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日报|“妙校长是好人”(援疆手记)

 缪不可言行知录 2020-07-19
【题记】
能力是什么?阿基里斯曾说过:“能力是在需要与环境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表达需要提供了一个途径。”
通俗地理解,其实能力就是因需要而产生的,你只要有需要,你就有机会获取能力。

一天,上班后不久,手机上收到赵老师发来的一幅截图,上面是有个学生在门框上歪歪扭扭写了一行字:妙校长是好人。
我看着图片想:这个“妙校长”是指我吗?孩子是不是不知道“缪”怎么写,才写成“妙”了?为什么要写这个呢?带着疑惑,我问道:“写在哪里的,擦掉吧,不能乱涂乱写。”赵老师回复说:“我发现后没擦,他是写在一个小区的门面房上。”我回道:“我以为在学校呢,这倒是蛮有意思的事情。”赵老师应着:“准是哪个孩子,被你温柔地说教了一番,才恍然大悟吧。”“这样看来,倒是一个善良的孩子……”我一边回答,一边也在回想是哪个孩子做了这件事呢。 

虽然想不出孩子是谁,但这段对话却把我拉入深深的回忆中。
来到霍尔果斯市丝路小学做校长,没想到最棘手的竟然是学生的日常行动习惯。由于地域原因,不少孩子身上还留有牧民子弟的“痕迹”:广阔草原乱扔点垃圾、讲几句粗犷语不算什么,推演到学校则是乱扔纸屑、说话不文明的现象司空见惯。对于这些,光着急是没用的,应当老老实实承认“教育是慢的艺术”!但我们并没有懈怠,而是和老师们上下一心,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努力改变孩子们的言行,使他们变得更卫生、更整洁、更文明、更有礼仪。
日常在校园里巡视,如果遇到孩子扔纸扔果皮,我不是大声呵责,而是邀请乱扔纸屑果皮的孩子,与我一起弯下腰来捡拾;不仅捡拾自己扔下的,还要捡拾周边其他人扔下的。我想用自己的这一举动感染每一位师生,让他们知道:学校整洁并不难,弯下腰来捡一捡;既讲卫生又健身,健康快乐美家园。
再接着,“大拇指点赞行动”开始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每个人(学生、老师、家长)都要为同学们在行为习惯上的每一点进步点赞!不管哪个同学在行为习惯有进步的,均可拿到“大拇指”。学校大队部还成立了“大拇指超市”,同学们可以用它来兑换不同等级的奖品。同时,大拇指积累多少也是学生获得校园“××之星”的重要依据。
渐渐地,主动捡拾垃圾的多了,主动与老师、长辈问好的人也多了。
如今,走进丝路小学,一股清新的德育新风扑面而来:教室里传来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课间,同学们活跃在一带一路文化墙、经典传统文化墙、红色基因文化墙;学生见到老师彬彬有礼地问好,老师见到学生亦给予关心问候,让人感觉整个校园充满温馨、充满友爱。
“去以自己的火点燃别人的火,去以心发现心”(何其芳诗)。我愿把“妙校长是好人”作为今后教育生活的座右铭,让这一童声稚语时时提醒我们如何教书与怎样育人。
【备注】本文发表于《苏州日报》202023B03版“缤纷天地”,下面是原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