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剧渐渐远行

 戏迷知音 2020-07-19

现在京剧也被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其实而今的主流京剧,已非传统意义上的京剧了,随着老一代京剧艺人的逐渐离去,一个时代也就划上了句号,而领导者们的崇洋意识,盲目的创新改革意识,使得本土文化悄然地迷失着。

想想京剧也挺不容易的,二百多年的历史,有曾经的辉煌,作为一个戏迷也一直被“唐三千宋八百,说不完的东周列国”忽悠着,光是京剧剧目名册,恐怕也够厚厚地一本了,就是光看那琳琅满目的名字,足以兴奋许久。

远了不说了,咱没赶上戏曲最好的时候,中国文艺从79年开始进入一个黄金期,倒是赶上了。尽管这十年的艺术发展不是一番风顺的,先后经历了拨乱反正,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等时期,但是劫后余生的艺人们,尽展其能,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到创作中去,把最美的艺术呈现给人们,逐渐恢复的演出机制,传统戏得到了恢复,并恢复了一些禁戏,同时培养和涌现了一批青年人才,成为了当今戏曲舞台的中梁砥柱。

那个时期,有很多好戏,好歌,好曲艺段子,好影视作品产生,尽管有些作品不可避免地留下了很多时代的烙印,但撇开政治因素,其艺术价值绝对是巅峰的,至今回味起来,依然堪称经典。

当时邓丽君的歌声,被列为靡靡之音而遭批判,但东方歌舞剧团的重新组建,为人们送来清新的春风,传递着不一样的信息;天津青年京剧团,越剧小百花剧团的崛起,让人们看到了戏曲发展的希望。直到88年,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方面都达到了顶峰,但是峰回路转,89年之后很多方面又重新被禁箇,艺术也走向了媚俗,在改革大潮和外来因素的影响下,极度地滑坡而致沦陷。

京剧经过历代艺术家们的丰富和创新,把它推向了辉煌,又经过当代各方面的关爱,常演的传统戏与时俱进地只留下了那么十几出,你可以把这些当是京剧的精华吧,但真正的好玩意,或被限制,或被失传,那些大能耐的专家学者们,似乎觉得改的还不够彻底,为了创造更大的辉煌,跟打了鸡血似地继续糟改着,推出了一批模仿样板戏的思路,却根本无法超越样板戏的新编戏。本来京剧讲究一桌两椅的舞台,被绚丽的灯光华丽的舞美所取代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固有表现程式,也逐渐被写实和外来的艺术所取代,你让我们去剧场是看京剧艺术呢还是欣赏舞美艺术,或是看混血的艺术?

京剧表演有其固定的表演程式,老先生们总想着把生活中的东西,如何升华到舞台表演中,他们其实真没有去刻意讲究如何塑造人物,但他们在台上一站,就是这个人物,这是他们精湛技艺的所在,除去唱功好以外,就是特别注意细节的表演,而戏曲发展到现在,已经被传承没了。高调地宣扬着不演人物,您技艺又不行,人物又不演,那您让我们看嘛呢?

记得以前看电视播放的《金玉奴》,一看便知是把孙校长教的东西都摆哪了,大有剔骨还肉之势,结果呢,不过是一个夸张版的孙毓敏而已;还有那杜十娘,怎么就不去琢磨琢磨她的前后变化呢?这李甲、孙富也够窝囊的,让杜十娘强势了半天也没个行动,我要是李甲,早就把她先踹下水了,甭等你自己跳了。这个娘们忒闹的慌,要带回去,还不得把房盖挑了。

记得几年前拜访几位老艺术家时,都曾经跟提到过一些戏的表演要点,我注意了一下,很多东西都没有了,且有些地方根本就错了。比如《四郎探母》这个再熟不过的戏吧,公主的手绢怎么拿,旗步怎么走,见礼的手怎么抬,盗令的太后上场和下场怎么走,回令的太后怎么走,都是有讲究的,可是现在演员注重这些的都不多了,公主提块抹布就出来了,擦完阿哥的屁股再去擦嘴,走路也是东扭西逛的;太后的那种一国之君的气派更是荡然无存。宗宝呢?四郎呢?佘太君呢?其实都有许多细节甚至常识东西没有表现出来。就是这出已经非常经典的剧目,实在没有可改余地的一出戏,连同《龙凤呈祥》一起楞被专家们给整出个学院版来,以后看戏能给我们准备点防晕片行不?

提到佘太君,使我又想起了那些腐化严重的老太太们来。每次看康氏李妃出来,都是红光满面,神完气足的。曾几何时,老旦变得“扮相漂亮,嗓子亮堂”呢?

老旦,首先是老,其次才是旦。这其实是句废话,但现在的舞台似乎只为迎合电视近镜头的美感了,而忽略了生活。生活中六、七十岁的老太太,收拾的干净利落的有,要是收拾的太漂亮了,那真成老妖怪了。

究竟老旦该不该嗓子亮?这又是一句废话,谁见过六七十岁老太太,那么底气十足的?况京剧舞台上还有诸如《遇皇后》中的李后,《钓金龟》中的张氏,《三进士》中的孙淑琳等挨了半天饿的老太太们,一出场,好么,底气还倍足,这是不是该查查老包有没有受贿呢,怎么就断她们赢了呢?

在戏曲艺术的不同辉煌期,戏曲舞台异常繁荣,涌现了许多当之无愧的艺术大家,甚至是涌现了很多大师级别的人物,即使是79到89这十年间,也不失精彩纷呈,各路名家争奇斗艳,流派纷呈,而现在只是少拼模样老拼岁数。

对于青年演员来说,只注重了外表,有个好模样,肯定受欢迎,如果再有炒作一下,人云亦云地好,甭管会几出戏,也甭管唱的嘛样,就可以是宇宙第一了;对于老演员来说,谁的岁数大,谁就占了上风。如果纵向比,在大师林立的时代,很多人根本提不上名次,如果横向比,如今这个时代,岁数大,会的戏也多,随便请出一位老先生,所会的戏足以是当今舞台所演传统剧目的总和了,在艺术家满天飞的时代,也绝对够大师级别了,世无英雄随竖子成名也,被吹捧为大师,泰斗,唯一之类的,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青年演员也不容易,生不逢时,他们坚守在这个近乎没落的岗位,继续为弘扬戏曲挣扎着,实属难得,但是大气候已经如此,也没办法,他们所遇到的专家教授名师,可能自己都没搞明白是怎么回事。很多表演技巧的东西没有了,戏很难做到精细,加上整天被新编戏困扰,戏校所学的东西,也近乎荒废,不知道怎么去把戏演细了,舞台趋于涣散,戏乏味了,也便失去了很多观众,就是再猛加料,恐怕也难吸引新观众吧。

每年大量的新编戏,红脸的霸王,交响乐的伴奏,群舞合唱,3D的舞美,真马都被搬上了舞台,真是热闹,这些年,即使是新编靠近传统的,也基本没有立得住的,瘸拐李把眼挤,你糊弄我,我糊弄你,感觉京剧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其实远去的又何止是京剧?


戏迷知音微博:ximizhiyi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