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时不懂珍惜,失去方知可贵。 有时,即使我们珍惜也挽留不住逝去的岁月。沧海桑田,如果不去记录,谁又知道我们生存的土地曾经发生过什么。传说的故事虽然美丽,但毕竟是文人笔下经过修饰的海市蜃楼,它真的存在吗?更多的是处于底层的劳苦大众美好的愿望而已。 凡尘琐事,不可能载于正史,有些史料因为政治因素不便刊载。那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那些我们只能从上辈的口中听到但不可能看到的往事,如果我们置之不理,那有些地方历史在我们这代就真的成了断层,原本繁华的土地变得荒凉和苍白,原本不平凡的过往变为平淡。 到老年人中去,亲自寻找那些民众关心的有价值的史料,不要把历史成为互相复制粘贴的键盘文化。趁我们还有精力,趁亲历者健在,我们应该抓紧收集昨天的故事。 “我一和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头老太太唠起过去的事,就特别亲切……”这是文化部门的朋友说的,大多数人也都有这种感受。很多记忆的细节深藏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如同看见我们年少时玩得粗陋的玩具,听到童年时久违的歌谣……每到这时,会让我们的心头一热,亲切无比。 蒋玉臣(右一90岁) 老年人就是近现代史的教科书,在他们身上我们才能知道更真实的历史,有血有肉的故事,只有在他们富有情感的讲述中真切的了解昨天。 贾日新(左二85岁) 我喜欢历史出于爱好,收集故事是一次机缘巧合,所有的遇见都是冥冥中的注定。 在我做的微信公众号康法微同城里有个老故事专栏,发布都是当地文史资料里的故事。我本人也喜欢看这样的文章,我想可能会有更多人和我一样喜欢,但是很难收集全当地的文史资料。于是,我把纸质的文章转化为电子版的微信文章,只需在浏览器搜索想要看的内容,就可以看到自己想看的内容。如今我做了三年,后来我加入康平法库的有关辽文化研究会。为我获得更多地方史料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如果不是加入这样研究会,我也不会因为搜集故事亲自去接触老年人。 李宝和母亲(右一90岁) 康平每年出一本宣传各乡镇文化的书,需要搜集发生在该乡镇的具有正能量的历史故事,我有幸地走入这个队伍中。 我一直以为,书本记录的历史是我做老故事专栏的最好资源。通过走访老年人,我改变了起初的观点,最丰富的历史宝藏在老年人中间。在他们的表述中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行云流水的故事情节,但是却有书本里得不到的细节,有血有肉的的丰满情感,每个人的眼睛一面镜子,折射出不同的历史画面。老年人的话语比电视剧更真实更吸引人,讲到动情处令人动容,让人的心情随之起伏。所有的悲欢离合,所有的喜怒哀乐,所有的世事变迁在他们平缓的语调中、在他们朴素的词汇中流淌。所有的讲述都是一部长篇小说,是一部电视剧,有时情节一样波澜壮阔起伏跌宕。在整理老人讲述的故事时,我感觉自己笔力苍白,不能恰到好处地表达那些复杂的情感和动人的画面。 马守田(右一90岁) 偏安一隅的塞北荒野,是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里的一粒沙石。有人认为这里沙石会被历史遗忘,默默走到现在。其实,这片土地不曾缺席中国浩浩汤汤历史发展的每个片段。这里出现过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有些大人物也曾在这里工作过,天之骄子出生在这里,他们是这片土地培育的良才。如果不讲这些历史,谁也不知道这里如此神奇,如果宣传发生这里的故事,谁会知道这里还有这么身厚的文化底蕴。 以前,一提康法,“兔子不拉屎”“出了法库门只见牲口不见人”等等不堪入耳的词语。现在,已经听不到这样的评价了,那是因为这里变了,脱掉褴褛外衣,金玉之身显露世人的眼前。 现在还有人会说:“咱这地方,没啥文化,和中原比不了。”这个说法有合理的地方,这里七千年的文化埋在了地下,千年以上的建筑物经岁月风蚀也没几个了。从文物数量和分布确实没有中原多,但是也有中原没有的特色文物,这里是辽金文化的故里,满蒙文化集中地。 洪文友(85岁) 人是文化的基因,北方土著居民少,目前居民的祖先,很多是清代从山海关来的流民,他们带来的不仅是劳动力、生产技术,还有中原文化,各个民族、各个地区不同文化相互冲突、吸收、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东北”文化。这个文化是嫁接中原文化,经过筛选重新组合的新文化,理论上说不逊于中原固有的文化。 明焕儒(85岁) 文化自信是当下的热点话题,知之深才能爱之切,这里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一条涓涓细流,了解那些我们不知道的文化,掌握那些我们陌生的文化,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文化内容都应该学习,而不在无用的争辩中浪费生命。让曾经贫瘠的土地变成沃野,令生在在这里的花儿更加娇艳。 李宝和 我发表每一篇老故事都有背后的故事,力求客观,真实再现。有些老人被我麻烦了好几次,他们却不要其烦地给我解答。这些老人让我感动着。素昧平生的造访,他们都会热情接待。回答提问时,都会认真地回忆,仔细地讲述,从未有过敷衍回避,让我们吃闭门羹的时候。淳朴、善良、热情是这些老年人共有的品格。这是我未曾想到了,他们愿意把他们的经历与他人分享,这是一种优秀品格,也是一种博大胸怀,值得我们晚辈学习。 杨印山(74岁) 高速发展的经济,让我们这代人的精神躯体渐渐退化,心中的尺子变得扭曲缩水。正是这些老人的行激励着我们,使我们更有信心地把本质工作做好。我深深的感受到:收集地方史料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