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苏发现水中古墓,墓中藏有3000把名剑,为何盗墓贼望而却步

 永贵分享转载 2020-07-18
在江苏省虎丘市有一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虎丘山风景名胜区,而题目中所提到的藏有3000把名剑的水中古墓,就位于剑池之下!
其实虎丘山之前并不叫虎丘,相传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将他的父亲阖闾[hé lǘ]葬在了这里,但是在下葬后的第三天,有一只白虎俯卧于墓穴之上,于是就将这座山命名为虎丘山。
说到阖闾,大家可能不大熟悉。但是说到他的儿子夫差,那就是家喻户晓了。上学时候学的《卧薪尝胆》的故事里的吴王就是夫差。吴国崇尚武力,素来擅长铸剑,比如非常出名的干将莫邪,就是春秋时期的吴国人。而《专诸刺王僚》的故事中,专诸也是利用鱼腹藏剑的方法杀了吴王僚,才让公子光登上王位。值得一说的是,公子光就是之后的阖闾!
1955年国家曾整修虎丘,清理剑池。在洗刷剑池石壁上的苔藓时,发现了剑池东侧岩壁上确有明代长洲、吴县、昆山三县令吾翕等人以及唐寅、王鏊等人的石刻。而其中,更有记载,明朝正德七年,剑池水干,在剑池底部发现了吴王阖闾的墓室。为了更好的发掘墓室,当时人们把池水流干,清除淤泥,果然发现了古墓的痕迹。包括剑池的池底地面,也十分的平坦,显然是人工开凿形成的。但是在干涸的池底尽头,只有一个三角形的幽深
洞口,且不得入内。最终,官府的发掘也草草了之,并且让人用泥土将洞穴口再次遮掩起来!
万年深,一旦为人所窥,岂非数耶!命掩藏之。
1955年,苏州市政府为了抢救云岩寺古塔(世界第二斜塔,仅次于比萨斜塔),再次抽干了剑池池水,墓门再一次漏了出来。但是因为发掘困难,再加上为了保证云岩寺古塔的安全,经请示中央文化部作出了不予发掘的指示。所以阖闾的陵墓再次沉入了池水中,墓穴内的情形再次成为了千古之谜!
剑池广约45米,深约6米,形状狭长,从上面俯瞰酷似一柄宝剑,故得名“剑池”。另外还有传说,剑池下方的阖闾墓穴中有为吴王殉葬的鱼肠宝剑3000把,因此被称之为剑池。
千人坐(坐月子)
在剑池的外侧,有一块由南向北倾斜的平坦大盘石,宽度约有一亩之大,呈紫绛色。
相传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为他在虎丘山上营造陵墓。竣工后,夫差怕工匠们日后泄露机密,便以邀请曾参加筑墓的一千多工匠来到石上饮酒、看鹤舞之名,将他们全部杀死灭口。一时鲜血四处流淌,渗入石中,日久便渍成暗紫色的斑驳印痕,永不消褪。
阖闾墓为什么没有被盗
其实在历史上很多人都曾想挖掘阖闾墓,找出墓穴中的宝藏,但是千百年来却无一人能打开墓穴。春秋战国时期的越王勾践,在经过卧薪尝胆之后为了复仇,曾想掘开阖闾墓,将阖闾的遗骸曝尸荒野,以泄心头之愤。但他始终无法找到阖闾墓的入口,只好作罢。
后来秦始皇和孙权也曾来过剑池,放干了池中的水,掘地三尺,但是无所收获。包括明朝正德年间,也是因为找不到墓穴的入口,最终也只能放弃。
剑池的水虽然不深,大概也就有五六米,如果动用大型的抽水设备完全可以将水再次抽干。但是池底的沟谷中,只有一条只允许一个人通过的狭长通道,而在通道的尽头还有三块巨大的石板挡路。据说这些石板,每块石板厚达20厘米,高约6米,而且这些石板还不是天然形成于此的,而是人为堆砌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想不破坏周围环境挖掘墓穴,是根本不可能的。而剑池的上方就是云岩寺古塔,更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世界第二斜塔,中国第一斜塔。其地位不在阖闾墓之下,甚至要高于剑池。
结束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作为苏州最著名的旅游景点,虎丘山常年游客不断,盗墓贼在这么多人的眼皮子底下盗墓,那更是不可能的了。在加上墓穴位于池水之下,水温特别低。尤其是在池底部分,据说寒冷刺骨。即便是在盛夏,穿上特制保温潜水服,也无法长久地呆在池子底部。所以,这座众人皆知的帝王陵,截止现在也依然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深埋于地底之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