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郁症、抑郁症,在这个物欲横流竞争激烈的时代,总有一个所谓的“异类”似乎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他们被贴上各种标签,为什么躁郁症是天才?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死于抑郁症?《奇葩大会》上一位名叫刘可乐的女孩分享了自己的一段真实经历,她的故事,带我们了解了躁郁症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 在《奇葩大会》第二季的一期节目中,刘可乐并没有讲述自己遇到的奇葩故事,而是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自己在高三年级患躁郁症的经历,与大家一起探寻人生的意义,没想到节目播出以后,她迅速走红,她的演讲视频甚至打动了高晓松,现场高晓松大赞,这一段演讲的原文放在任何一个文学作品集里都会是很优秀的! 在介绍刘可乐之前,先来了解一下躁郁症到底是一种什么疾病,它和抑郁症有何不同,为什么有人说躁郁症是天才? 躁郁症,专业学名,双相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英文名称为Bipolar Disorder(BP),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 刘可乐形容躁郁症的状态,是冰火两重天的体验,一会儿非常想死,一会儿又走上世界之巅,是别人完全无法理解状态。 躁郁症和抑郁症不同,患者不仅会抑郁,而且还会变的疯狂,与单相抑郁相比,双相抑郁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反复发作较频繁发作特点可以分为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 而长期患有这个疾病的人,可能会情绪的不稳定性、易激惹、睡眠增加、肥胖、注意力不集中、产生更多的自杀观念等。 有人说,只有智商是150以上的人才会得这个病,比如丘吉尔、梵高,他们都是天才,但是或许更多的人不知道的是,躁郁症患者遭受的痛苦,但是在刘可乐的演讲当中,感受不到负面的压抑,更多的是满满的正能量和阳光。 《奇葩大会》刘可乐演讲的主题是“其实我们都有病”,我们来盘点一下其中的一些比较经典句子: 1、“世界上设置了那么多条条框框,而我们不必格格都入” 2、“那意义的意义是什么呢?” 3、追求意义本身就是一件多么荒谬的事情,而活着本身也是多么荒谬一件事情,所以活着本身也就是意义本身。 4、我并不是要质疑这一切,而是我太懂得那种感受,所以我才想要说即便是那样的时刻,你也不要放弃你内心的力量;脆弱也许是软肋,但也可能是你的出口,所以不要抗拒它,拥抱它。 5、苦难本身并不是财富,痛苦本身并没有什么可值得歌颂的,我们对苦难的反击和反思那才是价值所在,即便反击过后我们还仅仅是个生活的幸存者;这也是为什么我特别喜欢那个比喻“人生就好像你手里捧着一盏水一样,然后你看着他一直在漏,你所做的也只是能让它漏的慢一点而已,所以我承认我可能过不好这人生,我承认可能我所有的努力都只是完成了平凡的生活,或许这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吧。 刘可乐资料背景揭秘: 刘可乐,女,24岁,金牛座,目前是东七门作者,公司是米未传媒。 微博昵称:刘可乐有个蛋 所在地:北京朝阳区 性取向:双性恋 感情状况:单身 生日:5月4日 公司:米未传媒 职位:东七门作者 高三得躁郁症,因此“旷课”一年,不愿复读直接高考,于是去了北京化工大念英文,好比去美国学中国功夫。刘可乐自己的话来说,她是一个“非自由撰稿人”。 其实她是东七门的短视频作者,现在她做的《可乐说》,已经拥有了稳固的粉丝基础,独特的风格和观点让粉丝们纷纷表示“直戳人心”,尤其是“一元出租自己”的行为,也让她接触了很多有故事的人,经历了许多有意思的事情。 刘可乐的求学历程也很丰富,参加羽毛球校队辩论队模拟联合国,去加州伯克利大学交换念社会历史学课程,去香港大学念艺术人文课程,参加哈佛的实习项目,在香港街头推销保险,在纽约做田野调查,生活中在学习滑雪和冲浪——这此间遇到的百态人生,对自己影响很大。 看完刘可乐的一段演讲和她的经历,我们终于明白为什么躁郁症是天才,其实不管是抑郁症还是躁郁症,只有身在其中才能体会到它的痛苦,但是正如刘可乐说的那样,苦难本身并不是财富,但是我们和苦难斗争的过程当中得到的成长和感悟或许才是真正的财富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