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登书山的博客 体物重叠尽得风流——《古诗十九首》中叠字的妙用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无名文人集体创作的组诗。在中国诗歌艺术史上,其以高超的艺术成就,成为汉代五言诗的高峰。它深衷浅貌,具有乐府民歌朴素自然的优点,又是情真意切,是文人抒情诗的典范。 诗中广泛使用“重叠”的表现手法,使一些字词和语句巧妙重叠,反复出现或交错地加以应用,造成形式上的整齐,语感上的和谐和,以充分地表情达意,提高表达效果。 一、深化感情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君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难枝。相去日已远,衣袋日渐缓。浮云避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以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这是一首写思妇思念游子的诗。前句“行行重行行”,在极言游子离家相当遥远之上,再翻一层,兼有相当久远的意思。首句几个叠字,奠定了全诗抒情的基调,给人一种沉重的压抑感,揭示全诗的内容,让人仿佛看到思妇面容憔悴,日渐消瘦,每天翘首远眺游子归来的形象,体会到思妇刻骨相思的痛苦心情。 《青青陵上柏》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遇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长街罗夹巷,王侯多第宅。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是一首忧时伤生的感遇诗。首句用叠字,“青青”既写出陵上柏树的颜色,又写出柏树之多,生长的茂盛,一片郁郁苍苍;“磊磊”写出了山涧石头之众多坚固与色彩鲜明。该诗用陵上柏树常青、涧中众石长存,反衬出人生的短促,寄托人生无常的感叹。“洛中何郁郁”中,“郁”字重叠,表现出洛阳人多势众、气象繁盛;“戚戚何所迫”中,“戚”字重叠,写出作者万分忧愁,非常压抑的情状。宛洛一派繁华,权贵穷奢极欲,不知忧国爱民,这与诗中主人公“戚戚何所迫”的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叠字的运用,使诗作的表情达意得以加深和强化,增强了诗的美学特征。 二、情景交融 《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夕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独难受。 这是一首闺怨诗。诗中用“青青”“郁郁”两组叠字,形容植物的生机畅茂,也隐寓着女子孤寂痛苦的心情,接着作者用“盈盈”、“皎皎”、“娥娥”、“纤纤”等四组叠字,细腻地描绘出女子娴静娇美、楚楚动人的相貌和神态。姹紫嫣红的明媚春光,使得盛颜如花的女子感到青春易逝、年华似水,因而更加渴望得到爱情的抚慰,可是眼前的现实只是空寂的空房和已经消失的恋情,她只能凭窗凝望,触景伤感。以乐景写哀情,更增添了哀怨的力度。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首诗写织女遥望牵牛的愁苦心情,有情人难成眷属的痛苦与相思。全诗用叠字“迢迢”,写距离之远;“皎皎”,写星光之亮。使人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视觉感受。“纤纤”状素手之修美,“札札”状织布之繁忙,生动地描绘了诗中主人公的形象。“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两句中,传神的抒发了牵牛织女隔河凝望、悄然无语的情景,委婉而深刻地表达了世间男女缠绵绯恻,而有情难诉的刻骨相思和痛苦之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三、音律美和修辞美 《迢迢牵牛星》中的:“札札弄机杼”,其中“札札”这一叠词,是摹拟织女织布时穿引织机上梭子的声音,读者掩卷闭目,“札札”之声犹在耳畔回响。这一叠字的运用,既有明显的音响效果,也有助于情感的抒发。 诗人还利用叠字音调上的变化,提高诗歌的节奏和音律之美。例如《迢迢牵牛星》中的前四组叠字,“迢迢”为平声,“皎皎”为仄声,“纤纤”又为平声,“杼杼”又为仄声。最后两句中的“盈盈”是平声,“脉脉”是仄声。平仄相间,错落有致,产生了铿锵悦耳的音感和旋律美。 《古诗十九首》中叠字的运用,是对《诗经》中民歌的语言传统的继承,又表现出文人创作高度的文学修养和语言表达技巧,大大提高了诗歌的艺术性,给后世诗歌创作带来很大的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