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可以说中国京剧一次集中展示,适逢徽班进京二百周年,各地演出都很丰富,很多老艺人纷纷登台,也展览了很多久违的剧目,可惜外地观众只能通过央视频道欣赏到了北京演出的实况,像京津沪大城市的,偶尔还有些直播或录播的戏曲节目,而有些地方的演出就很难见到了。 姜妙香百年诞辰 这一年还是小生名家姜妙香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由天津市文化局、亚运会天津基金会、民进天津市委文教委员会、天津市京剧团、天津市表演艺术中心、天津八一礼堂、天津戏剧博物馆联合主办了纪念姜妙香百年诞辰,同时为亚运会集资的姜派小生专场义演,当时演出三天,在中国大戏院、天津戏剧博物馆和八一礼堂各演出一场,在天津戏剧博物馆还举办了姜派名票何时希先生捐赠仪式和京昆艺术讲座。 姜派不张扬,于平淡中出奇,只有你能静心去欣赏,才能领略其中的美妙,艺术的美也就在这张弛舒缓中展现,而在这个快餐文化时代,是少有人愿意静心欣赏姜派的。 几天的演出展览了《小显》《飞虎山》《奇双会》《辕门射戟》《监酒令》等诸多姜派剧目,姜派名票何时希、郑继先先后登台示范,姜派传人季砚农、陈茂兰、翟西园,再传弟子贾真、康健、姜派票友王文仲、小生演员孙元喜等参加演出。 何时希出身中医世家,是何氏28代名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大量的医学著作,可以说是博通医理,不仅是名医,还擅长小生表演艺术,是上海名票,在全国也享有盛名,他多年来一直求教于诸多名家,深得姜妙香、俞振飞、瑞德宝、叶盛兰等艺术家的真传,他能戏极多,造诣很深。何时希先生已三十多年没有登台演出了,此次以75岁高龄演出了几出姜派名剧,留下难得的资料。 京剧中有《大显》和《小显》之说,大显是花脸戏《七郎托兆》,小显是小生戏《罗成托兆》。贾真的这个戏算是文革后首演,由袁文斌先生亲传,袁文斌先生也跟姜先生交往过深,姜派戏也得其精华,袁先生把这出戏教给贾真,且一字一句打磨,所以很扎实,贾真是原汁原味地把这出戏呈现给了观众,获得非常好的剧场效果。 这出戏在姜八出中是难度最大的一出,姜妙香及名票袁文斌都只唱了2次,贾真也只演了2次。这次演出之后,有些零散演出,也只是昙花一现。看过很多人演的该戏,感觉很一般,基本没有能超过他的,特别是贾真在南京演出后,毕高修记走谱子后,改了一些地方,把原站在桌子上唱的,挪到了前台活动唱,并不符合情理,似乎现在都这么唱了。 根据资料汇总了一下这几天的演出情况: 5月6日在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何时希、李莉分饰吕布的《辕门射戟》;季砚农、高淑芳、董良彦演出《孝感天》,陈茂兰、齐啸云合作演出《飞虎山》 5月7日在天津戏剧博物馆演出:康健《四郎探母》巡营一场;贾真李莉《凤还巢》团圆一场;孙元喜、张文轩《打侄上坟》打侄一场;郑继先、王文仲《群英会》盗书和定计两场;何时希、李莉 《奇双会》写状一场,原计划陈茂兰齐啸云演出《飞虎山》,因为要保证9号的录像,所以改由齐啸云演出《探阴山》 5月8日在天津戏剧博物馆聘请何时希先生讲座,谈京昆艺术和姜派的表演特色 5月9日在天津八一礼堂录像演出:翟西园《探母巡营》何时希《监酒令》贾真《罗成小显》陈茂兰、齐啸云《飞虎山》何时希《玉门关》 请欣赏5月9日演出实况录音 翟西园《巡营》何时希《监酒令》贾真《小显》陈茂兰齐啸云《飞虎山》何时希《玉门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