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对孩子大吼大叫,导致孩子懦弱、胆小,可以试试这4种补救方法

 昵称65625155 2020-07-19

人们总是会在情绪不稳定时,说出些不过“大脑”的话,这种话总会在不经意间给人带来伤害,特别对孩子,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疤痕”。

有许多孩子都在充当家长“出气筒”的角色,孩子这样被家长骂真的有用吗?

其实,更多时候家长的“情绪”比孩子自身的缺点更“可怕”。

如果家长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不但没有效果,反倒会让孩子产生懦弱、自卑、胆小、做事畏首畏尾性格缺陷,如果不及时疏导就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

如果家长经常对孩子大吼大叫,孩子的自尊心长期受到“践踏”,情绪就会非常不稳定,性格慢慢潜移默化的就会像父母一样“易怒”,喜欢大吼大叫。

而且孩子接受的教育都是无效的,致使孩子逐渐会成为一个懦弱、胆小、内向、自卑、不合群的人。

家长不要以为自己吼叫孩子,孩子就能听话。正好相反家长越不好好与孩子交流,孩子就越不听话,这就是逆反心理。

如果家长已经发现孩子已经逐渐有了“性格缺陷”的情况,家长可以通过以下4种方式,进行补救。

一、在批评孩子的同时也要鼓励

我们在小的时候,最讨厌的就是家长拿自己与其他孩子作比较,当然都是拿一些比自己优秀的孩子,在我们成家立业成为父母时,就不要再以这种方式来打击孩子了。

精通“育儿之道”的家长都懂得“恩威并施”,孩子犯错就要批评,而孩子成长、有进步时就要给予鼓励,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爱,又可以让孩子懂得“尺度”与“是非”,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积极上进,成为一个开朗乐观的人。

二、放手给孩子决定权,把“命令”换成“选择”

家长总是对孩子责骂,会让孩子沉浸在自我否定当中,一点点变得自闭、软弱

如果想让孩子重新拾起自信,就要试着放手让孩子自己决定一些事情。

当孩子做事拖拉、犹豫不决时,家长可以改变往常“命令”换成“选择”,让孩子自己做出决定。时间久了,孩子就会慢慢肯定自己,重拾自信。

三、尊重孩子,学习换位思考

许多家长都认为孩子小的时候,三岁前都没有什么事情会记住,就算向孩子大吼大叫也不会影响。

孩子年纪虽小但却也有自尊心,也非常渴望得到家人们的夸奖与赞美。

经常对孩子吼叫,是一种对人格不尊重的表现。所以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把你换成孩子,父母对孩子大吼大叫不尊重你时,你会怎么想?你的感受会是什么样?你的感受就是你家孩子的感受。

知道换位思考以后,相信家长就不会嘶吼、谩骂孩子,孩子得到了尊重与认可,情绪和心态才会更健康。

四、要平和的对待孩子,给予安全感

家长们要尽量改变自己说话的语气与态度

长期被父母嘶吼、谩骂的孩子普遍都比较缺乏安全感。家长要想补救,就要多陪陪孩子,跟孩子玩游戏、阅读、旅游都可以,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在孩子做错事悄悄看你脸色的时候,家长要以平和的姿态对待孩子,跟孩子说没关系,与孩子一起解决难题,时间久了,孩子就会有所改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