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马观花张坞行

 道法自然zsk 2020-07-18

都说“宜阳文化半三乡”,盛赞三乡文化据宜阳半壁河山,确也如此,但与之隔河相望的张坞镇,文化也不可小觑。只是身藏深闺人未识,冰山只露尖尖角。清明时节,宜阳文化名人许武章先生,应张坞镇裴宏超书记之邀,约几位文友,做了一日文化游,我有幸忝列。

我们一行五人,8点准时出发,从县城沿安虎线驱车西行。

走马观花张坞行

许先生是宜阳文化的活字典、百事通,一路行一路讲,我们略无孤寂倦怠之苦。不知不觉就到了张坞镇政府,裴书记临时办事外出,嘱纪检书记曹毅接待。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平泉村,那是许老刚参加工作时驻村地,也和我的老家隔河,曹书记开车西行。

车到元过村,许老说,实际上“元过”应是“严过”,音读转了。严过,是东汉隐士严子陵经过。刘秀登基后,遍揽英才,千呼万唤才招来子陵,喜爱有加,彻夜长谈,留宿宫中,抵足而眠。刘秀爱才惜才可见一斑。如今,元过南岭有子陵庙,三乡光武庙有子陵殿,隔河相望。

走马观花张坞行

车至元过村西,有路通往花果山,许老说,这条路是条古道,不仅仅是通花果山,还是旧时嵩县通往宜阳和洛宁的交通要道,早在战国时期就己开通,中唐时裴度平定淮西吴元济之乱,就是从西安出发,东行至宜阳境,渡洛水,经该道入伊河川,然后达淮西。当年裴度过女几山时,写七绝诗一首《句》,末两句为“待平贼垒报天子,莫指仙山示武夫。”并让人摩崖刻石,韩愈也随军同行,和诗一首,题为《奉和裴相公东征途经女几山下》,宜阳县志均有记载。

由该道南行数里,有兰香庙,李贺曾数次去祭拜祈福,留有诗歌《兰香神女庙》,该庙只剩遗址了。再往上,花果山下有个辛庄,是金代著名草根诗人辛愿故里,辛愿和金代文宗元好问是至交,元好问避难三乡时,他们交往颇深,后元兵南下时,元好问又避居花果山下,两人吟诗唱和,佳作连连,宜阳县志上有他们诗作多篇。许老曾写过《一代文星照三乡》、《万古诗坛子美家》,传主就是元好问和辛愿。

说话间车己至平泉村。旧时的平泉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分成了平北、平南两个行政村。平北村的两委干部和一位髦耋老人早早候在村委。

许老对平泉的文化早就做了整理,这次是为了核实和订正,许老讲了文化后,举座震惊,村干部当即邀请许老,让写个文化介绍,准备竖牌在村边。按照许老描述,村干们引路,我们由近及远,观赏游览。

走马观花张坞行

平泉村,因平地涌泉而得名,外地也有平泉村,而该村因李德裕而声名远扬。李德裕是唐朝四朝宰相,政治家、文学家,牛李党争中的李党领袖,李商隐称其为“万古良相”,康熙版、乾隆版的《宜阳县志》,分别记载:“平泉庄,唐李德裕书庄也。”“平泉庄,唐李德裕别业。”据此可知,平泉是李德裕的另外一处产业,读书的地方。

李德裕是河北赞皇人,在洛阳做官,何以在此置产业呢?可能是此地交通便利,茂林修竹,环境幽美,更有可能是此地文化丰厚。

走马观花张坞行

我们先看了两处平地涌泉。一处在平北公路边,赤眉寨下,绿树掩映中,有一方圆不足十米的水坑,内有绿藻,水及藻根,泉名叫“净眉泉”。据说是赤眉军穷途末路、大势已去时,赤眉寨的兵士主动走出寨门,在该泉边洗去红眉,以示洗心革面,归顺刘秀。

走马观花张坞行

另一处在平北、平南村交界处,六岭山下,一股清洌山泉涌动,当地人砌池聚之,池边有洞,泉水泠泠涌出,池下有二三村妇浣洗,这是饮马泉,赤眉军曾在此饮马。村干说,前些年,泉水充沛,三两分钟能接一桶水。

这里的赤眉寨,净眉泉,饮马泉,都和赤眉军有关。那么赤眉军是什么军队呢?赤眉军是西汉末樊崇领导的起义军,眉毛涂红为标志,史称赤眉军,该军揭竿于山东,经河南向长安进军,每至战略要地,就设寨分兵把守。途经宜阳,在平泉的六陵山修了赤眉寨。刘秀参加的绿林军,起兵于南阳,后刘秀渐显帝王之相,消灭王莽的主力后,攻入长安。这样刘秀军和赤眉军又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战争,赤眉军被赶出长安,东逃途中力量逐渐削弱,最终由渑池南下到三乡镇时,被刘秀军包围,十万大军投降。三乡的光武庙所在地,就是当年刘秀指挥部所在。

走马观花张坞行

走过饮马泉,我们拜会了孔子庙。村干把我们引到一堵长长的砖墙边,说这里是孔庙旧址,髦耋老人还记得,孔子庙大殿三大间,内塑孔子像,两边有弟子颜回、曾子陪侍。该庙应是当地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了,现在痕迹全无。我心有疑问,孔子庙不是随便能建的,县级以上才有,这僻壤之地怎么会有圣庙?

走马观花张坞行

许老说,因这里有圣迹。村干部引到平南、平北交界处,说平南有“晒书台”,平北这里有“落书院”。只说了大体方位。

走马观花张坞行

“晒书台'、“落书院”,当地早有传说。孔子从洛宁长水观“洛出书”处返回洛阳,途经此地,村西南北流向的七峪河水暴涨,弟子们搀扶老师,背负书箱渡河,一没留意,书箱掉入洪流,弟子拼死抢捞,才捞上岸,可书箱己进水,那时的书是以竹简或木简制成,因而只能住下晒书。晒书地在今平南村东北角的高地上,快要晒干时,一场大风刮起,书简吹落高地下边的庭院中,弟子们走下拾起装箱,所以人们传说,“上有晒书台,下有落书院。”

走马观花张坞行

传说靠得住吗?孔子怎么会到这里呢?许老说,还真有依据,并不虚枉。明代流行的《圣迹图》,是当时画家将孔子人生主要经历绘的连环画。该书记载,孔子在春秋末年,曾千里迢迢,到洛阳向“老子问礼',趁便拜谒洛宁长水的“洛出书'地,归途经过平泉庄。

走马观花张坞行

平泉还有一个著名的传说与圣迹有关,就是“麒麟冢”。当地人说,一农夫清早在平泉西南坡犁地,不巧母牛生犊,农夫赶忙回家拿柴取暖,返回后母牛己生,但牛犊让人惊呆:头上有角,身上有麟,似牛非牛,似龙非龙,还昂首翘尾,咬食犁铧。怪物不祥,留之何用!于是用鞭杆使劲抽打至死,草草掩埋,拢一土堆。农夫愚味,不知打死的是麒麟。

孔子听说该事后,专程带弟子来祭拜、修墓。麒麟是灵兽,它的出现是盛世灵光的预兆,它被打死,则预示天下将乱,孔子后悔来迟,伤感不已。

这僻壤之地,圣迹多多,古圣乡贤,感佩不已,立庙祭拜,于是就有了“孔子庙'。圣庙是怎么沿革的?许老说,这要特别感谢明代新安人吕维祺,他的《平泉庄至圣庙记》让我们豁然开朗。据此可知,西汉初年乡贤张良,为纪念孔子留迹,最早修建圣庙;唐李德裕居此,再次修复;北宋时宜阳大儒张思叔又修复;明代时平泉人张孝玉,张凌霄分别进行了修复,特别是张凌霄,还请大儒吕维祺写《平泉庄至圣庙记》,居功至伟。

我们也注意到了,孔子庙遗址东边不到二十米,该村张氏正修造张家祠堂,规模很大,慎终追远,里面应该祭有张凌霄吧。乡贤大儒们修造的至圣庙,不知是否有人修复,它有2200多年了。

走马观花张坞行

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徜徉,不觉时己过午,我们辞却了村干们留餐,原路返回张坞街。

午饭后,我们谢绝了曹书记陪同,同行的张坞藉的黑子做向导,我们驱车向西,经平北村,过七峪河桥,就到了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苏阳村。

苏阳遗址在村南,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泥质彩陶、黑陶、灰陶及大量石器,是史前文明的投影。慧峰从古窑洞边,轻轻一抠,拽出一片带花纹的陶片,黑子说这就是文物,好几千年前的。

走马观花张坞行

苏阳寨在高台上,是豫西保存完整的古村落遗址,村里有大量清代及民国时的建筑,处处可见石桌、石碾、石马槽、石拴马桩,置身于此就如走在梦幻历史中,阳光和暖,但古村少有人走动,一位中年妇女看见我们,说,好几个抗战影片都在这拍摄呢。

走马观花张坞行

“苏阳竹马'也很有名,它是传统民间社火,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惜今天无法看到了,只能从村幼儿园的教室看看道具而己。

走马观花张坞行

出了苏阳村,我们沿七峪河南行,想去看七峪宫。越往上走,人烟渐少,花果山峰峦清晰,周围绿树耸翠,桃花妖娆,流水潺潺,心境顿觉清静。许老忽发奇想,说,如在此买座小居,散养一群鸡,几只羊,出门幽然见南山,院里读书、品茗,偶或几位老友小酌,光景胜仙呢。

走马观花张坞行

走到七峪村南,也是水泥路的尽头,见到了七峪宫,也叫安阳宫,唐代建筑,道教圣地。七裕宫在我想象中,三间破屋而已,没有想到还是一个大建筑群,但是,也没游人,宫门紧闭。黑子叫来了拿钥匙的中年妇女。该宫有东西两院,东院有两进,西佛殿最显,院内有两个圆门通向西院,西院有老君殿、三清殿,都雕梁画栋,流光溢彩。同行的书法大咖史治会有疑要问,明明是道教圣地,怎么还有西佛殿?拿钥匙的妇女说,该宫南边原来有宏大寺院,当地人叫大庙群,忽一天大火烧起,三天三夜才熄,仅余一佛像尚存,寺院主持求借宫苑一地安置,老道满口答应,佛像于是供在该宫。原来这是佛道并存的佳话,和谐包容的历史。

走马观花张坞行

返程中,我们感慨,张坞文化丰厚,但门可罗雀,鲜有人知。今日一游,深感震撼。古道,子陵庙,饮马泉、洗眉泉、赤眉寨,孔子庙,麒麟冢,晒书台、落书院,苏羊寨、七峪宫,龙潭寺,云中坞,辛愿故里。一个景点,一段往事,熠熠生辉,千古流芳。视野再开阔点,洛河以北,不足十里,有三乡汉唐文化园;张坞向南,二十多里就是西游文化仙山一一花果山。这里文化,有点有线有面,如果你来,定会大饱眼福,不虚此行。

作者简介

梁宗学 ,高中语文教师。第二届灵秀杯征文大赛一等奖得主。

走马观花张坞行

灵秀师苑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