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发现国宝级文物, 经鉴定值2500万, 中国大妈: 我做的, 80元一个

 fxiaog 2020-07-19

点击加载图片

有句话说“乱世买黄金,盛世买藏品”,随着近些年一些文物纪录片如《如果国宝会说话》,还有鉴宝节目走进大众的视线,人们更多地了解到文物背后的故事,相信也有很多人跃跃欲试,说不定自家哪个自爷爷辈儿就在用的碗就是件价值连城的文物呢。

鉴宝这件事儿也不是容易的,要是把真的鉴别成了假的,可背负着巨大的损失,无论是持宝人还是国家,因为文物只会越来越少,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是一段历史与工艺的传奇。可要是把假的鉴别成了真的,那也是令人啼笑皆非了,不过这事还真发生过。

日本鉴宝团发现“第四只曜变天目碗”

《开运鉴宝团》是开播于1994年4月19日的一个日本鉴宝节目,因为2016年鉴别的一只碗彻底火了起来。

2016年12月20日,一个名叫桥本浩司的男子带来一只茶碗,并透露说这是他的曾祖父于明治时代从战国武士三好长庆的子孙处购买得来的。

点击加载图片

他认为这只碗与之前的三件国宝极为相似,所以来鉴定一下。鉴宝师岛诚之助一番察看后表示这只碗确实是曜变天目碗,是国宝级的文物。

什么是曜变天目碗呢?这是起源于宋代建盏县的黑釉碗,是用来斗茶的。这种碗的表面黑瓷烧制后焕发出黄、绿、蓝、紫等彩光。表面结晶为褐色圆点,外圈以银蓝光晕包围,如日月食的曜环,也因此得曜变天目这个名字。

这种碗存世不多,是因为它极尽华丽绚烂,为崇尚素洁、清雅审美的宋人不取。加上曜变瓷的工艺极难,后也渐渐失传了。

曜变天目茶碗后成了南宋的传世孤品,渐渐漂洋过海到了日本,日本人以“碗中宇宙”来形容它,确实,这种碗因为窑变而形成的的花纹就如人置身于宁静蔚蓝的大海,抬头却望见了璀璨的星空。这只碗虽然只有12厘米高,但却让人仿佛从碗中窥探见了浩渺的宇宙。

曜变天目碗本就为数稀少,到了日本后成为王公贵族们争相追捧的宝物。三菱总裁岩崎小弥太就得到一只,但是他一直将其视为天下名器,自己不配使用,于是他一生也没有用这只碗喝过茶。

点击加载图片

当时这只碗在鉴宝节目中被估价2500万,而后一个日本陶瓷制造大师还说:就2500万?这样的碗有多少给我来多少,我全买了!”可见这只碗的价值之高。结果一年后,令世人震惊的是鉴宝遭打脸了。

中国大妈:我做的,卖80块

一年之后的某个中午,中国大妈李欣红正在吃午饭呢,她收到朋友发来的一条视频,打开一看,正是《开运鉴宝团》关于曜变天目碗的那一期。大妈一眼就认出来了,这不是我做的吗?当年做了一万只呢,卖80块钱一个,如今可能价钱涨了,可也不至于几千万吧!

后来日本鉴宝师得知此事还不相信,坚持认定自己不可能看走眼。当李欣红给他指出碗底有她名字的小标记,专家的表情都呆滞了。而后连忙改口夸赞说这位女陶艺家手艺精湛,太令人佩服了。

原来这只碗是李欣红当学徒的时候做的,当年她在福建陶瓷厂打工,跟着师傅学习陶艺。她听说了家乡曜变天目碗的辉煌历史后决心刻苦专研,一定要把碗复原出来。

点击加载图片

当时也有很多福建制瓷专家一直在研究黑釉的窑变,以期能够恢复先辈的高超烧制技术,可是成品却相差甚远。于是很多人认为这种窑变是偶然因素,并非人为可以控制的,仅存的那三只曜变天目碗应该就是同一批烧制的巧合之作。

但是李欣红就是有一股钻劲,1988年她就花天价800块钱买了一本书,叫《宋元陶瓷大全》,小学毕业的她还买来一本新华字典,如饥似渴地了解关于陶瓷制作技术的知识。

通过日夜辛苦钻研,她终于在1993年烧制出第一个油滴,成为创始人。但是碗上的花纹是画出来的,称为蝴蝶盏,并不是天然的曜变。

后来她陆陆续续做了一万多个蝴蝶盏,但都是明卖工艺品,价格百十来块只图赚点薄利。所以当她看到日本的鉴宝节目时很震惊,本来想产品卖出去了就无权干涉,但她还是出了一个澄清视频,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建盏。“如果稍微了解一下建盏,就能够识别出来,也就不会发生什么第四只曜变的事了”。

点击加载图片

二十多年来李欣红依然坚守用宋代的烧窑制瓷原料,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除了蝴蝶盏还开发出了兔毫、鹧鸪斑、天目叶等十余种产品。

2007年她开了一家建盏专卖店,属建阳古街第一家,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这就不难解释后来的鉴宝事件,至于持宝人讲述关于碗的来历自然就是利益熏心编造的了。

但是李欣红一直梦寐着烧一只与宋代相同的曜变,2014年李欣红的儿子卢毅从日本留学回来,陪同母亲为恢复建盏技术而努力。

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随着工业化时代的来临,机器给传统手工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都在追求高效量产的同时却忽略了手艺的传承。中国传统手工艺都在渐渐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

被誉为国礼专业户的景泰蓝,学名铜盘掐丝珐琅,若不是民国才女林徽因的奔走呼吁,恐怕也绝迹了。还有各地方的刺绣艺术如湘绣、苗绣,以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著称而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却也苦于无人继承。

点击加载图片

还有很多盏这样的陶瓷烧制技术,已经慢慢失传。传统手工艺亟待像李欣红这样去深深研究先辈们艺术结晶的匠人,也需要更多像卢毅这样的青年人回到家乡继承祖辈的手艺,并用现代工艺和市场经营带给传统工艺以新的活力。

更需要国家和社会的保护,如果将当地文化遗产注入新式教育,那么远去的文明也将重新走入人们的生活,也就不会发生日本的鉴宝乌龙事件,不会让一些投机分子以假货欺骗众人的眼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