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蒙古国乌兰巴托国立大学的伊德尔杭盖博士公布了该团队的最新考古成果,由其牵头的项目小组在蒙古国后杭爱省的考古调查中取得重要发现,在一处城址中发现了“天子单于”字样瓦当,蒙方学者认为此处遗址应为匈奴的“龙城”。 此次公布了最新发现的瓦当,其中一块残片上写着“天子單于”,而另外一块残片上的文字释读为“天子單于與天毋極千萬歲”。“與天毋極”是汉代瓦当上常见的文字。 据史书记载「龙城」是匈奴的宗教祭祀中心,《汉书‧匈奴传》有云“五月,(匈奴)大会龙城,祭其先、天地、鬼神。” 而2017年的时候中蒙联合考古队就在这个区域就发现了大型土木祭祀建筑的台基遗址。 参考资料: 1954年内蒙古包头墓葬中曾出土“单于天降”瓦当,泥质灰色,径17.1厘米,圆形,边轮宽,筒部残留一部分,现藏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 瓦当俗称瓦头。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也叫滴水檐)前端或位于其前端的图案部分,是古建筑的构件,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先秦两汉“瓦当”是古代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 “单于天降”瓦当中的“降”是个多音字。“降”有两个含义:读jianq,诞生,降生;读xiang,降服,使驯服。有专家考证,在汉代以前上百种古籍数千万字中近百个“天降”连用的语句里,“降”只读作“jiang”。“单于天降jiang”,是匈奴天神信仰的表达。
(✪ 感谢刘斌先生慨允刊布译稿|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部分内容亦参考天可汗文化头条号) 亚洲考古新媒体 出品 仅供学习 侵权即删 来源:受权刊发
|
|
来自: 行者aw7sg93q3w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