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相126 ![]() "兵家始祖"姜尚:助周灭商,建立齐国
文/王斌 姜尚,名望,吕氏,字子牙,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他一生辅佐六位周王,被文王拜为太师,又助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因功封于齐,成为齐国的始祖。 大多数人认识姜子牙,都是通过电视剧《封神榜》。该剧讲述了姜子牙带领众神扶周灭商,成就封神大业的故事。那么,真实历史上的姜子牙是个怎样的人,又是如何得到周文王姬昌赏识的?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商朝末年的一天,西伯姬昌(后来的周文王)外出游猎,当他来到渭水之滨,发现一个老头正在磻溪钓鱼,仔细一看,鱼钩竟是直的,而且离开水面足足有三尺之多,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个老头是姜子牙,又名姜尚。他满腹才学、胸怀大志,却直到暮年,无人赏识,只好终日钓鱼以待明主。而姬昌为了治国兴邦,正在广求天下贤士。两人不期而遇,谈得十分投机。
于是,姬昌趁机向姜尚请教治国良策,姜尚当即提出了"三常":君以举贤为常,官以任贤为常,士以敬贤为常。 姬昌听后称赞道:"我家先君太公曾预言,将来会有一位圣人来到周国,周国从此兴盛。看来,你就是他所盼望的圣人啊!"于是,姬昌亲自把姜尚扶上车,接回宫,拜为太师,尊称"太公望"。 当时,商纣王荒淫无度、残害忠良,致使朝政腐败、民不聊生。而姬昌在周国推行仁政、发展生产,国势日强。不久,商纣王听信谗言,将姬昌囚禁在羑里。后来,姜尚派人向商纣王献上很多美女和宝物,才赎回姬昌。 姬昌回到周国,急于讨伐商纣。姜尚劝他从长计议,对内施行德政,强大自身;对外开疆扩土,消除后顾之忧;同时,争取各诸侯国的支持,以剪商羽翼,扩大周国的影响力。姬昌依计行事,四方诸侯望风依附,出现了"天下三分,其二归周"的局面,为灭商奠定了基础。 辅佐武王灭商,建立周朝 姬昌死后,其子姬发即位,是为周武王。周武王拜姜尚为军师,尊为"师尚父"。 公元前1046年,商纣王举全国之兵远征东南方的淮夷,周武王决定趁机伐纣。 出发前,按照惯例,周武王命人进行占卜,却得到不吉之卦,顿时风雨骤至,群臣恐惧,纷纷劝武王罢兵。但姜尚认为,纵观天下大势,讨伐商纣,正当其时,于是武王才决定率军出征。 同年二月,周武王任命姜尚为主帅,率领兵车300乘,卫军3000人,甲士4.5万人,东渡黄河,并在距离商都朝歌仅有70里的牧野举行庄严的誓师仪式。 消息传来,商纣王大惊失色,连忙组织十几万大军前去迎击。商军虽然人多势众,但都不愿为暴君效力,斗志全无,甚至出现"前徒倒戈",也就说前面的士兵调转枪头攻击自己的军队。周武王率部一路冲杀,大败商军。
商纣王见大势已去,只好登上鹿台,投火自焚。从此,商朝灭亡。 周武王班师回到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建立周王朝,追封父亲姬昌为周文王,并分封诸侯。其中,姜尚因功受封于齐,都城在营丘(今山东省昌乐县营丘镇)。 因功封齐,成为齐国始祖 周朝建立后,姜尚率一队人马向东前往自己的封地齐国。由于路途遥远,他们时走时歇,晚上还要住店休息。 有人对姜尚说:"常言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你们睡得这样踏实,哪里像是要赴国建都的样子?"姜尚听后,立即穿上衣服,连夜上路。天亮时,到达营丘,正赶上齐国的邻国莱国出兵犯境。姜尚率部发动反击,击退了莱国的军队。 待政局稳定后,他又实施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提倡法治,安定民心;大力发展商业,让百姓享受鱼盐之利等等。从此,齐国逐渐发展成为东方强国。 另外,姜尚还著有《六韬》,又称《太公兵法》,对后世军事理论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因此,他被誉为"兵家始祖"。
到了元明时期,姜尚逐渐被神化。明万历年间,许仲琳创作小说《封神演义》后,姜子牙的形象逐渐深入人心。从此,姜尚由人变为神,有了"太公在此,诸神退位"的说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