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十五年间,曾被错估的瓷器艺术品

 鹰击长空186 2020-07-19

虽然华人收藏古董的时间较早,但是真正在华人古董收藏圈中起到市场影响作用的,应当是从苏富比在香港成立的1973年算起,至今已正好35年。在这35年内,香港苏富比与15年之后成立的香港佳士得上拍了大量中国古代艺术品,尤其以中国古代瓷器为多。许多精品由他们发现并推荐给全世界,也让世界认识到中国古代艺术品的珍贵价值。

三十五年间购买力的变化讲到价值,最通用、最模糊的参考标准即是拍卖价格。然而,瓷器的价值能够影响到瓷器拍卖成交的价格,瓷器拍卖成交的价格却并不能真实地反映瓷器的价值。因此,对比35年来香港苏富比和香港佳士得所上拍的大量精品,笔者发现,其中有许多拍品的价格曾经被低估或热捧过,其拍卖成交价格不能完全反映出瓷器的价值。

在讲到这些精品拍卖成交价格对比之前,我们要先说明这35年内同等货币购买力的变化情况。我们不能仅用拍卖成交的数字进行对比,以前一些评论者在评价某瓷器的升值空间时,往往只从数字到数字进行差额计算,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因为在近三十余年内,世界经济高速发展,同等货币的购买力也随之变化。

三十五年间,曾被错估的瓷器艺术品

例如,1973年一万港币所能购买的货物,而在35年后的今天,我们却要用超过数倍,甚至数十倍的价钱才能购得。同样,十数年前100万港币成交的某件古董,再在这十数年之后以500万元成交,那么从数字本身上看,此件古董升值了五倍,然而考虑到购买力的问题,我们也许会发现,此件古董却贬值了5倍;

因此,本文在这此上拍瓷器前后成交价格的对比之前先要搞清这个问题,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一个公开的资料显示35年间,港币和人民币到底升值了多少。因此,笔者只能以同一类型的事物前后之前的价格进行对比参照。以香港太古城的楼价为例,据资料显示,1973年香港太古城楼价在每平米1000元左右,1980年香港太古城楼价涨到3000元每平米,其间上涨了近两倍有余,而到了1997年,香港房地产市场最红火的时候,升至9万港元每平米,高出1980年近三十倍;然而在2003年这个价格降到了2.8万港元每平米,仍高出1980年近十倍。

而至今,香港太古房价涨到6万港元每平米,仍高出1980年近二十倍,而与1973相比仍高出近四十倍。如果考虑到其他因素制约,在35年间,香港地区同样货币的购买力降低了10-15倍。1980年至今,购买力降低了近十倍。同样,同等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在内陆则更为明显,有资料显示,从1978年至今的30年间,内陆同等货币的购买力下降了近四十倍,而1993年至今的15年间,同等货币的购买力下降了十倍左右。

曾经被低估的清代彩瓷在1973年之前的古玩市场中,古玩行家都较注重于古董的年份,因此,苏富比在香港正式成立香港苏富比之前,古玩行中较为偏好于青铜器和清之前的古画和瓷器,清三代瓷器虽有重视但不及海外藏家。

因此当年故宫文物南迁之时,国民政府所带出的文物大多以青铜器、书画和清之前的瓷器及少量的清三代瓷器(包括大部分的珐琅彩瓷)为主,其他的清代文物虽有涉及,但不及清之前文物之丰。例如,目前台北故宫中就没有清代龙袍。

三十五年间,曾被错估的瓷器艺术品

在瓷器方面,古玩行的玩家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宋代五大名窑以及明代瓷器上面。虽然珐琅彩瓷器也受追捧,但毕竟珐琅彩瓷流出宫的数量有限,所以收藏群体并不大。在对待粉彩瓷器上,明显不及明代瓷器。

因此,在香港苏富比成立之后的前20年里,古玩行的爱好一直如此,直到2002年张永珍女士于香港苏富比以4200万港元购得了清雍正粉彩福寿纹橄榄瓶后,粉彩瓷的市场价位才在市场上不断走高。同件或同类拍品前后上拍的成交价格对比,笔者发现,在这前20年里,大多数清代彩瓷的价位都较低,流拍率也较高,尤其是清代粉彩瓷。例如,在1979年11月份的香港苏富比拍卖中,一件拍品号为239的清乾隆粉彩花蝶纹如意双耳葫芦瓶仅以55万港元成交;

此后,此件拍品于2000年4月30日再次在香港苏富比上拍,拍品号为589号,最终以3304.5万港币成交,被Eskcnazi买走。而在同一天的拍卖场上拍出的另一件轰动内陆的拍品清乾隆粉彩六角套瓶以2094.7万港元被北京市文物公司竞得,超过估价五倍以上。现收藏于首都博物馆。然而此拍品在1988年3月份的香港苏富比春拍中,拍品号为272号,最终仅以187万港元成交。虽然此拍品在2000年被以天价购入,在当时其是否值此价格的争议也较大,但是从目前来看,其在当年成交价格依然是较低的。

在2006年的中国嘉德春拍中一件回流的清乾隆粉彩开光八仙过海图盘口瓶估价在500-700万元,却最终拍出了5280万元,成为目前粉彩瓷器成交价格的第一名。此件拍品与当年的清乾隆粉彩六角套瓶相比,艺术价值远远低于后者。

因此,参考其他因素,如果此清乾隆粉彩六角套瓶再次出现在拍卖场,其市价将会超过1亿元。此外,在香港苏富比曾经拍过的很多精品都多次在其公司上拍过。1978年香港苏富比11月份的春拍中,编号为363的一对清乾隆墨地绿彩水仙花石纹盘上拍,只成交了19.8万元。而在2006年香港苏富比4月春拍中,一件编号1520的清乾隆黑地绿彩缠枝花卉八吉祥纹开光式双喜图大盘以1437.4万元成交。

不仅这些常规的粉彩瓷器在这些年成交价格较低,不受重视,其他一些风格的粉彩瓷器的市场价格也被低估。例如清三代时期的一些带有外来风格的瓷器也不被重视。例如清三代时期的巴洛克风格瓷器(本刊2007年第7期中有详细报道),在今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一件清雍正柠檬黄地粉彩浮雕花鸟宝瓶纹六方瓶在拍卖中由香港古董商翟健民先生以2272万港元标得,远远高于原先800万港元的估计。然而,此器上次出现,应当是在1982年11月9日的香港苏富比拍卖,编号为291号,此器仅以25万港元成交。至今相隔25年,如果考虑到购买力的问题,此拍品的价格仍上涨了数十倍之多。

除了粉彩瓷器不受重视之外,在10年之前,珐琅彩瓷的市场价格也并不高,市场价位与当时的一些主流拍品相比,仍相差较多。在去年11月28日,香港佳士得推出了香港著名收藏家张宗宪收藏的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碗以1.5亿港元成交,创造了清代瓷器之冠,而此件拍品之前于1985年3月份香港苏富比春拍上拍时以110万港元成交,与如今的1.5亿港元相比,即使考虑到购买力的问题,其价格也上涨了近百倍。

三十五年间,曾被错估的瓷器艺术品

在前20年里,其他的清代彩瓷价位也不高,例如,在今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出现的清雍正斗彩水波寿石团花纹天球瓶以3081万元成交,创下了斗彩瓷器拍卖成交的纪录。然而,此拍品在1978年香港苏富比3月份的春拍中推出时,仅以13.2万元成交,对比前后价格,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当时彩瓷的市场地位。

纵观瓷器市场,粉彩瓷器市场的起步是在10年之内,纵观近10年内拍卖成交结果,粉彩瓷的高价位拍品都出现在近10年。截至2007年7月1日,有据可查的成交过千万元的粉彩瓷器中有23件之多,然而这些拍品大多是在2002年之后成交的。只有清乾隆粉彩六角套瓶和清乾隆粉彩花蝶纹如意双耳葫芦瓶是在2000年成交的。

从不认可到认可,在这30年里,投资清代彩瓷让许多收藏家成为了收藏界的大腕。虽然当时这些粉彩瓷在拍卖公司中出现时的成交价格不高,但大多仍作为拍卖公司的主打。在当时这些拍品的成交并不好,也正是靠这些拍卖公司的努力,清代彩瓷才有今天的市场地位。但与珐琅彩瓷器的天价相比,清三代粉彩瓷的市场价位在未来还将会有所提高。市场颠倒的明早期青花瓷器明代早期青花瓷与粉彩瓷的境况完全不同,粉彩瓷器价位是在早期被低估,而明早期青花瓷的市场却是在近10年来才走低的。

在早期的20年中,明早期青花瓷器在每场拍卖中都是焦点,其成交价位也能很好地反映其本身的价值。然而在近十几年里,明代青花瓷的价位开始变得不对称,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市场开始被收藏界所遗忘。其整体价位甚至与十几年前相比,下降了数倍。以明早期常见的青花大盘为例,在近两三年间,明早期青花大盘的价格大约在百万元左右,然而在早期,这明永乐的青花大盘亦达到了百万元。1980年,香港苏富比在3月份的春拍中以68.2万港元拍出了一件编号为42的明永乐一把莲大盘;在1989年,香港苏富比3月份的春拍中,编号为17号的一件明永乐缠枝莲纹大盘已拍出了154万港元的高价。然而,在近年的拍卖中,明代永乐一把莲大盘的拍卖价格仍在100万左右,而明代永乐缠枝莲纹大盘的拍卖价格在200万元左右,时隔二十余年,明代早期的青花瓷大盘的价格应当不是涨,而是跌,而且下跌了数倍之多。

不仅明早期青花大盘的市场价位如此,其他明早期的青花瓷器也是如此。以目前市场中较为受欢迎的抱月瓶为例。在去年北京翰海春拍和香港佳士得秋拍中,都推出了明永乐青花宝相花抱月瓶,最终成交价都在1600万左右,然而在十多年前,这一类拍品的价位已在500万元左右。在1986年香港苏富比11月份的秋拍中,编号为34号的一件明永乐青花云龙纹绶带扁壶(注:绶带扁壶即抱月瓶,下同)以715万港元成交。而在1992年的香港苏富比3月份春拍中,一编号为24的一件明永乐青花轮花绶带扁壶成交了550万港元。

通过对比发现,如果考虑购买力的问题,此类扁壶的价格同样也是贬值的。再以明代早期常见的洗为例,此类拍品在市场中亦是弥足珍贵,市场价位较高。

目前明代永乐青花瓷的拍卖纪录仍然是由香港佳士得2004年4月份春拍以4340万元成交的明永乐青花内外底龙戏珠纹棱口洗所保持着。而在这一年的秋拍中,香港佳士得上拍的一件明永乐青花“龙凤呈祥”棱口洗2980.7万元成交,随后,2005年10份香港苏富比秋拍中推出的明宣德青花云龙纹葵口洗同样以2980.7万元成交。

三十五年间,曾被错估的瓷器艺术品

虽然这些拍品成交的价位不低,然而,在1989年左右,明早期棱口洗的价位已达到了千万港元,例如,1988年11月份的香港苏富比秋拍中,编号117的一件明宣德青花龙纹棱口洗即以792万港元成交,在第二年的香港苏富比秋拍中,另一件编号为18的15世纪青花龙纹棱口洗成交了1122万港元.然而在十数年之后,此类拍品的最高价位仅拍出了4340万元,其价格依然是并非上涨,而是下跌了。

近年来,明代瓷器市场行情下跌是有目共睹的,虽然香港苏富比在去年曾推出过一个明代宫廷专场,试图提高明代艺术品的市场价位。虽然在去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此专场成交尚可,一些重量级的拍品也拍出了应有的价位,但是与其真实的价值仍然相差很远。例如,此专场中主推的明永乐青花垂肩如意折枝瑞果纹盖罐,虽然全球存世不过三件,最终成交价也不过2980.7万元。

而在今春的古董拍卖中,不论内陆还是海外,明代青花瓷器的流拍率仍然很高,成交结果也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收藏家的审美观念有所转变,过于注重清代彩瓷而轻视明早期瓷器。再者,这也与近十年景德镇龙珠阁大量的明代御窑瓷器的出土有关。大量明代官窑瓷器的出土,让收藏界中明代官窑瓷器不再神秘,其市场价值迅速下滑。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随着内陆瓷器市场的火爆,元青花瓷器和明代瓷器当然也成为了高仿的首选。大批量的仿明代瓷器流入市场,真假难辨,这也让众多买家对明代瓷器失去了信心。

受大趋势影响,明代瓷器的市场价位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处于低迷状态,仍将被低估。明代瓷器不仅早期青花瓷器市场被轻视,其他类别的瓷器市场行情与清代彩瓷比,市场也有所下降。例如,嘉靖、万历两朝的五彩瓷器在早期的拍卖市场上也大受关注,市场价位也较高,虽然没有像青花瓷那样出现大跌现象,但市场升值力也不足。例如,在今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曾推出的一件明万历五彩瓜棱式花鸟纹提梁壶以1639万元成交,而此拍品曾出于1981年香港苏富比的3月份春拍中,当时拍品号为21号,成交了253万元。考虑到购买力的问题,目前的价格与之相比,基本与之持平。而这一时期的五彩瓷器总体来说价位有所上涨,但与清代粉彩瓷的升值相比,幅度仍然较小。

除了明早期青花瓷之外,高古瓷的市场也出现了同样尴尬的问题,尤其是宋代五大名窑的瓷器,早年古玩行对五大名窑的瓷器十很崇拜。因此,在当时的拍卖中出现了许多高价位的拍品出现。例如,在1989年,推出的“英国铁路退休基金会”所藏的宋官窑六棱洗以2200万港元成交,然而20年过去了,目前此拍品又价值几何呢?如果再次推出其价格是否能过亿元呢?没有人知道,但是,从目前海内外的市场来看,此件拍品的价位定然与当年价位不符。

三十五年间,曾被错估的瓷器艺术品

在这30年内,市场价位有被低估的瓷器,那当然也出现过被高估的瓷器。在瓷器收藏史上,明成化鸡缸杯历来都是收藏中的神话。从拍卖市场来看,明成化鸡缸杯首次为市场所关注是在1980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只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以528万港元成交,这件珍品曾属于香港古玩收藏家仇焱之,是其在1949年花千余港元购得的,现存于大英博物馆。1989年,属于仇氏旧藏的另一只成化斗彩鸡缸杯在苏富比再次突破中国瓷器拍卖价,以2917万港元被英国古董商购得。

近年来,明代的鸡缸杯在拍卖市场鲜有露面,这也使得香港佳士得在2000年秋拍时推出的清雍正斗彩鸡缸杯以180.5万港元成为了最高成交价。内陆的拍卖市场上,上海敬华在2004年春拍中曾推出过一对清乾隆粉彩鸡缸杯,成交价为77万元。它曾经在2001年上海敬华的秋拍中出现过,当时的成交价为61.6万元。

虽然明成化鸡缸杯没有在近十年内再次上拍,但从一个信息中可以发现,当年其市场价格确实存在着高估现象。除了当年被英国古董商以2917万港元购得的成化斗彩鸡缸杯之外,在近十年的拍卖场中,成化斗瓷器再也没有超出此价的拍品出现。在2003年香港苏富比10月份秋拍推出的一件明成化斗彩花卉纹高点头杯以1051万元成交,成为近10年来斗彩瓷器成交的最高价。

其后,2006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一件明万历斗彩葡萄纹高足杯以962.6万元成交;在同一年的香港佳士得秋拍中,一件明成化斗彩果树双禽纹高足杯以725万元成交。考虑购买力的变化和其他原因,明成化鸡缸杯的价格显然是高估了的,其再次推出时能否成交过亿还是未知之数。通过三十余年来瓷器拍卖市场的风云变幻,可以看出,某类瓷器市场的变化是有大趋势存在的。在投资时一定要注重综观全局,以求准确地把握瓷器市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