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平老故事]星星石隐藏的秘密

 公众号辽河记忆 2020-07-18

长河渐落晓星沉
——星星石隐藏的秘密

在康平博物馆辽金展区,有一块重达200多公斤的八棱大石头,它没有像其它藏品那样放在展柜中,而是孤零零地放在了人们参观博物馆展品的必经之路上。也许有的参观者觉得这块大石头放的太“别扭”,既影响参观者行走,也存在安全隐患。但人们不知道布展者的良苦用心ー一当你从这块石头旁边经过的时候,当石头上细小的灰尘被你经过的微风带动飘落到你的身上,或者石头的影子落到你的身上的时候,祝贺你,你被“尘霑影覆”了……

◆东升乡星星沟里的星星石一一金代石经幢

“尘霑影覆”为什么要祝贺?还要从这块被当地群众称之为“星星石”的金代石经幢说起。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文物普査时,康平县考古人员在康平县东升乡听一些上岁数的老人讲,在敬老院东北不远的一块叫星星沟的地里,一块星星石。星星石?这个奇怪的名字引起了考古人员的注意。于是,考古人员在当地老人的带领下,来到了星星沟北头的一棵大柳树下,看到了这块上边有字的八棱石头。仔细地査看了这块石头后,考古人员也明白了这块地为什么叫星星沟,这块石头为什么叫星星石了。

唐高宗仪凤(公元676——679年)年间,从印度传来一部佛教梵文经书,武则天视为珍宝,藏于皇宫中,不给外人观看。后来在僧人的再三垦求下,经书被送出宮外,公示于天下。这部经书就是《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自此以后的唐代皇帝和中国密宗的代表人物开元三大士都对此经极为推崇。更具中国特色的是人们并不满足于持诵此经书,而是把这部经书或者其中最关键陀罗尼镌刻在高大华美的六角或者八角的石柱上,用以敬仰跪拜,希冀赐福生者并超度亡灵众生。这种石柱就是密宗陀罗尼经。辽金时期,在皇帝的热衷和支持下,佛教盛行,几乎全民信佛,在这一环境里,建佛寺、造佛像、修佛塔、立经幢则成了表达信仰的最为常见的手段。而且,辽代晚期密宗突然在民间盛行,并且一直延续到了金代,石经憧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镌刻佛教密宗陀罗尼而立的。所以佛教密宗的流行大大刺激了石经幢的普及,使得辽金成为继唐以后石经幢最普及的时代。整个辽金大地上几乎所有的寺庙,还有很多墓地、交通要冲和个人私宅都建起了镌刻这部经书的各色石经幢。

康平县东升乡星星沟里的这块星星石,经考古人员考证,就是金代的一个石经幢的一部分。石经幢为柱状八面体,底部直径66厘米——67厘米,通高46厘米,側面高40厘米,宽25厘米,重量在200公斤左右。八面体每面都刻有文字,其中七面是梵文“佛顶尊胜陀罗尼”一面是汉文。在有汉文一面的左边、自上而下能清晰地看到“平府石匠作头刘”的字样,为确定石经幢的年代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历经辽金300多年的繁华,进入明朝初年,由于明王朝辽东边墙的修建,康平地区变成了蒙古民族的游牧地,曾经的繁华也被萋萋芳草淹没。清嘉庆中叶柳条边开禁后,闯关东的关内汉人和北来的科尔沁蒙古人混居在此,当看到这块残缺并有文字的石头时,已经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东西了。残缺的石经幢周边既没有采石矿,也看不到其它建筑残迹,加之经幢上雕刻了梵文的陀罗尼,300多年的文化断层人们想当然的认为这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从此,星星沟和星星石就这样叫开了。

2013年12月13日,康平县文管所将这块星星石拉回所里。于博物馆开馆后,将它放在辽金展区,开始对游人“尘霑影覆”。

“尘霑影覆”则来源于佛教中一段美好的传说。

◆石经幢刻有汉字的一面

据《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记载,佛祖释迦牟尼在给孤独园讲法时,三十三天的天人都来参与聚会。佛教里的“天人”,也就是住在欲界六天及色界诸天的有情生命,亦指住于天界

或人界之众生。天人的寿命可达人间的几十万年乃至上亿年,但天人最终还是会老,面临天人五衰,并死去陷入轮回。

◆康平县文管所人装运石经幢

在这次聚会中,有一位“善住天子”在半夜时分,忽然听到空中传来一个极其恐怖的声音说,七日之后,他命将尽。命终之后,当投生到南赡部洲,而且要受七返畜生身之苦。也就是先受地狱苦,从地狱出来也难以投生为人。即使投生为人,也是生于贫贱之家,而且在母胎中就没有双目。

善住天子身为天界之人,寿命亿万斯年,无有灾病侵扰,享受的快乐又非人间帝王能比,但是他同样也免不了遭遇无常和轮回,最后托生为畜生。尊为天人的善住天子突然听到这一消息后,也一样“大惊怖,身毛皆竖,愁忧不乐”。于是,善住天子迅速去拜见帝释天并悲啼号哭寻求出路。帝释天听到善住天子说完以后非常惊愕,马上入定谛观。他看到了善住天子将来受苦的景象——托生为猪、狗、野干、弥猴、蟒蛇、兀鹫等身,吃诸秽恶不净之物,极受苦楚。但哪怕是尊为三十三天天界之主的帝释天对轮回和无常也是“百思无计”。但帝释天还是提出了最后一个办法——去找佛祖释迦牟尼。

帝释天黎明时分就匆匆赶到誓多林园拜见佛祖,问询解救办法。佛祖听了之后便微笑相告:“天帝,有陀罗尼,名为如来佛顶尊胜。一经于耳,当得清净之身。随所生处忆持不忘,能净除一切恶道,能净除一切生死苦恼,又能净除诸地狱阎罗王界畜生之苦。又破一切地狱,能回向善道,其人先世所造一切地狱恶业,悉皆消灭。此陀罗尼还可增寿,得身口意净……佛告帝释言:此咒名净除一切恶道佛顶尊胜陀罗尼,能除一切罪业等障,能拔一切秽恶道苦。”

然后,佛祖又说出具体如何修持供奉佛顶尊胜陀罗尼的方法:若人能书写此陀罗尼,安高幢上,或安高山,或安楼上,也就是说,人只要是书写佛顶尊胜陀罗尼,刻上经幢安置好,就可以免除一切恶业,不受其苦。

最后的结局是善住天子记下了此陀罗尼,依法持诵了六日六夜,一切恶道诸苦得以免除,最后住菩提道,增寿无量,甚大欢喜。

佛教中的“业”,本是一个中性词,但在此处特指恶业。因为佛教认为众生处于无明之中,所以就免不了造各种的恶业,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阎浮提世界的众生来说,举手投足皆是罪业。所以众生都得遵循因果相报的原则,在“业力”的感召下不断轮回六道,永无解脱。但是佛顶尊胜陀罗尼可以把人们千劫以来的恶业免除,因而我们将要遭受的各种恶报也可以随之消灭,这就使人们能在轮回中看到希望。

佛顶尊胜陀罗尼长达400多字,要按照其梵文读音来读,就连专业的僧人也要差不多一个月时间才能掌握,更不要说普通信众了。高僧大德们为了广传此经,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一一不需要人们一字一字去持诵拗口晦涩的梵字全文,只需要把该佛顶尊胜陀罗尼刻在高幢上,或者塔上、高楼上。每当塔或幢上的灰尘或者影子落在人身上就是“尘霑影覆”,那么此人将要遭受的六道之苦都将免除。而尊胜佛母也就成了藏传佛教的“长寿三尊”之一,受到人们的敬仰。这种简单的修持方法,对于古代社会的普通百姓非常方便。这也是佛顶尊胜陀罗尼之所以能传遍全国的一个原因。

◆2018年通辽市科尔沁区福巨古城址出土的陀罗尼经幢残片

现在,来到康平博物馆的人们已经把到石经幢前来摸一摸,作为祈福、消灾、祛病、避祸的一种美好愿望。亲爱的朋友们,再到康平博物馆,记得一定要去感受一下“星星石”,一定要“尘霑影覆”吆!

来源:《印象康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