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遗址】法库县吉祥寺

 公众号辽河记忆 2020-07-18

吉样寺

吉祥寺,史称“关帝庙”,俗称“老爷庙”,又称“钟鼓楼”,佛教寺庙。该庙坐落在法库镇中心区,是目前法库县保存比较完好、亦较完整的一处古代建筑。

吉祥寺

吉祥寺建于清顺治九年(1652),最兴盛时,占地面积约10000多平方米。有关吉祥寺的记载见诸史料的有多处。《法库厅乡土志》记载:“关帝庙,在城之中心点。顺治九年建,有殿三楹,偏殿二,钟鼓楼各一,规模闳敞,道光七年(1827)重修,年久倾圮。光绪三十三年(1907)商民募资重修,以中殿为万寿亭,而以后殿祀关帝焉。”《法库乡志》、《法库街村实态》、《法库县志》等史志书籍对其都有详细记载,虽说各自的篇幅不一,所述内容有详有略,抑或不尽完全相同,但总的梗概脉络还是相一致的。

宣统元年(1909)有统计资料显示:“吉祥寺殿宇12间,僧房18间,田地900亩,年收入4400元”。《法库街村实态》中记载:“吉祥寺有庙殿41间,房屋33间,土地333亩,住持僧为济三,时有寄居人17人”。民国二十六年(1937)十月的统计资料显示,吉祥寺有临济提督派僧侣4人,分别为:绪增,8岁出家,53岁受戒,受戒师傅为沈阳万寿寺的青山和尚;本灵,22岁出家,未受戒;本生,12岁出家,未受戒;本复,16岁出家,17岁受戒,受戒师傅为沈阳万寿寺的青山和尚。毗卢派僧侣1人,法名思维,11岁出家,52岁受戒,受戒师傅为沈阳万寿寺的青山和尚。《法库乡土志》记载:“……庙产市房四十余间,升科地五天,僧人普安、普修自行捐入内仓地五十天,坐落县东尹家窝堡村,述统计数字中庙字房舍的不同,正说明寺庙发展于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变化,包括僧侣、住持,寄居人的往来变化等,一切都是处在动态变化之中,这完全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透过这些数字我们可以看到吉样寺在清末和民国年间香火是很盛的,有自己的庙产地,最多时有土地900亩,殿房70多间,应该说是一处很大的寺庙。

吉样寺,建于清初顺治九年(1652),为明代崂山和尚智通飞锡驻三台子(法库门时称三台子)开山所建。初时庙宇规模开不大,仅有前、中、后殿三,偏殿二。后屡经修葺,不断扩增,到康四十七年(1708)经过三次重新修建后,庙的规模有所扩大,道光六年(1826)又有一次修建,在后进院落的两侧增建了东西跨院。光绪九年(1883)再次重修时,在前殿的左右两侧又增建了钟、鼓二楼,楼高约10米,方形十一脊,歇山式重檐,脊上鸱吻跑兽,棉下木雕斗拱龙头象鼻,形态逼真,在砖券门上方和两侧刻有匾额对联。钟楼对联为:天高日晶千秋胜地,烟飞云敛万载长存,额为:高耸。鼓楼对联是:平用水色接蓝摇栋字,胜地山挹翠上楼台,额曰:映日。光绪十二年(1896)刻石立碑,现庙内有石碑两通。光绪二十六年(1900)吉祥寺曾遭遇了一次义和团(俗称“拳匪”)之患。义和团的团勇们在通江口钱法师的率领下,打着“替天行道,扶清灭洋”的旗帜,攻入法库门,在烧毁法国天主教堂,杀死传教士司铎和许文明长老后,对其他寺庙也进行于了袭扰,吉样寺的三间正殿亦在这次杀伐中被毁坏。光绪三十三年(1907),商民募捐对被毁的三间正殿进行了重新修复。修复后的大殿正中供关帝,西为公输子,东为老君。大殿有长楹联一副,上联曰:赤面秉赤心 骑赤兔 追风驰骋时不忘赤帝。下联为: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 隐微处无愧青天。横额为:亘古一人。院内东西廊房各三间。西跨院一间供胡仙,东跨院三间为住持僧宿舍。前殿三间为佛堂,东西廊房各三间为马殿。马殿前是山门,两边各一便门,前有石围栏,因年久失修庙貌垂残,又于伪满洲国大同二年(1933)再次加以修缮。

解放后,寺庙一度变成了文化部门的办公场所,县文化馆、文物管理所等部门迁入庙内办公。1979年,相关单位在寺庙的山门外建了一栋文化馆楼(后又拆掉),文化馆迁出,而文物管理所一直到2010年11月才迁出。

关帝庙一直是法库门(镇)内最繁华的一个去处,老百姓俗称“庙头”。每年的五月十三日(关老爷圣诞日)为其庙会日。旧时的这一天,这里可谓热闹非凡,善男信女们焚香礼拜,进进出出,摩肩接踵。庙外原本就不宽敞的街道,挤满了做买做卖的、撂摊卖艺的……人山人海,吆五喝六之声不绝于耳,直至红日西坠。

编辑:康平法库微同城  图片来源:网络

法库故事更新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