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入翻倍!番茄—杭白菊高效设施轮作模式,值得借鉴!

 香草花园图书馆 2020-07-18
桐乡市位于浙江省北部,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农业自然资源优越,形成设施蔬菜、蚕桑、水产等农业主导产业和杭白菊、湖羊特色优势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杭白菊又名甘菊,为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桐乡传统特色农产品,具有花瓣洁白如玉、花蕊黄如纯金的特点,药用价值很高,桐乡种植面积稳居全国之首。

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全市设施蔬菜面积大幅增加,但随之而来的土壤盐渍化、连作障碍、病虫害等不利因素严重影响了设施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番茄—杭白菊轮作栽培模式,可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缓解蔬菜连作障碍,因此推广番茄—杭白菊轮作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桐乡市崇福张继东家庭农场通过多年实践,探索出一套番茄—杭白菊轮作高效栽培模式,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2019年产值达35.7万元/h㎡

1   茬口安排

番茄10月中旬播种,12月中旬定植,翌年4月初开始采收,6月20日拉秧,清除剩余茎秆,全园翻耕。

杭白菊4月下旬开始扦插育苗,综合考虑杭白菊生长习性可以适当提早扦插育苗,培育多分枝杭白菊壮苗,于6月下旬定植,10月底采收胎菊,11月下旬采收结束。

2   经济效益
根据2019年对桐乡市张继东果蔬家庭农场的调查(表1),农场采用促早番茄—杭白菊轮作模式,番茄产量32 100 kg/h㎡平均价格7.08元/kg,产值227 268元/h㎡;杭白菊产量11 160 kg/h㎡,平均价格11.63元/kg,产值129 790元/h㎡。

3   大棚番茄栽培技术

3.1   品种选择

为获得高效益,建议选用品质优、早熟性好、耐低温的鲜食番茄品种或组合,如浙樱粉1号、黄妃、黄色密码等。

3.2   培育壮苗

冬春茬番茄栽培最佳播种期为10月中旬。育苗须在大棚等保温设施中进行,选择穴盘育苗,采用大棚套小棚或小拱棚方式。

苗期应加强管理,特别是注意湿度和光照的管理,见光和遮阳交替进行,中午光照强时遮荫,同时逐渐延长见光时间。冬春茬番茄育苗的苗期一般在55~60天,以根系盘根为苗龄标准,具有5~6片真叶,叶片肥厚,叶色浓绿,株高20 cm左右,茎粗0.5 cm以上,不带病原菌和虫害。

3.3   田间管理

每667 ㎡撒施腐熟有机肥1 000~1 500 kg、三元复合肥50 kg。深翻30 cm,畦宽1.3~1.4 m,畦间沟深25 cm,外围沟深40 cm,每畦种2行,单蔓整枝,株距25~30 cm。

采用三棚四膜覆盖方式,即1层外棚(膜),1层内大棚(膜)1层小拱棚(膜),地上覆盖地膜。选择晴天定植,浇透定根水,以利发根,平整畦面,覆盖地膜。

定植后及时浇水,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65%~75%,第1穗果坐果后及时追肥,每667 ㎡共追施三元复合肥(15-15-15)5~6次,合计30~45 kg,配合喷施含钾、硼等微量元素的叶面肥。

在植株生长旺盛期及时整枝,保持通风,用小竹竿搭“人”字架,首次绑蔓一般在株高40~50 cm时(番茄第二档花穗开花时),以后每隔35 cm左右绑蔓1次。用防落素保花保果并在坐果后疏花疏果,疏果原则为头穗少留,中穗多留,太大、太小、畸形果、僵果、病果及时疏掉。


3.4   病虫害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应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技术,科学用药。番茄常见的病害有猝倒病、灰霉病、晚疫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烟粉虱等。猝倒病是冬春蔬菜育苗时苗床上为害最严重的病害,可选用64%杀毒矾(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杜邦克露(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预防。

灰霉病发病初期可用10%腐霉利烟剂300~450 g/h㎡熏棚,也可选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40%嘧霉胺悬浮剂800倍液喷雾;晚疫病发病初期可用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蚜虫、烟粉虱,优先采用黄板诱杀,苗期采用防虫网隔离,也可用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


4   杭白菊栽培技术

4.1   品种选择

杭白菊品种较多,以小洋菊、早小洋菊2个品种为主。


4.2   培育壮苗

用嫩枝扦插育苗,4月下旬剪取生长粗壮、具3~4节的嫩梢或茎段进行绿枝扦插,插条长0.15 m左右,随剪随插。株距0.05 m、行距0.15 m,扦插深度占插条的1/3~1/2,插后压紧泥土,立即灌透水,搭小拱棚,用遮阳网覆盖,3天内水量要足,经常保持土壤湿润。

待苗出芽后,适时通风降湿,并及时见光炼苗,株高10 cm和20 cm左右进行2次摘心,促发分枝。一般育苗50~60天即可培育株高20~25 cm,生长良好、茎粗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杭白菊扦插苗。

4.3   大田管理

设施大棚内不易淹水,因此生产上可以采用低平畦,高出地面10 cm,畦宽1.5 m,畦间距30 cm。可采用穴栽或开定植沟栽,种植深度10~15 cm,株距30 cm,每穴2株,667 ㎡栽7 000株。定植后须浇足定根水,遇干旱则须浇水抗旱,以确保成活率。

设施内菊花生育期较常规种植缩短2个月,因此要加强肥水管理,6~8月施用分枝肥2~3次(15-15-15三元复合肥,共20~35 kg/667 ㎡),蕾肥2次,分别在9月中下旬、10月上中旬(15-15-15三元复合肥,共20~30 kg/667 ㎡)。

摘心可促进菊苗分枝和菊枝间生长的平衡,防止倒伏。一般摘心2次,摘心须在8月底结束,过迟影响后期生长,菊苗再次分枝力弱,花蕾小,开花推迟,且易受早霜为害。现蕾后设立护栏,防止菊花伏地。


4.4   病虫害管理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合理用药,确保产品质量安全。通过水旱轮作、合理密植,科学肥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清除残株。

掌握防治适期,对症用药、交替用药,按GB/T 8321 要求严格控制安全间隔期、施药量和施药次数。提倡使用粘虫板、性诱剂及杀虫灯诱杀等绿色防控技术。

杭白菊病害主要为叶枯病,发病时期为6~9月。

防治方法:注意做好轮作、合理密度和排水降湿,可用25%阿米西达(嘧菌酯)悬浮剂1 500倍+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100倍混合液喷雾防治。

杭白菊虫害主要有蚜虫、夜蛾类,根据预测预报掌握防治适期,进行药剂防治。蚜虫一般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夜蛾类,可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 000倍液或2%甲维盐水分散颗粒剂1 500倍液防治,绿色食品基地可用0.3%印楝素乳油3 000倍液。

5   发展建议

近年来,受设施蔬菜种植效益的驱动,设施蔬菜发展迅猛,但常年种植后连作障碍严重,而不同作物轮作可以避免某种致病菌的大量积累,减轻土传病害的发生。

传统杭白菊种植采用根蘖苗种植,定植时间在4月,随着杭白菊育苗技术的提升,6月底定植扦插苗,10月下旬与传统种植一起采收,产量和品质都不受影响,同时由于定植时间晚,管理时间缩短了近2个月,减少了人工支出。

番茄—杭白菊轮作栽培既缓解了大棚蔬菜的土壤盐渍化等问题,又实现了杭白菊的节本增效管理,有力地增加了农民收入。经过近2年的试验示范,该种模式非常适宜浙北地区大棚蔬菜轮作栽培,建议可以加大示范和推广。

温馨提示

《长江蔬菜》2020年7月上刊已发行,免费电子期刊,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作者介绍:

基金项目:浙江省产业技术团队项目
作者:张继东,桐乡市崇福张继东家庭农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