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未知到未知---社会纪实专题摄影探讨之二

 风行阁影像 2020-07-18

占有兵 

社会纪实摄影专案

 2014-06-11

---社会纪实专题摄影探讨之二

社会纪实专题摄影是从未知开始的,从未知探索未知,发现现实,记录现实,在整理和反思中继续寻找未知,发现未知,最终社会纪实专题在寻找未知中不可能结束,只有未来,只有未知。

社会纪实专题摄影的第一个未知是题材的未知,摄影人拿着相机拍各种各样的题材,当图片积累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就需要对图片进行整理和分类。在这个过程中,题材的未知可能会被突破,从遍地开花到集中火力,犹如发现了深藏在洞穴的宝藏,不断挖掘,不断有惊喜。如果还没有突破这个未知,只能算在去寻宝藏的途中,需要不断补充粮草,放开双眼,不断寻觅。这里的粮草,指与社会纪实专题摄影相关的知识储备、思维的质量、图片价值的判断标准。常常,我们会在寻找第一个未知的过程中徘徊许久,有时甚至迷失,是我们还没有理解“少即是多”,少指关注的题材要不断收缩,直至集中到即将全力以赴的一个题材上,多指一个题材拍得完备、充分了,你要表达的、你想表达的东西都会在这一个题材上得以体现,也可以理解为你拍照的目的都达到了。

社会纪实专题摄影的第二个未知是观察的未知。通常,我们会从经验出发,对一些未知的事物做出一些判断,有时甚至会用经验代替现实。在社会纪实专题摄影中,我们对拍摄对象的了解是未知的,我们观察的内容是未知的,我们观察的方式可能是事先设想好的,其实也是未知的,因为我们不知道预设的观察方式是否适合拍摄对象。对拍摄对象了解的未知,是我们拍摄的兴趣和动力所在,我们会以自己的好奇心、新鲜感观察拍摄对象,了解拍摄对象,甚至有时会象附着在被摄对象体内的幽灵一样,时时、处处了解他们的一切,了解对于摄影师来说一个又一个的未知。摄影师在拍摄前,有一个粗略的计划是关于观察的内容,如何寻找和发现被观察对象?观察什么?用什么方式观察?在哪些空间观察?观察多长时间?被观察对象之间有什么联系?被观察对象与现实社会、与历史、与未来有何联系?观察后如何记录,如何梳理?当与被摄影对象进行交流、深入其中后,计划会显得不合适宜,因为计划是建立在摄影师现有知识和经验之上的。这时摄影师就需要不断地修改计划,完善工作方案,对未知进行更广泛、更深入地探索、观察和发现。

社会纪实专题摄影的第三个未知是记录的未知。我们发现了题材,就开始观察被摄对象,并通过记录来表达观察的结果。记录什么内容?哪些人是必须要记录的?从何时开始记录?记录的边界在哪里?用什么方式记录?每一种方式记录多少内容?如何证实记录的可信性?记录的介质如何保存?记录的成本是多少?经费来源在哪里?在记录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各类潜在的风险?这些其实都是未知的。对于不同的摄影人,以上的未知可能有不同的答案,但没有任何摄影师在开始动手记录前都已知。如果有,也是躲在事实背后的空想家或压根儿就没有能力进行社会纪实专题摄影者的胡言乱语。优秀的社会纪实专题摄影者,不但要记录,还会在记录中不断突破自己,形成鲜明的风格。有时,一个不经意的失误可能会使自己的记录获得飞跃性的突破,或者,一次心灵对话可能会使记录撞击灵魂,这类心灵对话可以是与自己,也可以是与被摄影对象,还可以是任何一个你愿意敞开心菲深入交谈的人。

社会纪实专题摄影的第四个未知是表达的未知。社会纪实专题摄影是一个需要毅力和耐性的活,在当前以速食为主的时代,速成、功利都是社会纪实专题摄影的对敌。当社会纪实专题摄影的记录积累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就需要让图片发出自己应有的声音。图片的受众是谁?受众喜欢哪种方式?受众喜欢的方式能不能充分传达自己的现场观察结果?是强调个性还是张扬结果?图片传播后观者会有什么感受?他们的感受与自己在现场的感受是一样的吗?图片传播后会给被摄对象带来什么影响?这些影响被摄对象能接受吗?这些都是表达的未知。功利的摄影师,是从自我出发,以自己的收益为乐,从不考虑被摄对象的感受和图片传播后被摄对象的处境,这是忘记了他人的未知。其实,无论从事社会纪实专题摄影的摄影师如何表达,他只不过是在表达自己曾经的未知。

社会纪实专题摄影的第五个未知是观点的未知。文学创作,作者必须有自己的观点,并且可以按照自己的观点组织素材进行加工,进而形成一个证实自己观点的文本。社会纪实专题摄影,观点是未知的,在寻找题材以前,可能只有自己的喜好,当确定题材并进行长期系统地观察和记录后,摄影师会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且这个观点会在持续进行中变化。如果从事社会纪实专题摄影,没有深入观察之前就有观点,这种观点也不过是摄影者的偏见或想象。社会纪实摄影,要求摄影师必须到达现场,必须做出观察和选择,并记录下来,这种观察和选择可能带有摄影师的观点,但观察得愈纯粹、愈深入,原来带有的观点就逐步弱化了,这个时候,现场的事实就是一切。但随着记录结果的传播,观者的观点会不尽相同,有时可能会影响摄影师,这就是图片的解读因人而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