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湖第一名胜”鼋头渚

 zzm1008图书馆 2020-07-18
最美中国,游在中国
鼋头渚距无锡市区18公里,是无锡境内太湖西北岸的一个半岛,因有巨石突入湖中,形状酷似神龟昂首而得名。
鼋头渚是我喜欢的江南景点之一,每到无锡,几乎都会去逛一圈。在我的记忆中,从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先后不下七、八次。
鼋头渚景区始建于1916年,原是杨翰西的私家园林,也曾一度成为蒋介石的私家园林,堪称“太湖第一名胜”。郭沫若先生曾有“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的诗赞。
鼋头渚素来以樱花而闻名。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80年代日本青年友好访问团在这里种下樱花树,筑有“中日友谊亭”。

这里还辟有中日樱花友谊林。
鼋头渚的樱花有3万多株,共有近100个不同的品种,是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樱花种植基地,有“中华第一赏樱胜地”之美誉。

其中最能产生视觉冲击,漫山遍野、灿烂妩媚的当属染井吉野樱,一般于每年3月底进入盛花期。
鼋头渚“赏樱楼”。
登上赏樱楼,俯瞰樱花谷,青山环抱,绿水穿境,樱花胜雪,粉绿相间,可谓层林尽染。
凭楼远眺,整个樱花谷如梦似幻,一望无际的粉色浪漫与典雅精致、古朴纯净的江南园林景致相映相衬,令人陶醉。
65万平方米的樱花如漫天云霞飘落,点缀在太湖的山水间,惊艳万分。
樱花有早、中、晚之分,从早樱到晚樱,轮番出场,灿若云霞。
樱堤上的这座石拱桥建于1936年。名为“长春桥”。桥的前后有湖堤与太湖分隔,太阳照耀时成浑圆形,宛若颐和园的玉带桥。
整个长堤种植着日本樱花“染井吉野”,枝干粗大,是30年代从日本引进的。鼋头渚的主人杨翰西早年曾留学日本,他对樱花情有独钟,长春桥两旁堤岸上最早的樱花就是他亲手种植的。
花开时节,缤纷绚丽,整条堤岸尤如一条盘旋的花龙,非常壮观。
几年前,老母91岁生日时,曾带她至此一游。当时桥畔池中夏荷葱绿,别有一番情趣。
长春桥建于1936年,呈拱形,是仿颐和园中的玉带桥而建,桥洞映日成浑圆形。
长春桥下的荷花池畔建有水榭,每年樱花盛开时,缤纷绚丽,故名“长春花海”。
遗憾的是我没有在荷花绽放的时节来过此处,单观池中荷叶就可以想象那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景象。
“太湖佳绝处”牌坊原为“横云山庄”门楼,也曾为鼋头渚公园的老大门,始建于1931年,结构古典,北式风格,斗拱连接,琉璃顶、飞檐翘角。《太湖佳绝处》匾额是郭沫若先生于1981年所题。
牌楼右边门洞两面分别题有“问津”、“利涉”,表明这里原来是游船停靠的码头。1934年以前鼋头渚不通陆路。游人进入鼋头渚,只能走水路,渡船停泊于此,名“利涉”;而游人上岸,却不知道“桃花源”在何处,所以要“问津”。
中华游圣徐霞客铜像高3.6米,用铜4吨多,由吴为山设计,山西宇达集团浇铸,是为纪念徐霞客诞辰420周年和出游太湖400周年而塑造。徐霞客是无锡江阴人,他用双脚丈量人生,书写了一部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
过樱堤是“具区胜境”牌坊,斗拱飞檐,“具区胜境”四字为何绍基手书。“具区”是太湖的古称,牌坊前的太湖石为“古云石”,系杨斡西家旧物。
牌坊另一面书“横云山庄”。
横云山庄是鼋头渚景区最早的园林建筑。
七桅帆船是吴地船文化的一个缩影,距今已有200年历史。传说它本是岳飞的水师战船,岳飞屈死风波亭后,就把战船改良成鱼船,战士们靠打渔为生。
七桅帆船的航行速度相当快,顺风时每小时可以达到20公里。
荷塘上的方亭题名为“藕花深处”,取自李清照“兴尽晚回舟,误人藕花深处”的词意。
再往前是“清芬屿”,四面临水,上有“诵芬亭”, 堂额“诵芬”为李苦禅所题,两边槛联为:“湖阔鱼飞跃,山阴草木香。”
鼋头渚上的灯塔,建于1924年,用于夜间导航。1982年进行了翻新和底部加固,外观呈粉红色,造型十分雅致,是鼋头渚的标志性建筑。
“鼋渚春涛”石刻,原由晚清德宗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甲辰科状元(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所题,文革中被毁。现在看到的是1974年从清代后陀为“花神庙”所书的检联中集取四字加以恢复的。
这里春光明媚。
这里春风拂柳。
这里春花浪漫。
由石碑向前,是“涵虚亭”。亭中悬挂着清光绪年间进士陈蒙龙1919年书写的匾额。这里是观赏太湖山水的最佳地方。
涵虚亭下的湖滩崖上怪石眠空,下侧湖水吞波吐涛。
鼋头渚不仅山清水秀、风光绮丽,是纵观太湖山水组合的最佳处,而且至今保存着许多古代吴越史迹,流传着众多吴越历史人物的传说。
明末,东林党首领高攀龙,隐于蠡湖,常在这湖滩濯足。以“沧浪之水浊矣,可以濯吾足”之意,表示避世隐身,知足常乐。抗战胜利时,无锡人朱松黯书“明高忠宪公濯足处”八个隶字于横云石壁上,以示对东林党人高风亮节的敬仰。
高攀龙因得罪明代宦官魏忠贤,遭到放逐,归隐无锡蠡湖,自号“湖上老人”,不谈时事,以花鸟为伴,但是魏党仍不放过他,逼得高攀龙于1626年3月17日清晨,在水曲巷住宅池中自尽。
站在高公濯足处,可以清晰地看到对面石壁上晚清无锡县令廖纶所书的“包孕吴越”和“横云”摩崖石刻。1891年正月,廖纶同朋友一起乘船到此游览,挥笔题写了“包孕吴越”和“横云”6个字,后镌刻在石壁上。“包孕吴越”形容太湖气魄宏大,春秋时吴越两国在此孕育生息,抚育了吴越儿女。
“横云”意思是说从鼋头渚远眺太湖,水天一色,鼋头渚横卧湖岸,渔帆似半空的彩云,轻盈飘移。
“震泽神鼋”青铜雕塑。“震泽”是太湖的古称,“鼋”在神话传说中是龙和龟所生的长子,呈龙头龟身凤爪鹰尾。 相传大禹在太湖治水时,发现一块色泽青润的大石头,于是将其凿成一只神气十足的石鼋,这便是传说中的“震泽神鼋”,也叫“镇妖石”,用此镇住太湖水龙,以保风调雨顺。
现在看到的神鼋是用青铜制作的,长1.7米,高1.3米,宽1.1米,重达700多公斤,由著名雕塑家徐宝庆创作,上面镌刻朱复戡的“震泽神鼋”篆书。
鼋门楼位于充山脚下,呈牌楼状,上盖桔黄色琉璃瓦,正面横额“鼋头渚”三个鎏金大字。背面书“山辉川媚”。
鼋头渚景区的广福寺位于“鼋渚春涛”和 “万浪卷雪”的交界处,倚山面湖 ,坐北朝南。
天王殿。
正殿为“圆通宝殿”,里面供奉的是“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朝萧梁时,鼋头渚后山就建有广福庵,又名峭岩寺,古寺高林, 履有废兴。
“七十二峰山馆”是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王昆仑青年时代生活学习的地方,是由王昆仑的父亲王心如于1927年所建。门厅上方所悬的“七十二峰山馆”匾额由原国民党元老胡汉民所书,内设王昆仑事迹陈列室,展示了王昆仑的生平和杰出贡献。
充山隐秀位于充山最高处鹿顶山的东南面,这里原来是陈家花园的所在地。
陈家花园,也叫“若圃”,是1928年无锡本地民族工商业者陈仲言所建。
“充山隐秀”景点从1984年开始建设,种植了各种花草树木,面积为13.3公顷。
这个水池名叫“翠湖”,它利用地势,顺其自然回旋在幽谷之中,水边是人工堆积的土山。
翠湖四周种植着桃李、杏梅、玉兰、杜鹃、月季等花卉和竹、柳、香樟等树木。
这里鲜花盛开,不禁醉入花丛。
这里空气清鲜,尽享天然氧吧。
这里视野开阔,令人心旷神怡。
在翠湖的水面上,架设着一直一曲两座桥,直桥名为“跨绿”。
曲桥名为“俯青”。
“荇春”桥亭。
这是聂耳亭。这里原来是陈仲言于1928年所建的一座花园。1934年,22岁的聂耳随电影《大路》摄制组来无锡时就居住在这里,并谱写了著名的《大路歌》和《开路先锋》两首插曲。为纪念这位人民的音乐家,1959年无锡市政府主修了这座“聂耳亭”,并于1981年在亭旁雕塑了聂耳胸像。
前方是鹿顶山,海拔96米,是鼋头渚景区的制高点。
鹿顶山有一个传说:南极仙翁的天鹿触犯了无规,被仙翁一掌打下云头。仙鹿下凡时,看中了水草丰美的太湖,于是就在湖边化成了美丽的山峰,永远守护着太湖。1984年,在这里建造了“鹿顶迎晖”景区。
舒天阁是鹿顶山的最高点,坐落在600平方米的平台上,阁高24米,三层八角四重檐,黄色琉璃瓦顶,意为“四时有景,八方入画”。登阁北望五里湖波光点点,南望整个鼋头渚一览无遗,真有“极目楚天舒,饱览鼋头渚”的意境。
“无锡人杰苑”邻近“中日樱花友谊林”,依山傍水,由雕塑馆、相关资料展品室和大师工作室等组成。苑中有三十一尊无锡名人塑像。
古吴国创始者、江南文明远祖 泰伯
唐代诗人 李绅
中国画祖 顾恺之
抗金明相 李纲
东林党领袖 高攀龙
绘画大师、美术教育家 徐悲鸿
民间音乐大师 阿炳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 秦邦宪
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陆定一
经济学大师 薜暮桥、孙冶芳
著名学者、文化巨匠 钱钟书
著名科学家、教育家 钱伟长
著名的民族工商业家、卓越的国家领导人 荣毅仁
樱舞荷韵广场采用中式建筑风格,状如一片静卧水上的荷叶,鼋渚明珠飞行体验馆为球体建筑,好似一颗明珠落在荷叶之上,晶莹剔透。
“鼋渚明珠”飞行体验馆带给游客的是酣畅淋漓的震撼体验。无论春夏秋冬,365天尽享太湖旖旎风光。整部动感球幕数字影片着重刻画鼋头渚的樱花美景,再现“中华第一赏樱胜地”的壮观景象,满足了人们“四季皆可赏樱”的美好愿望。
鼋头渚作为著名的赏樱胜地,的确名不虚传。无论你在樱花谷、长春桥,还是在鹿顶山,甚至是在湖中游船,几乎无处不可赏樱。

—THE END—

最美中国,游在中国
3.8万篇内容 43.3万人参与
更新于 04-0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