动的开始,却让他开始受到了指责,直到那场真正的梦魇开始。

在运动开始后,他迅速被捕入狱。至于起因,还要从我们说的《地雷战》说起,叶企孙的爱徒熊大缜在当时加入了八路军之后,帮助制造了一大批的炸药,也在对日作战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1939年事变后,关系的恶化迅速在内部掀起了肃反,熊大缜因此被当成了特务,惨被处决。

而爱徒无端被诬,叶企孙自然不会坐视不顾。他便想着为爱徒伸冤,可这也成为了运动之中的口实。

不过清者自清,在一番审查后他并没有犯罪的证据,因此也被送回了北大(当时清华理学院被划入了北京大学)。但是,此时的他遭受的却是如同囚犯般的监视看管。

而在一系列的折磨之后,外加之陈寅恪、饶毓泰、赵九章等人离世的消息传来,这个原本精神矍铄的老人,终于精神恍惚了,沦落到在大街上乞讨。

历史的天平上,这一刻极其倾斜。然而即便是等到他离世,他也没有等到昭雪的那一天。1977年1月13日,79岁的他辞世。

临死之前,他还不忘他的家——“我要回清华……”,尽管一生之中他未曾婚娶,但在他的骨子里清华就是他的家。

  • 小结

如果要用一句诗来概括叶企孙的一生的话,杜甫的“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或许再恰当不过了。

他的一生,何其悲凉。一个又一个的不幸,让人唏嘘不已。然而纵使如此不幸,他心中所想却唯有祖国、唯有家而已。

1986年,熊大缜的冤案平反,次年,叶企孙先生昭雪。正义终究没有缺席,唯愿能以史为鉴,壮我华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