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原著: 第二十八回 斩蔡阳兄弟释疑 会古城主臣聚义 对应剧目 《郭家庄》《卧牛山》《古城会》《收关平》 提要: 关羽保皇嫂向汝南进发,夏侯惇追杀而来,两人正交战之时,张辽奉曹操之令,送来文凭,夏侯惇无奈撤兵回营。 关羽途中遇雨,借宿郭常老人家,郭常子不务正业,游手好闲,欲偷关羽赤兔马而被马踢,郭常求情关羽未深究,次日便辞别老人继续登程。行至卧牛山,见郭常之子引山寇阻截,听说是关羽到,首将裴元绍又引周仓前来拜望,并再三请求投靠关羽,无奈关羽只收下周仓,令裴元绍暂守山寨。 周仓与关羽行至古城附近暂歇,孙乾前去古城报信,张飞闻听关羽保护二皇嫂到,立即出城迎接,因怀疑关羽投降曹操,在城外与之对阵,此时蔡阳征伐汝南绕到前来,要报关羽斩秦琪之仇,张飞误以为是关羽的后援,城楼上祝三通鼓,看关羽是否会斩了蔡阳,关羽无奈迎战,拖刀计将蔡阳斩首,弟兄古城相聚。 安顿之后,关羽同孙乾一起到汝南去寻刘备,不料刘备已去河北,关羽派周仓去卧牛山招裴元绍人马,孙乾去河北寻刘备,独在关定庄等候。 刘备知弟兄们下落,便以顺说刘表之名辞别袁绍与孙乾简雍一起逃离,来到关定庄,做主收关定之子关平为关羽义子,同回古城,又路遇赵云,刘备又得一虎将。
关羽保二嫂过了五关,行至郭家庄遇大雨滂沱,借宿于郭常家;郭常子夜偷赤兔马,被马童捉住要送往县衙,郭常为子求情,关羽将其放过,次日清晨遂辞别郭常老人,继续前行。
《卧牛山》 关羽行至卧牛山前,郭常子引山寨人来阻截,寨主周仓见是关羽,讲明身世和对关羽的仰慕之情,欲投靠关羽,关羽让其暂在卧牛山居住,等找到刘备之后,再来相投。
《古城会》 关羽保皇河北寻兄,见一片松林,人马劳顿休息,关羽见一樵夫经过,询问所在,樵夫告知了张飞占据古城的情况,关羽大喜,急忙修书送往,不了张飞疑关羽降曹,出城责让。关羽要割袍断义间,秦琪之舅蔡阳率军追至,关羽力斩蔡阳以释疑惑。兄弟古城团圆,关羽教训了张飞一番,弟兄和好如初。
关羽向张飞讲述了投曹营的经过
《古城会》又叫《斩蔡阳》,是红生的一出名剧,这戏过去演,一般前面带的问樵,是说关羽前行不知到那了,正遇见樵夫经过,打听才知是到了古城附近,张飞正在古城,因此派马童前去下书,接上后面的情节,现在已经简化了,记忆中也没见过问樵的场次。 在古城相会一场里,张飞执意要与关羽对战,此时有一段“勒马停踢珠泪掉”的唱段,是该戏的名段,把关羽的气和恨及委屈无奈,都表现了出来。 《训弟》一折,不仅有吹腔唱段,古朴浑厚,典雅动听,还有关羽张飞的相得益彰的优美身段造型,一个是威严凝重,一个是妩媚多姿,形成鲜明对比。 这出戏根据演员不同,或演出时间安排,也有几种演法,有只演到《斩蔡阳》的,不带后面训弟,大多数《训弟》上刘备的,很少有带二皇嫂的,而带周仓的,我只见过李万春的有,其他人都没有。 其实按照原著在《卧牛山》关羽已收了周仓,带还是比较合理,所以李万春先生在演出中就带了周仓。至于《训弟》一场,只见过赵松樵演的带二皇嫂,其余皆按李洪春所传的路子演的,带刘备,这与原著有出处,此时的刘备还是在汝南刘辟龚都那,有刘备也是为了弟兄大团圆的结局吧。 其实这都是细节性的东西,京剧剧目不单是以三国演义原著为蓝本,也会根据民间传说或其他流传版本为依据,加上老艺人们的创作而成的,所以在很多地方与原著有出处,虽是按照原著顺序整理,也只是戏归戏,书归书,有个大概顺序而已。 《关云长忠义千秋》和《千里走单骑》的故事到此就该算一段落了,其实关羽在曹营并没有十二年之久,大概只有半年多的时间。这段时间正是显示了关羽的忠义,这段有情有义,错综复杂的章节,特别耐人寻味,也是全书中的重点场次之一,京剧中的关羽形象,在这段书中集中展示了一番,历代前贤所创造的关羽形象,威严肃穆,古朴典雅,为人们所喜爱。 《收关平》 桃园弟兄聚会古城,一日关羽游猎遇雨来到关定庄,刘备见关羽未归,也寻弟来到,关定仰慕关羽忠义,刘备做主让关定子关平认关羽为义父,追随左右。曹操闻听刘备在古城招兵买马,率军进袭,刘备不敌,率众人弃城而走。 这也是一出很少见到的戏了,该戏与原著也不一样,最重要的是,曹操夺古城打刘备是在苍亭之战以后,中间还有重要的官渡之战了,《弃古城》另有一出戏,会在后面提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