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长大后,为什么越来越不愿意和父母沟通

 朴胜1对3 2020-07-18

没有哪个父母会想:我今天能做点什么来害我的孩子呢,破坏他的努力,让他变得不爱学习,阻碍他取得成就?当然,没有父母会这么想。他们会想:我愿意为了孩子的成功做任何事,付出所有。但他们做的很多事最终都事与愿违。他们认为有帮助的评价、训诫以及激励孩子的技巧, 经常会传递错误的信息。

孩子长大后,为什么越来越不愿意和父母沟通。

事实上,人们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个行动都会传递出一条信息。这些信息告诉孩子们——或者学生们、运动员们——如何看待自己。这条信息可能是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你的能力永远不会变, 而我正在对你的能力进行评判。也可能是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你是一个不断成长的人,我对你的成长很感兴趣。

孩子们对这些信息的敏感和关注程度是非常惊人的。活跃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儿童教育专家海姆·吉诺特给我们讲述了下面这个故事。妈妈带着5岁的布鲁斯第一次来到幼儿园。到幼儿园后,布鲁斯抬头看了看墙上的画,对妈妈说:“这么难看的画是谁画的?”妈妈立即更正他说:“这幅画这么漂亮,你却说很难看,这很不好。”但老师完全明白布鲁斯的意思。这位老师说,”你不需要画出漂亮的画,只要你喜欢,你可以画不好看的画。“布鲁斯给了老师一个大大的微笑。她回答了布鲁斯心里真正的疑问,那就是:如果一个小男孩画画不好看该怎么办?

孩子长大后,为什么越来越不愿意和父母沟通。

接下来,布鲁斯看到一个坏了的玩具消防车。他把车捡起来,用一种自以为是的口气问:”是谁把消防车弄坏的?“妈妈再次抢着告诉他:”谁弄坏的对你来说有什么区别吗?这里的人你一个都不认识。“但老师理解布鲁斯的疑问。”玩具就是用来玩的,“她对布鲁斯说,”有的时候玩具就会被弄坏,这种事经常发生。“布鲁斯真正的疑问再一次被解答,那就是:如果一个小男孩弄坏了玩具该怎么办?

孩子长大后,为什么越来越不愿意和父母沟通。

布鲁斯和妈妈挥手再见,开始了自己在幼儿园的第一天。他知道,这个地方不会有人对他进行评判,也不会给他贴上标签。

在这个案例中,家长最初给的回应并不是孩子真正问题所在,所以家长需要的是——能够理解孩子的困惑,明白孩子真正想要表达的内容。这就需要将所有的专注力都放在孩子的身上,并进行对孩子所说内容的解码,然后再根据解码进行反馈。

孩子长大后,为什么越来越不愿意和父母沟通。

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朴胜教育学校张老师总结出以下几点:

1、家长必须真诚地接纳孩子当下的感受,而这个感受可能与家长自己的感受及家长认为孩子应当有的感受不同。家长必须持有不去改变孩子想法的态度。

2、家长必须能够将孩子看作是独立于家长而存在的——孩子是一个完整的、单独的个体,并非是家长的“一部分”,而是一个独立的拥有个人生命的个体。这些理解会有效地支持家长来协助孩子。家长需要陪伴孩子,但是要让孩子自己来经历问题,而不是为孩子的问题负责。

3、家长必须带着同理心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理解孩子的感受。暂时将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尝试思考从孩子的角度能看到什么。这样会使积极倾听成为最好的沟通工具,让对方感受到这份有着真诚并带着同理心的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