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8岁稻盛和夫收到首相来信,宁愿晚节不保也执意出山,他害怕什么

 wenxuefeng360 2020-07-18

年轻时的苦难,出钱也要买——《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

文|野史日记

主人公:稻盛和夫——日本经营四圣之一

自古商场如战场,在全球历史上有无数的经商圣手,在一个恰当的时机,做了让世界记住他们的事情。

日本被称为“经营四圣”的人,正在此列。

松下公司:松下幸之助;本田公司:本田宗一郎;索尼公司:盛田昭夫;京瓷公司: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的简历很简洁,建立了两家世界500强公司,一个是京瓷Kyocera;另一个是一家日本第二大的通讯公司KDDI。成功后的稻盛和夫开始做慈善,值得一提是,他曾在中国建立“稻盛京瓷西部开发奖学基金”,帮助不少中国西部品学兼优但是囊中羞涩无法读书的孩子实现梦想。

功成名就的稻盛和夫,在65岁时选择出家为僧,很多人都无法理解他的选择,稻盛和夫笑着解释道:“他出家不是因为失恋,更不是对社会失望,而是在为迎接死亡做好准备。”

不过稻盛和夫没能如愿,他在寺庙度过了13年,因为他的强大的内心,没能等来他“期盼”的死亡,反而等来了一个人,日本当时的内阁首相鸠山由纪夫。

鸠山由纪夫并没有绕弯子,直接对当时已经是78岁高龄的稻盛和夫表明心意,他希望稻盛和夫能够再次出山,执掌濒临破产的日航。

突如其来的邀请,让稻盛和夫有些犹豫,他说他要考虑一段时间,才能给出答复。他究竟在犹豫什么,此时的稻盛和夫又面对了来自哪里的压力呢?

首先,日航是曾经的世界500强,但是在这次经济危机中,它已经成为强弩之末。

稻和盛夫虽然有经营能力,但是日航毕竟是一个积重难返的国企,经营企业容易,撼动坚如磐石的官僚体制,如今已经78岁的他,能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吗?

其次,稻和盛夫是一位杰出的民营企业家,已经缔造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更被誉为“经营四圣”,虽然此刻他已经出家13年,但是他的财富和名誉都是自己用半辈子拼来的结果,如今已经年过古稀的他,不知道自己还能生存多久,一旦这“人生的最后一仗”没能胜利,他将面临晚节不保的巨大风险。

第三,稻盛和夫并不是鸠山由纪夫来请的第一个人,在请稻盛和夫之前,日航曾经请到伊藤淳二来拯救日航。

伊藤淳二,日本知名企业钟纺集团公司的原董事长。他执掌钟纺集团的35年间,带着企业经历无数磨难与考验,多次在濒临破产的边缘力挽狂澜,带着企业继续辉煌。

伊藤淳二堪称“裁员专家”,许多次企业能够渡过难关,都是靠伊藤淳二的裁员法则才能成功。但是那些被裁员的人,没有一个人恨他。

伊藤淳二裁员有一个标准,他要裁员的员工,必须保证为他找到新的工作,他会亲自写推荐信给其他企业,如果被接收,他还会写再写一封感谢信。

有一次,企业遭遇巨大危机,伊藤淳二需要大面积裁员,员工们都很沮丧。伊藤淳二在此时提出一个方案,不裁员任何一个人,但是要冻结一年的薪水,如果大家不同意这个方案,他只能选择第一个裁掉自己,因为他是领导者,必须承担更多责任。

最终,所有员工选择冻结工资,与伊藤淳二一起风雨同舟,企业随之重获新生。伊藤淳二虽然不是什么“经营四圣”,但是他也绝对是一位有实力的经营者。

只不过,在他去日航挽救这个“将倾的大厦”时,却没能完成救赎,最终带着遗憾离开了。

有伊藤淳二做前车之鉴,此时已经是耄耋之龄的稻盛和夫,又有多大把握能够将日航拯救呢?78岁的他真的有把握做到伊藤淳二做不到的事情吗?显然,稻盛和夫对此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对于一位已经功成身退的78岁老人来说,面临这些巨大困难压力的时候,换成我们,可能都会心生退意,毕竟这样的冒险对于他个人来说,意义并不是很大,成功了无非是锦上添花,但是失败了却会身败名裂。

稻盛和夫经过成熟的思考之后,他去见了鸠山由纪夫,他最终决定“出山”,担任这个日本垂危国企的CEO。

当稻盛和夫被问及为什么要冒此风险的时候,他说:“如果日航公司垮台,日本的经济将会越来越糟,因此必须尽快协调社会各界的力量,使日航公司重获新生。”

从这段话来看,稻盛和夫“出山”的理由是因为他心中有大格局,以国家利益为重,哪怕赌上自己的个人荣誉也在所不惜。相比自身的安危来看,他更害怕的是日本经济崩溃,如果日航这样日本标杆企业倒闭,对许多日本人的自信心将是一个巨大打击,会有更多人因此失去工作,这才是稻盛和夫最害怕的事情,而不是自身的荣辱。

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曹岫云,在稻盛和夫做出决定之前就曾肯定的说:“稻盛老师一定会答应,只要对世人、对社会有利,就算死在岗位上,他也会接受挑战。”

人只能活一回,梦想却有无数个,唯有放手一搏,才能知道机会属不属于自己。——《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

稻盛和夫的时间不是无限,臃肿多年的日航,他只有3年时间改变。为了能够快速改变日航,稻盛和夫独创了管理“杀手锏”阿米巴,阿米巴的意思是变形虫,稻盛和夫就希望通过这种细分的方式,将日航这个庞然大物细化成无数个阿米巴。

稻盛和夫认为,一家企业即便盈利,也应该去进行细分观察,究竟是哪一部分盈利,哪一部分亏损,即便是后勤部门也应该观察,这样才能在盈利的情况下找出亏损的部门,进行整改,而不是吃大锅饭,让这些“亏损者”一起享受胜利果实。

最终,稻盛和夫成功了,他将日航从濒临破产的边缘拉回来,带着它重新冲进世界500强,我们恭喜这位给了我们做出榜样的老人。

78岁的稻盛和夫,在各方面的压力下依然选择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而不是选择退却,其实这样不是他思考的结果,而是他一贯的理念。

“所有的灾难都是由我们的内心吸引而来的,自己的内心不子呼唤的东西,绝不会来到我们身边。”——《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

稻盛和夫小时候,曾经遭遇一场家族肺结核危机。当时稻盛家族好几个人都得了肺结核,大家都认为他们稻盛家是肺结核家族,这样的说法让稻盛和夫十分担忧,生怕自己得上肺结核。果然,稻盛和夫最终受到感染,得了肺结核病。而自己的父母一直照顾得肺结核病的叔叔,却没有被传染,他哥哥从来不在乎被传染,也没有被传染。

稻盛和夫通过此事得出一个结论,你越怕什么,反而会得到什么,每一次灾难,其实都是你内心吸引而来,你不呼唤它,它绝不会来。

同样的道理,美好的事物也是如此,正所谓“心不唤物,物不至”,正好与我国历史上讲的“心不想,事不成”完美契合。

曾经有一个技术难题摆在稻盛和夫面前,公司需要研发出镁橄榄石,但是镁和橄榄石极难结合,但是稻盛和夫并不气馁,而是日所思、也所想都是此事,仿佛是内心在对镁橄榄石发出无数呼唤。

一次,稻盛和夫意外踢翻装“石蜡”的桶,“石蜡”粘到他的裤子,他恍然大悟,开心地笑了,内心所想的事情,终于在这一刻得到结果:“这石蜡不就是最好的粘合剂吗?”

稻盛和夫攻克这次难题的关键,不是靠所谓高科技技术,而是内心朝思夜想带来的一次“偶然”,如果他不这样坚持,也就不会踢翻那桶“石蜡”,可能还在科学研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稻盛和夫是企业家,更是哲学家,当一个商人有了哲学思想会发生什么事情,看看稻盛和夫你就明白了,他的话从来不是一场说教,而是一种蕴含的商人经营理念的成功经验,又蕴含了儒家、道家精髓的理念,让人品读后恍然大悟,又如沐春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