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业公寓|Comsopolitan Apts|陕西北路173|西班牙时光风情记忆

 街心舞苑 2020-07-18

漫游上海,说到武康大楼大家会想到匈牙利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说起麦琪公寓、培文公寓大家会想到法国建筑设计师赉安等,远东繁华都市,我们华人也有优秀的建筑设计师,留下一些优秀的建筑作品,走走停停看看,停下脚步留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发现凝固的音乐上海老房子的时光记忆之美,品读背后的人文风情故事,Building 173我们来了...


◆华业公寓|Building 173|建筑名片

上图为华业公寓,下图为20世纪70年代上海市中心一角。拍摄视角大约是从茂名南路向西北方向。中苏友好大厦鹤立鸡群,马勒别墅和华业公寓也相当显眼,右前方华业公寓

地址:陕西北路173号

旧址:西摩路173号

旧址:173  Seymour Road

今为:华业公寓

旧名:大都会公寓

旧名:Comsopolitan Apts

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

竣工:1934年

高度:配楼4楼、主楼10层

建筑面积:10507平方米

占地面积:2183平方

设计:李锦沛

营造:潘荣记营造厂

投资:谭干臣

建筑风格:西班牙风格

建筑详情:

坐落于西摩路(今陕西北路)西、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南的华业公寓大楼是混合型结构,大楼的总体布局为三合院形式,主楼居中,正面向东,呈正方形,顶部为多面锥形,似中国亭子的尖顶。主楼南北各有一幢配楼40余米。公寓的主楼与配楼由3个单元楼房组成,中间采用车库、拱廊相贯通。并依次形成4层、8层、9层,直至中央主楼1O层的跌落状的阶梯式。公寓楼前有2500平方米的草坪绿地,草坪周围种植树篱。

主楼是典型的西班牙城堡式样(类似设计的有武康路40弄1号,是正方形,四角有方形角楼。顶部是多面的锥状,尖顶。入口处有挑出雨篷的门厅。门楣、窗楣的装修是鲜明的西班牙风格。外墙与天棚均镶砌玻璃砖,以利天然采光。

主楼地层为公共服务层,布置有门厅、访客厅、儿童游戏室和图书室等,电梯设在门厅的后部。第二至第八层为居住层,标准层平面设置三室户和四室户套房各两组。配楼为混合结构,标准层设二室户、三室户各一套,四室户两套。所有套房均分门入户,室内有起居室、卧室、餐室、厨房间、浴厕间和佣人用的卫生间。第九层及顶部之十层为电梯机房与蓄水箱房。大楼外墙与天棚镶玻璃砖,可得天然采光。公寓底层公共通道铺设地砖,楼梯为水泥磨石子,每户室内均为柳安木打腊地板,门楣、窗楣的装饰也保留了完全的西班牙风格。

华业既然是一座高档的公寓,在旧时住的都是高官大贾、名媛富商、富裕阶层的侨民。1956年,房地产业社会主义改造时谭敬把华业大楼及同弄的里弄房屋一并投入公司合营这里还曾住过几位文艺界名人,他们是作家、戏剧家李健吾和电影、话剧表演艺术家金山、张瑞芳夫妇。


谭干臣|上海滩营造业巨擎、广东帮的谭同兴营造厂厂主

谭家祖上是广东开平人士,祖上是著名的广州十三行之一,在清朝做的就是海外贸易,无论是家底还是社会人脉是相当地厚


到了谭干臣父亲这代,跟随家人定居上海,家人在上海汉口路小花园附近开设谭同兴营造厂,经营数十年,成为上海滩的富翁。谭同兴营造厂早期主要是谭干臣所经营,谭干臣家里排行老三,所以也有人称“谭老三”,出国留学,学有所成,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与民国著名外交家王宠惠是同学,后者后来成为了民国外交部总长。

因为社会人脉广大深厚,谭同兴营造厂主要承包外国洋行在外滩一带的工程建筑,大家今天在外滩看到的许多美轮美奂建筑当年就是这个家族造起来的。谭同兴营造厂厂主谭干臣致富后,即投资营建或购置大批房地产转售牟利,几度翻番,后来成为有名的大房地产业主。如坐落陕西北路175弄的华业公寓大楼及相邻的新式里弄三层楼房40余幢,人民路永安路的新永安里、普安里、同安里、住房数十幢均曾为他家所有。

1905年谭干臣参股以上海商会会长曾少卿、朱葆三严筱舫为总董上海华兴保险公司,任职董事;1909年前后捐赠中山大学:中学第一寄宿舍(Middle School 1st Dormitory),原73号建筑,西北区507号 

1934年,华安合群保寿股份有限公司保单共2种。红色为人寿保险单收据,蓝色为资富保寿单。


谭同兴营造厂老板谭干臣的第四子谭敬时任华业信託公司经理,公寓亦以华业信託公司的名义建造,故而得名华业公寓建成后谭干臣一家搬入华业公寓8楼,其余出租,谭干臣有四个儿子,大儿子、二儿子、三儿子早亡,谭敬是家里的小儿子谭干臣早逝,公寓作为遗产的一部分归谭敬继承,其家产由母亲唐佩书总管。


李锦沛|Lee,Poy Gum|华裔建筑设计师

李锦沛,1900年出身于美国纽约的一个华人家庭,1920年毕业于普莱特学院,获得纽约州立大学注册建筑师证书美籍华裔,美国注册建筑师,1923年受基督教青年会派遣来沪工作,在上海建筑师中是很有特点的他的设计多仿照西洋风格,后受现代建筑风格的影响,设计建筑比较简洁明快,有时又融入中国民族建筑的元素,采用折中的手法

在青年会任职期间参加青年会大楼设计以及各地青年会,以与范文照、赵深合作的上海青年会大楼(Shang hai Y.M.C.A Building)最为出名,1929-1930年李锦沛继承吕彦直的遗志,参与完成了南京中山陵的剩余设计工作1932年创办(上海)李锦沛建筑实务所(Lee,Poy G,Architects and Engineers,Lee,Poy G,R.A,architect设址于江西路349号,华商主要建筑事务所之一,独立设设计作品有上海清心女子中学、武定路严公馆、华业大楼等

上图基诺老师空拍,左前方为大世界,右前方为青年会大楼,下图2张旧景为青年会大楼

美华博物馆的馆藏里,有一本百年珍藏稀有图书,是1918年出版的《纽约华人名人录》。年仅18岁的李锦沛是被收录的华埠最年轻的居民之一。当时,他已经在纽约普拉特学院注册学习建筑学。他的父亲李奕洽作为一名成功的商人、以及中文学校出资人也被收录其中,都是做出过卓越贡献的在美华裔。


 谭敬|地产商|收藏家|鉴赏家

上图左为谭敬,右为华裔建筑设计师李锦沛


谭敬(1911—1991),字和庵(龢盦),斋号区斋祖籍广东开平。其父谭干臣,其母唐佩书,富商家庭出身,唐佩书的亲哥,著名的大茶商唐季珊,包销世界三大红茶之一的祁门红茶,也是上海联华电影公司大股东,富贵一方!

唐佩书对儿子谭敬的教育是很重视的。聘请岭南词人、“近代岭南六大家”之一的潘飞声为家庭教师,一对一教习谭敬的诗词歌赋。后者也天生聪颖,悟性奇高,一点就通,一教就会。
谭敬1936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商科,1939美国纽约大学研究院国际贸易系毕业。归国任华业信托公司、华业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东南信托银行常务董事等职。

谭敬出生于世代富商家庭,耳闻目染,培养了他出色的经商能力,对于商场上的尔虞我诈,早已驾轻就熟。1939年他留学回国后,长期从事金融和房地产业,生意做得很成功,成为上海滩商界的新锐,至1949年他离开上海去香港为止。

1939年至1949年,战争不断,社会动荡,收藏家为了生计开始不断出货这短短的10年间,谭敬在好友近代收藏巨眼张珩先生的大力帮助及影响下,从一位商界新锐一下子成长为上海滩的收藏大家,与庞莱臣、吴湖帆、张珩等老牌收藏名家比肩,收藏了许多历史名作:

宋元字画宋代赵遹《泸南平夷图》、南宋赵子固《水仙图》,元代赵孟頫《双松平远图》和《赵氏一门合札》、赵原《晴川送客图》见上图、倪瓒《虞山林壑图》、柯九思《上京宫词》,明初夏昶《竹泉春雨图》、解缙《自书杂诗》和明杨一清《自书诗》等。

1950年回上海,次年8月将珍藏战国时期齐国量器“陈纯釜”和“子禾子釜”等捐献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颁发奖状予以表彰。谭敬还将所藏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稿卷孤本捐献国家,现由故宫博物院收藏,见上图

 张珩|收藏家|谭敬余童年友

         上图张珩,下图张珩及其夫人顾湄

张珩(1915~1963) 字葱玉,又字希逸。出生于浙江南浔大家。在清朝道光年间,张家是中国的首富。张珩为著名收藏家张石铭之孙,从小耳濡目染,再加上祖父的亲自指点,年轻时就有盛名。1934年张珩20岁时,就被故宫博物院聘为鉴定委员以收藏和鉴定唐宋名画名扬天下,也是解放后新中国第一代书画鉴定大师,曾任故宫博物院鉴定委员,国家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被誉为中国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鉴赏家、收藏家

上图张珩旧藏 欧阳修《灼艾帖》行书,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下图张珩旧藏 元 倪瓒 《虞山林壑图》


人生路途,得以良友,相互影响的路上成就自己,成就友人;家是一处房子,家是分享美食会友的小屋,家是晚上父母开着一盏发光的灯,家是一处挡风避雨温暖的港湾....


          华业公寓|大平层出租

陕西北路173|电梯老公寓|3房2厅2卫生 阳台|50000元每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