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延凤——著名诗人,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诗歌报》原主编,《溪云斋》特邀顾问。
对于淮安,我既熟悉又陌生。因为早在十几年前我就曾踏上过这片土地。那时,老迈的火车头拖着破旧而又沉重的箱体,在略显斑驳锈蚀的铁轨上疲惫前行,不到二百公里的路程足足走了三四个小时。当我的双脚踏实了月台,我便向着天空呼告:“淮安,我来了!”可是一切都不是我想象的样子,除了清冷的天气,满街翻飞的落叶以及萧条的市井,就再也没有什么能存留于我的记忆之中。又一次偶然,因为探访朋友的缘故,我再次来到淮安。我立即就惊诧于眼前的景象,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车水马龙过往喧嚣,商贾云集比肩接踵。如若不是亲临的感受,我定然以为这是虚幻的海中蜃景。十年的时间,弹指一挥间,可是这座城市宛如一位江南女子,已从初出茅庐的黄毛丫头变成了丰姿卓越的贵妇人。二零一一年暑假,应了朋友的邀请,再次来到这里为淮安日报和淮海晚报的小记者培训做义工,和我同行的还有一位同窗好友。由于前两次旅居淮安留给我的印象,我以为淮安的天气总是阴雨连绵,大概正是南北气候分界的显著特征吧。这一次,我们似乎又进入了多雨的世界,一连十几天,都不得与阳光相见。我们所在的是一条叫做西大街的地方,一条窄窄的柏油马路贯穿东西,道路两侧尽是些粗壮茂盛的法桐树,本来阴沉沉的天气所使,再加上法桐树枝叶的遮蔽,整条道路仿若昏黑的巷道,在本该酷暑难耐的天气里自多了一份初秋的凉意。难得一日闲暇,带着女儿来到一处名为“清晏园”的去处,据说这里是江南河道总督的官邸,是淮安现今唯一存留下来的古典园林,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这个园子杂糅了北方的开阔与南方的玲珑于一体,其中遍布亭台楼阁、假山、曲径、长廊、流水,四季花繁木胜,秀丽典雅。其中楹联题字随处可见,淮香堂、焦吟馆、今来雨轩……,都充满诗情画意。进得园来,迎面而来的是错落有致的假山和一鉴荷塘,我以为我只需一步便能从喧嚣的尘世踏进了这人间的胜景。沿着右手边的长廊曲折前行,穿过一堵矮墙,就有一条林荫小道闯入眼帘,一侧竹林滴翠,雨打芭蕉,我仿若进入了诗书画卷。随着脚步的挪移,听着悦耳的鸟鸣,在淅沥的小雨中这园子愈发的清幽。我忽地想到《红楼梦》中的一折,总以为那书中的红男绿女会马上跳入自己的眼帘。加之几个匾额的名目,我更加以为自己是误入红楼梦境。在青砖铺就的小径上曾经飘过怎样的小扇轻罗,那水中“湛亭”与“荷芳书院”遥相呼应,宛如一江南女子独立水渚,怅然垂泪。“荷芳书院”是河督驻节清江浦所建行馆,题联曰:名园别有天地,老树不知岁时。随着迂回的行进,我们来到一处略作休憩,从远处看,这是一艘浮在水面的大船,近看匾额,原来是叫做“清晏舫”的船楼,我忽而能体悟到设计者别出的心裁和高雅的情趣来。女儿一路欢跳,说是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的园子,在“却顾亭”下,她诗兴大发,说是想起了一首小诗非要背给我听,“人来小亭边,停步侧耳听。林深不见鸟,但闻鸟鸣声。”我夸赞女儿的聪慧,并鼓励她写一篇文章来纪念此次游园,初学写作的女儿满口答应下来,我们穿过长长的紫藤花架,不久便来到“总督部院”,御碑坊里镌刻着乾隆皇帝对于河运功勋的褒奖,院子里还立有几位官员的石像,我记得起的有陈登、沈括。同行的朋友总怨艾淮安的天地太过狭小,和南京无可比拟,但是我倒觉得这里自有她的妙处,只是我们两个看待事物的心情和角度不同罢了。张继东,1978年出生,号品墨,江苏省沛县人。职业画家、作家、有散文、诗歌发表于各大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 在这里,我用自己的方式不停的写你,你没有清晰的面孔,可我确信着你的存在。
顾问:李立 冯岩 王相华 铎木 项见闻 总编:风剪云 主编:雪馡儿 编辑制作:豆丁 夕眉 翡儿 朗诵嘉宾:水晶·简 天宝宝 李磊 三月 杨娟 随缘用稿:投稿作品需原创首发,以纯文本方式发送,并附100字内作者简介,投稿三日未收到用稿通知可另行处理。作者稿费由赞赏产生,发文七日为限,限期内稿费70%与您,30%留于斋用,低于十元及七日后续赏皆作斋用。凡期内阅读量满五百以上每增加五百赞赏稿费增加10%,直至全额发放。朗诵的作品,赞赏稿费平台留用30%后,余60%归作者,40%归主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