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急躁成为常态,平静便是救赎

 舒山有鹿 2020-07-19
关注墨冕,让我成为你的专属小太阳吧
墨冕寄语

急躁的社会,急躁的步伐,你我大多数都是想急于得到结果的人,可越急躁,则越是让自己找不着方向。那何不把心放静,眼观全局呢?






对于“静”“稳”“忙”“忍”这四个字,有一个有趣的现象:

“静”中藏有一个“争”字;

“稳”中藏着一个“急”字;

“忙”中藏着一个“亡”字;

“忍”中藏着一个“刀”字。

在这四个字中,我们明白了一些道理:越想争,则心越要静;越急则心越要稳;越忙则越要照顾好自己;越忍则越要看清事态。

忙则生乱,急则生祸。做事情快一点并不是坏事,因为拖拉地做事总是散乱不堪。

但我们的心则不能过于急忙,很多时候我们着急的心只是多了一丝热血沸腾,却少了一种看清事情本身的理智。




在这个时代环境中,急躁仿佛成了我们这个社会的普遍现象,无论是谁,都为了效率和时间赛跑。

然而,高效率和急躁并不是一回事,做事雷厉风行和急躁也不能等同而论。急躁的过程,只是理智和冲动的较量。

我们都喜欢做事有效率有质量,但盲目的急躁只会让效率更低,让质量更差,让过程更加紊乱。

就好比一个准备冲刺考试的学生一样,他要做的是每天保持一定的压力感和学习刷题的紧迫感,但这种紧迫感只是一种对学习效率的推动。

相反,如果过于急躁,那么谁能静得下心来去阅读文字,去仔细计算呢?谁又能放松心态从容应考呢?这样的急躁只会让心理防线一触即溃,甚至让原本好的结果大失所望。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到: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诸葛亮一直在强调“静”对事情发展的作用。因此,没有一份平静心态,多少只会是自乱阵脚,影响事情的发展。

这一点在小说《三国演义》的“空城计”中显现得淋漓尽致。面对司马懿十五万大军,所有人都在收拾车马急着逃亡。

只有诸葛亮十分平静地在心里揣度着司马懿的心理状态和所处的朝中环境。这才留下小说中“瑶琴三尺胜雄师”的美名。

有时候的“静”并不是把行动停止下来,而是在原本急忙的行动基础上,安抚冲动的思想,让理智去代替冲动。




我们都听过这样一句话: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急躁只是强化了我们追求结果的那份更冲动的心思,它并不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有益的提升。

所谓的“难以坚持”往往就是这个方面,不是我们不能坚持,而是我们急于看到结果。当我们怀着这种心态再往前看的时候发现前路确实遥远,便让心灵有所退让。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罗马也并非一天所能建成的。“拔苗助长”式的着急,只会让根基不牢,以致于前功尽弃。

所以,不妨在急于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告诉自己,谨慎点,平静点,再乐观点。有一种力量是平静对冲动的安抚,就像是春雨一般,滋润干燥的大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