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性是宇宙间的普遍特征,体现在生命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中。自然界生物体本身具有手性环境,因此对手性药物的不同对映异构体,会显示出不同的疗效。手性药物必须对它的两个异构体进行分别考察,都要经过严格的生物活性和毒性试验,以避免其中所含的另一种手性分子对人体的危害,慎重对待一些药物的另一对映异构体。所以手性拆分技术越来越多用于手性药物开发和生产。那么手性药物到底是怎么来的?我们看看2018年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得者周其林教授怎么说。 未来科学大奖周 系列访谈 ○ 周其林 一半有效,一半有毒, 我研究的“手性”是什么? 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手性现象 研究要与环保节约结合 科研就是要享受创造之美 周其林 2018年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奖者,南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获得首届中国化学会手性化学奖 ;2013年担任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院长;2018年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201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周其林主要研究不对称催化,包括设计合成新型手性配体和手性催化剂,开发新的不对称催化反应;生物活性的手性天然和非天然化合物合成;手性药物合成。 未来科学大奖 影响人类认知新百年 关注未来论坛 一个承载人类科技梦想 用科学改变未来的公益平台 一个连接前沿科技 解读未来趋势的思想平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