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法令天下,四海威仪 林则徐:林姓,名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侯官县人,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历史治水名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1839年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参加过抵抗英国侵略战争的魏源于1844年编撰的《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在普宁老县城病逝。 姓名诠释 林 “林”的甲骨文字形为:两个并列的树形。它的本义为:树林。 《说文》林,平土有丛木曰林。《尔雅·释地》野外谓之林。《诗·小雅·白华》曰:有鹤在林。《周禮》作函鐘。又羽林,星名。应劭曰:天有羽林,大將軍之星也。 “林”的寓意为:家国所屏。它的义涵为:天有羽林,将军之星。 则 “则”的甲骨文字形为:一个大鼎旁边一把刀。它的本义为:宰割鼎肉。 《说文》则,等画物也。《玉篇》则,法也,常也。 “则”的寓意为:法令天下。它的义涵为:虎门禁烟,以儆效尤。 徐 “徐”的甲骨文字形为:一个人戴着斗笠在行走。它的本义为:缓步而行。 《说文》徐,安行也。《玉篇》徐,威仪也。 “徐”的寓意为:四海威仪。它的义涵为:有容乃大,无欲则刚。 “则徐”的寓意为:法令天下,四海威仪。它的义涵为:虎门禁烟,以儆效尤;有容乃大,无欲则刚。 元 “元”的甲骨文字形为:一个人削去头发,以突出头部面目。它的本义为:头领。 《尔雅·释诂》元,始也。《广韵》元,长也。又大也。《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 “元”的寓意为:大哉乾元。它的义涵为:天朝上国,诰命钦差。 抚 “抚”的篆书字形为:(手)+(无)。它的本义为:抚摩。 《增韵》抚,慰勉也。《说文》抚,安也。《左传·文十二年》曰:镇抚其社稷。 “抚”的寓意为:镇抚社稷。它的义涵为:慰民勉士,息事宁人。 “元抚”的寓意为:大哉乾元,镇抚社稷。它的义涵为:天朝上国,诰命钦差; 慰民勉士,息事宁人。 姓名解读 “林则徐”最直白的解读为:清风徐来。 林则徐的名字,深得《中庸》之三昧真火。在官场这样充满着杀机与危险的政治丛林中穿行,是半点都着急不得的,务必徐徐而动,久久建功。 林则徐最广为人知故事的是“虎门禁烟”,而林则徐于国于民的最大贡献则莫过于靖边。他从政40年,历官13省,五任总督(两江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陕甘总督、云贵总督),安定陕西、防卫新疆,督抚云贵,功在千秋。 林则徐,字元抚。果不其然,林则徐先后两次受命钦差大臣,代表皇上(元首)抚慰四方;在大清的汉人朝官中,这也算是头一份荣誉了。 官至一品的林则徐,晚年拚命地给自己取一些非常消极无为的别号,比如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等,这是大智慧。他正在慢慢地老去,他想要徐徐地降落,他成功了。 林则徐死后,清廷晋赠其太子太傅,照总督例赐恤,历任一切处分悉行开复,谥号文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