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平老故事】手握巨财身贫如洗—韩学文 作者/陈雅琴

 公众号辽河记忆 2020-07-18
手握巨财身贫如洗

记康平工商届知名人士、原政协副主席韩学文

□ 陈雅琴



韩学文(1911~-1992)出生在二牛所口北边家窝堡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11岁就读于本村私塾,念到小学四年级时辍学。自1925年开始,先后为几户地主做青(用自家牛犋给别人种地做工),以自己辛勤的劳作,生存度日,贴补家用。韩学文自小聪明机灵、勤劳能干,善于寻找生活的机遇。1925年全家迁移到西王家窝堡屯后,稚气未尽的他便开始利用冬闲时间给本屯“万发合”杂货铺打杂,以其诚实、乖巧兼具经商天份,深得店主赏识,连用三年,直到韩学文举家搬迁为止。几年后重返该屯,又连续几年为该店做店员,其间学习制作各类糕点饼干等手艺。祖国光复前几年,除租种土地维持生计外,还开办米面加工作坊,用以增加家庭收人。1945年冬与张家窝堡的张玉、法库县的赵瑞祥在张家窝堡合资开办小杂货铺八个月。这段从商经历,使韩学文深谙经商之道,具备了一定的经商素质。

祖国光复后,1945年冬中国共产党在康平县创立了民主政权,组建了地方武装,在各村屯成立了农会组织,在农会的领导下又成立了民兵基干队,正在经营小杂货铺的韩学文被推举为西王家窝堡村的民兵队长。这期间,他参加了“反奸清算”、“减租减息、借粮分地”、“土地改革”等群众运动,领导民兵保护群众运动的顺利进行及保卫斗争的胜利成果。1946年8月我党政军北撤后,国民党占据康平,韩学文拒绝为国民党服务,重新务农,并跑车做买卖,奔波劳碌,来往于县内各处及内蒙、法库等地,籍以贴补生活,创立家业。

1947年秋康平解放,随即恢复了民主政权,恢复了农会等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韩学文被任命为西王村农会保管员。不久,村上又成立了合作社,韩学文被推举为合作社经理,这个社股金由贫雇农、中农凑集组成,规模很小,形式简单。1948年初,随着土改运动的不断深入,农会资金增多,于是,从农会资金中抽出一部分充实到合作社中,扩建成了有一定规模的供销合作社,韩学文任经理。

1951年4月1日,韩学文和张贵、袁秀恩等合资在康平镇开办“同盛合”百货商店,由于经营有方,生意日渐红火,在当时康平的商业界有一定的影响,奠定了他在工商界的威信和地位。

1955年4月开始,康平县委根据上级部署,在全县大张旗鼓地开展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和平改造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为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在这一运动中,许多私营者一开始对党的政策不理解,心存顾忌,有的悲观沮丧,有的消极抵制,有的甚至大肆造谣破坏。韩学文是工商业者中的开明者,他对党的政策和方针接受很快,并积极支持和拥护,最先响应党的号召,走合作化之路。为了帮助广大工商业者提高认识,他八方奔走,积极鼓动,宣讲党中央的指示,宣传私改工作的意义和作用,阐明私改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合作化的需要。由于韩学文本人是私营业主,又有一定的影响,工商业者对他很信服,因而,他的大力宣传,对广大私营工商业者接受社会主义改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全县广大工商业者很快认识到只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才是工商业者唯一光明的出路。韩学文带头把自己的商店和资金入股,参加到创办公私合营的企业中去,1955年春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韩学文入股参加了“联合百货商店”,这是公私合营的准备步骤,他任副经理,至同年12月完成公私合营,成立康平县贸易公司,他仍为副经理。与此同时,他积极引导其它私营企业者走公私合营或合作之路,在他的宣传和影响下,许多工商业者纷纷响应党的私改号召。当时,工商业者走合作化之路的情景很壮观、很热烈,一旦有人宣布加入公私合营或合作企业,韩学文便带领工商业者为他披红戴花,并带领工商业众多业主敲锣打鼓,高呼口号,到县委、县政府报捷,韩学文还代表工商业者发表演说,表示拥护党的政策,鼓励私营者接受改造。康平县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于1956年1月结束,韩学文在这一运动中功不可没,做了大量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党和人民也给了他应得的荣誉。在这期间,他先后任工商联合会的工商组长、工商委员、主任委员及其人民代表、政府委员等。

1955年12月,韩学文以私方代表身份进入公私合营企业康平县贸易公司任副经理,后公司几经更名,最后定名为康平县饮食服务公司,韩学文一直任副经理,“文化大革命”期间,韩学文虽被撤销职务,却未被停止工作,在公司做总务,到1979年落实政策,恢复副经理职务。韩学文在饮服公司工作了近25个春秋,主要负责公司的总务后勤和工程建筑维修工作,这段经历是他人生中最辉煌的历程。

公私合营的初始,贸易公司用私改过来的“破破烂烂”的土房进行营业,开办国营饭店、旅店、车店、理发店、浴池等各种饮食服务业。这些房屋年年维修,年年破损,冬天寒冷透风,让人不堪忍受,到了夏季,一旦下雨,屋里便摆满了接雨水的盆子、罐子等容器。韩学文负责维修,工作中,亲自带队去很远的地方用大马车去拉运盐碱土,组织修理坏漏的房屋,饮服公司下属二、三十个门点的全部房屋,每年至少维修一次,有的甚至每年维修达数次之多。

为了彻底改善全县饮服行业的服务条件,从1960年开始,县政府决定对饮食服务门点进行大规模兴建、改扩建,韩学文主管基建施工。在六、七十年代,韩学文主抓建设的大型建筑项目有:康平旅社、国营大车店、东方红饭店、康平饭店、人民旅社、红旗饭店、康平浴池、回民饭店、人民商场等等,也就是说,当时康平的许多新兴建筑工程是由他负责的,这使康平县街的许多土平房逐渐改造成砖瓦结构的架子房或楼房改变了康平的旧有面貌。除此之外,他还负责维修饮服业旧有建筑、职工住房等。在这期间,韩学文高度负责,吃苦耐劳,任劳任怨,表现出极强的敬业精神和奉献品格。他常常起早贪晚奔跑在施工工地上,缺人、缺材等事无巨细都由他亲自负责,常常是路过家门却无暇进入,晚上又不得不在单位加班加点工作,经常夜宿单位,家人有时十几天见不到他的踪影。他的小儿子韩守田说家里有急事找父亲很难找到,他还记得一次母亲重病住院,十几岁的他急忙跑着去找父亲,他到父亲的办公地,单位人告诉他去了饭店,到了饭店,人又告诉他去了理发店,去了理发店,人又告诉他去了别处,韩守田说:那时饮服公司下属二三十个门点及多处建筑工作,他父亲每天至少走一遍,了解情泥,解決问题。韩学文有一个众所周知的习惯,常常临时打一个小盹,这是由于他休息时间太少,白天实在困乏难支,不得不养成的习惯,他常常走到哪,干到哪,眯盹到哪,然后再干。韩学文刻苦钻研建筑业务,细心研究实际问题,提出许多合理化建议,他甚至自己亲自设计架子房的图纸,仔细审查楼房的设计图纸,提出有价值的意见,他所绘制的图纸专业水平很高,提出的建议可行性极强,常令建筑工程师赞叹不已,称他是个“行家”。韩学文在管理工作中脚踏实地,注重质量,积极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绝不允许工程建设中出现一处纰漏,对于施工中各类事情,诸如灰号的大小、木材的长短等他都了如指掌,质检十分严格,经常与施工单位研究如何保证质量,并随时随地进行现场检查,对不合格的地方,及时纠正,不合格的砖和不合格的水泥决不允许上墙。有一次,他坚决退回了不合格的空心板,自己动手亲自打制出符合标准的板材300多平方米,既节约了资金,又保证了质量。有一处建筑的地基工程是上级组织学生帮助施工的,工作杂乱不堪,他便跑前跑后手不离尺,一面指挥,一面来回丈量检查。韩学文六十多岁时还经常亲自爬上楼顶检查施工质量,了解建筑情况。韩学文整天在工地上转来转去,既是管理人员,又是警卫人员,他力主节约,反对浪费,用实际行动兑现勤俭办企业的诺言。他边干边算,从小处着手,经常和木工、瓦工算细帐,和购销员商讨节约进料的方法。工地上的一块小木料、一枚弯钉、一截铁丝、一块砖头、一把水泥在他眼里都是宝贝,他都亲手收拾干净,工人们都称他是个“好管家”。他的勤俭,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仅建筑康平旅社楼一项韩学文最低为国家节约22800元,其中木材节省640元,用回收的旧钉6箱可省195元,运送沙子省运费1000多元,节省人工费235.5元,钢材节省2458.5元,工地用水节约3300多元等等,而人民旅社则比原计划节省资金4500元。韩学文在工作中大力发挥共产主义协作精神,团结互助。他积极与县内各施工队取得联系,彼此互通有无,加速了工程建设速度。建筑康平旅社时,8号线奇缺,韩学文与其它工程队几经商洽,终于使问题得以解决,短缺的钢筋、木材等,也及时得以补足,而其它工程队所需的物质他也积极帮助解决,某建筑队缺水泥,他帮助联系好,且为直拨,某队缺少绑钢筋的绑线,就支援他们预制件等等,他的这种大协作精神发挥了很大的威力,贏得了一片赞誉声,县内各大工程建筑者都愿与他联络,愿为他服务,这为康平县社会主义企业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加速了改变康平面貌的进程。韩学文还经常和工人一起参加劳动,有时刚到早晨四点,他已和工人一道在刺骨的地槽里搅水拌沙,常见他和工人一起搬运木材、泥土等各种各样的活计,在工人中威望很高,人缘很好,工人们都乐于听他指挥。韩学文在饮服公司期间一心为公的精神,深得好评,多次被推举为公司的劳动模范及先进生产(工作)者。

韩学文主管过县内许多大型建筑工程,可以说手握巨财,人们一定会以为他家有巨资,殊不知他一生廉洁,两袖清风,甚至可以说家贫如洗。在六、七十年代他全家一直住在房产分给他的三间土平房里,到后来,房子破旧得一到夏天漏雨不堪。一次,饮服公司为职工批房基地,允许自建家属房,此时仍和韩学文住在一起早已娶妻生子的二儿子韩守诚央求父亲为他批一块地,并保证和别人交一样多的钱,可父亲说什么也不批,并劝他:你盖房得借多少钱?孩子们不跟着受罪吗?儿子不满,父亲无奈,又找别人劝,儿子终于屈服了。直到八十年代韩学文以政协副主府身份搬入公家分给的两室楼房,韩守诚看着父亲留下的房屋实在无法居住,才置盖了新房,那座已存在了二十多年的老土房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而消声匿迹了。韩学文家里没有什么值钱的摆设、值钱的物什,室内陈设十分简单,不但一点儿没有一个工商届领导的气派,反而带点儿不很景气的贫民架式,妻子长病,子女上学,生活负担十分沉重,可即便如此,处在“伸手即来财”位置上的韩学文却从不“伸手”,他宁可债台高筑,也要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高尚的情操。

韩学文爱护企业、关心职工。韩学文视企业如家,时刻不忘关心企业,除平时工作中处处为企业着想、为企业奔忙外,遇有特殊情况更是心系企业。大雨天,他总是顾不上照看漏雨的自家房屋,穿上雨衣便往单位跑,查看那些个破旧的房屋有没有危险,室内漏不漏雨,公家财产会不会受损等,唐山大地震波及到康平时,他日夜坚守在单位,无暇顾及自家房屋及家人的安危。韩学文对职工关心倍至,谁家房屋、院墙等坏了,他都亲自过问,组织人帮助维修,谁家盖房更少不了他在场指挥,谁家有了困难,他都问寒问暖,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对于特困职工,他更是优先照顾,直至帮助其子女就业等,久而久之,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都找他到场主持,不仅婚丧嫁娶这类事由他出面张罗,甚至连谁家的锅灶坏了这样的事,也找他处理,他总是乐而允应。逢年过节他很少在家度过,不是走访职工,就是亲自值班。韩学文平易随和,从不轻易发脾气,不摆领导派头,职工们都喜欢与他接触,无论年龄大小,都亲切地称他“老韩头儿”,工人们见到他便笑嘻嘻地招呼“老韩头来了!”遇到难事便说“去找老韩头儿。”当然韩学文也有训斥不务正业的“小青年”的时候,有些挨训的青年职工对此不满,有时背后“骂”过他几句“这个老私商头子"(这在当时是句很伤人的话),“骂”归“骂”,但这些“小青年”都很尊重这个“老私商头子”,愿意听他派遣,从不与他记仇,因为他们都敬仰他高尚的人格,即使是在野蛮的“文革”时期,打击报复泛滥成灾的年月,已经“靠边站”的韩学文却从未遭人唾骂、被人批斗,这是他及他的家人都深感万幸的一件事。

韩学文注重情义,很有家庭责任感。韩学文的妻子陈兴华长年有病,后来卧床不起,他常因工作繁忙不能细心照顾妻子而深感愧疚,即使在妻子重病住院之际,他有时也只能抽空去医院看看,却不能常侍左右,但一旦有空闲时间,他便忙这忙那,给妻子洗衣喂饭,把屎把尿,什么都做,从不嫌弃厌烦,在当时职工中深得好评,职工们都说:“老韩头儿”对老伴那么好,对咱们也差不了,他是个对什么事都尽职尽责的人。韩学文有五个子女,在校时学业都十分优异,虽因当时工资低、妻子又长年有病早已债务缠身,但韩学文从不打击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总是对他们说:你们好好读书吧,念到哪儿我供到哪儿,哪怕砸锅卖铁也要让你们完成学业。韩学文的子女们都很争气,除二儿子因家务负累不得不提早辍学外,其余四人都先后登上高等学府的殿堂,子女入学后,韩学文四处告贷,却从不伸手向国家要求或贪占一分钱。直到多年后,韩学文才终于偿清了与他纠缠甚深的债务,安享了几年轻松的晚年生活。

韩学文曾任康平县第一、二、三届政协副主席,第三届时驻会,时间为1980年9月至1983年5月,主要分管工商业。此时的韩学文虽已七十高龄,但仍常常下去视察、调查,积极与职工谈心,宣传、贯彻党的政策,对职工中的错误认识认真纠正、化解,职工们对这位德高望重的工商界老领导都十分信服,韩学文还注意了解企业的困难,职工的疾苦,并及时协助解决,深得广大职工的爱戴。因为韩学文与工商界有着得天独厚的渊源,因而,他在党的统一战线组织中发挥的作用是独特的。

韩学文1983年5月退休,1992年4月19日因病逝世,享年82岁。韩学文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他广泛联系党内外群众,与党和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是与我党长期合作的朋友。韩学文大公无私,工作勤恳,顾全大局,手中握有巨款,却家贫如洗,饱受生活的煎熬,在困苦中勤奋工作,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奉献了一生,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笔者为撰写此文,采访了多位知情人。在采访中最令笔者感动的就是韩学文在曾和他一起工作过的同事及相处过的亲朋中口碑很好,每个被采访者都说,韩学文是他们一生中所遇到的最具敬业精神、最一心为公、最廉洁为民、最高风亮节的一个人,总而言之,他们说他是他们生平所见到的最好的人。人们从多方面多角度赞扬韩学文,笔者认为,手握巨财,身贫如洗才是他一生光荣历程的最光辉的写照。

图片:来源网络



你若喜欢,请点个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