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杂记 | 同学聚会年初一(20150220)

 昵称815848 2020-07-18

以前随手记过一些乱七八糟的旧东西,回头翻翻,记起了很多旧事,边看边顺,修改了一些错字别字。

本文记于15年2月20日,年初三。

节后安排值班,征求意见,选择了初一晚上。
初二、初三活动活动,串串门子;初一没多少事,可以值班。

定下来之后,接到青州同学电话,说初一下午同学准备聚会,问能否参加。

如实相告,初一值班,够呛。
但感觉应该去趟,见见老师,见见同学。

几位老师,虽常听青州同学说,身体不错,但几年不见,甚是想念。
有些同学,毕业三十多年,失联三十多年;有些同学,虽近年又辗转联系上了,但毕业后就再没见过,很想看看,当年的姑娘小伙,变成了什么样的小老头小老太。

认真盘算一下,初一一早出发,先在城里转转,拍几张照片,下午再参加聚会,见一面,说说话,赶紧赶回来值班,也误不了。
快放假的时候,办公室的同志又来商量,能不能调一下值班时间,调到下午。
下午肯定不行,如果能调到上午,大好。
周旋一番,调到了上午,诸事适宜。

初一上午值完班,没吃午饭就往青州赶。
赶到学校,尚早,在校园里转了一圈。
现在的一中,除了松林书院西面几排平房外,已经找不到多少当年一中的痕迹了。

见到了四位老师,当年年富力强的于老师,贾老师,已是八十高龄;刚大学毕业没多久就教我们的张老师、王老师,一位六十有九,一位年近六十,与四、五年前上一次聚会,精神虽然依旧矍铄,但流失的时间也留下了不少印痕。
见到了三十多位同学,多数近一年两年都见过一次或几次,也有好几位毕业后没见过的,报出名字,脑海中显现的那些十五六岁的青涩倩影,实在难以和眼前的中老年人合二为一;三十年,改变的又岂止是外观。

松林书院不再是当年的矮松园,师生却还是当年的师生,见面时稍微的迟疑,记忆的闸门迅疾大开,道不尽的师生情,说不完的同学谊。
恨时间太短,愿天长地久。

晚上不用值班,可以放心地聚餐,猛吃猛喝一通后,几个男女同学又拽着一起去唱歌。
真的喝得有点高,否则是绝不会跟着去的。
这方面,很短的短板,不会唱,也不会听;该鼓掌的时候,不鼓;不该鼓的时候,乱鼓,听不出鼓点。
稀里糊涂听了一会,告个罪,早撤了,回宾馆睡下。

第二天,不到四点醒来,与儿子微信一会儿,我表扬了他做的年夜饭,他批评我年初一不在家陪他妈,交流完毕,各自起床睡下。
起床后,按照预定的节目清单,退房,爬山。

初一是晴空万里,初二却阴云密布,登云门山看日出的希望落空。
本想坚持一会儿,想想还有其他节目,就撤了。
实践证明,有时候,坚持,就是胜利;有时候,坚持,就是固执。
昨天,一天没出太阳,一直到现在。

上次,也是初一聚会,初二登云门山,这次,再登一次。
云门山的最大亮点,就是看寿。
所谓拜寿,其实也没啥可拜的。巨寿面前,人无寸高,又何必祈求寿与天齐。
过好每一天才是。

2015年2月

公众号IDkbwdwys00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