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国元红色题材纪实作品《黎明的微光》研讨会发言摘要

 寻梦向天歌 2020-07-19


为了弘扬红色革命精神,推进全市红色题材文艺创作,4月15日,由陇南市文联、陇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张国元红色题材纪实作品《黎明的微光》研讨会”在陇南市武都区举行。

黎明的微光
封面

《黎明的微光》主要以“西固起义”为素材,通过真实的人和事,塑造了西固县(现舟曲县,原属陇南管辖)军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张国元,男,甘肃省临洮县人。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陇南市科技局退休干部。已出版《恬静的河》《相思依旧》《飘飞的思绪》《生命的承诺》《山乡情歌》《沙枣情》《洮水行吟》《走过情感的沼泽》等九部作品集。


蔡勤学(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国元是我们同学中的一位才子,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读高中时,他就写了不少的散文和短篇小说。上大学后,由于文采出众,被《师大学报》聘为记者,曾发表了大量的优秀稿件,其中“甘南民变始末记”一文最为突出,洋洋洒洒一万二千多字,把三十年代发生在甘肃南部的一次农民暴动,真实地反映了出来,该文被甘肃省政协文史资料室收藏。他长于摄影,立足生活,创作了不少佳作。其中《心声》《哈达之光》等艺术作品被《甘肃画报》《兰州青年报》《甘肃教育》等报刊杂志采用。参加工作后,在繁忙的政务之余,仍勤奋学习,博览古今,笔耕不辍,将祖国大地上的山光水色,风烟月露,物华天宝,历史文化,亲情至爱等所感所悟,用诗歌、散文、小说的形式,抒之于笔端,发于报刊,日就月将,成绩斐然,十多年来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诗歌、散文二百多篇(首),并出版了诗集《沙枣情》《洮水行吟》,民歌集《山乡情歌》,散文集《相思依旧》《飘飞的思绪》《恬静的河》《生命的承诺》,长篇小说《走过情感的沼泽》等八本书。

《黎明的微光》以“西固起义”为题材,歌颂了中共陇南地下党和起义军民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

“西固起义”发生在我省的西固县(现属舟曲县和宕昌县),是一九四九年,在中共陇南地下党的领导下,西固县军民摆脱国民党反动统治,在县长孙铁峰的率领下,高举义旗,投身到人民怀抱的一次革命行动,是甘肃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

如何把这一事件,用文学的形式真实地反映出来,是一个作家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的体现。

正是基于这一点,国元同志追溯历史,从尘封已久的史志中寻找闪光的素材,谱写成时代的新篇章,来激励读者。于是,他不辞辛苦,爬山涉水,多次去舟曲县和宕昌县采访,寻找遗迹,采访当事人,查阅资料,历时三载,终于完成了《黎明的微光》一书。

《黎明的微光》共十六章,二十多万字,篇首一开始,作者首先从解放前夕的全国形势写起,为全书拉开了故事的序幕。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没有虚构,没有说教,以真实的笔触,通过翔实的资料,客观地描写了我解放大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西北战场的国民党军队,先后解放了天水、兰州、西宁等重镇。致使国民党川、陕、甘边区的残军从西安仓皇出逃至陕西汉中一带。为加强陇南防务,阻止解放大军入川,国名党军政长官公署主任胡宗南于一九四九年七月组建了陇南分署,委派秘书长赵龙文为分署主任。坐镇武都,统揽一切军政大权,重新部署防线,企图凭借陇南的崇山峻岭,据险扼守,控制甘肃通往四川的战略要道,阻止解放大军入川的过程。并让本书的主人公孙铁峰从胡宗南和赵文龙的谈话中自然而然的出场,顺理成章。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把自己深沉的感情透过艺术形象传达给读者,使读者与作者之间形成情感的交流,构成了令人神驰的意境,使读者在那广阔的联想空间中,深刻地感受《黎明的微光》中英雄们英勇顽强的战斗事迹。尤其是写到王丕显送起义书,孙铁峰回忆在中条山参战,与倭寇进行战斗及狱中结识要海良等等章节,栩栩如生,读后令人难忘。

文学作品的创作,题材虽有大有小,并无高低贵贱之分,能否成为精品,不在于作家艺术技巧的高下,而在于作品是否有良知和责任心。作为一个当代的作家,就要通过自己的作品,去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去塑造美好的灵魂。

《黎明的微光》凝结着国元同志的心血,他的这一成果,无疑是一本用中共陇南地下党的丰功伟绩激励人、教育人、启迪人的宝贵资料,是一部集历史与文学为一炉,资料性和通俗性于一体的历史纪实作品,是当前进行爱国主义和热爱家乡教育不可多得的作品,极有存史、借鉴的史料价值,对深入了解我地下党在陇南艰苦对敌斗争的事迹,激励后辈热爱家乡,必将裨益桑梓。

 

刘可通(甘肃省文史馆原馆员):

百二十年前,甲午殇思,国仇家恨,直引清末、民国时期,武都志士仁人,弃文学武,投笔从戎。先后有马街樊政考入北京陆军讲武堂,参加同盟会。两水王宗贺考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二期学习骑科。角弓王会海投奔孙中山麾下,参加辛亥革命。城关回民花湛露投奔黄钺,其子花廷黻投考武昌陆军学堂,参加同盟会。王宗贺后,考入保定军官学校六期者,有蒲池刘元凯、城关潘发苏、田宝鋆、外纳马惠南、两水王咸一、尚其蔼。在校或学步、骑、炮诸科军事学科。继有两水庞沛霖从戎冯玉祥部。池坝孙铁峰考入天水陇南军事学校。他们在北伐征战,尤其在民族存亡关头,抗击侵略者的爱国精神,激励代代后人。

孙铁峰浴血奋战中条山,抗倭卫国, 铁骨铮铮,直扫倭蛮,身负重伤,嘉奖晋级为中央军80军165师495团上校团长。后辗转任职西固县长,审时度势,毅然抉择于1949年10月,率军民发起“西固起义”。 西固、武都彼此呼应,遥相鼓荡,推进了和平解放。其人虽瞑,功在千秋。“西固起义”亦给党史、文史探究者,以及文艺工作者,留下了珍贵的史料和丰富的创作题材。

张国元先生从业之余,抱着对孙铁峰前贤的尊崇及对陇南地下党的诚敬,以“西固起义”这一甘肃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撰成近20万字,图文并茂的纪实作品——《黎明的微光》。

全书共分十六章。首写全国解放形势,胡宗南派赵龙文赴武任绥靖公署主任,筹谋负隅顽抗,召开有孙铁峰参加的军事会议。会后,地下党与孙商议暴动,被人告密,赵龙文防范孙,支使其去西固任县长的背景。接着写孙铁峰武都会晤并营救王锐青脱险及王锐青只身西固,同孙忆抗日往事,情深交融。这次会见,为地下党策反,及孙深明大义准备起义做了铺垫。继写陈子平未与地下党联络,两水起义惨败。孙转移陈去礼县,及派尚维周密见王锐青,王批准孙、周等五人,加入中共地下党组织的过程。赵龙文疑孙投共,电令其来武开会,孙同学作证释嫌后,得返西固。孙在龙山寺宣布起义,授命王丕显将起义书,送达解放军的过程。中间插述解放军派任科长带兵剿灭顽固敌首李惠民一个连,李惠民攻打西古城,孙铁峰率起义部队翻山越岭,奔赴宕昌,受到解放军欢迎的场面。作品最后写了孙铁峰定计夹攻大川、两河口守敌,扫除障碍后,随军东进解放武都的情景。

国元为言情记事,生动真实,人物形象鲜明,语言贴切,符合个性心理,历史背景和典型环境吻合。三年时间,倾力于走访孙铁峰家属、子女、同事,收集口碑资料,查阅了大量地方文献资料,相互印证,去伪存真,在复杂事件穿插错综中,梳理出合乎逻辑关系的义举主线。凸现了孙铁峰不畏险恶,冷峻严谨,临大事从容果断,主动靠拢地下共产党,共商举义大事,善于团结知识分子和关心属下、民众,向往黎明的曙光,成功举义的军事谋略,及配合解放大军东进解放武都的历史事件。

作品所涉甘南工委地下党主要负责人王锐青、策划两水起义的陈子平、参与共商起义的尚佐周、沈容海、房存义、王玺、王丕显、尚维周等,国民党军队残部顽固分子李惠民、负隅顽抗的赵龙文极具个性特点。

张国元先生,倾注心血,谋篇成书。殚精竭虑,掬诚肺腑之情,毕见洋洋洒洒,20万言之《黎明的微光》。余赠宋神宗“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之语,持以作评。

余家祖籍蒲池高家村咀台上,地缘切近池坝孙家磨,刘、孙两家情谊两世。民国廿六年十月十五日,余祖父刘元凯以少将参谋长职出征抗倭前,曾留照赠孙铁峰营长(此照片今存市档案馆)。伯父刘肇华、家父刘汉华年龄与孙相仿佛,惺惺相惜,乡谊情深。

天地有正气,浪花岂能淘尽英雄。余敬瞻孙铁峰前贤遗像,身躯伟岸,浓眉下目光炯炯,极见睿智。思其抗倭奴,举义旗,深悉民族大义,顿生敬畏仰慕之情。


夏青(市文联名誉主席):

关于西部起义这个事件,我在十多年前就有所接触。关于孙铁峰这个人,他的光辉业绩和历史贡献,我都有所了解。张国元通过几年努力写成了一部纪实文学,体例上里面基本没有虚构的成分,基本上都是历史的真实,当然,里面发展党员过程中的对话,那肯定都不是原话,但是也没有超出纪实的范围,所以,应该算是一部纪实文学。小说里面有虚构的人物,比如苏宝珊的《两当起义》,里面就有虚构的两个农民。刚才国元谈到出这本书时的艰辛,实际上,你这还算好的。中间有些周折,但总算顺利出版了,所以说你这个待遇还是相当不错的。我认识张国元已经三十多年了,可以说是很勤奋,也很执着,已经出版了9部,我跟前就有5、6部。在咱们陇南不能说数一数二,但也名列前茅。从七八十年代开始写作,能够坚持下来的人还真是不多了。写书、编杂志是很苦的一份差事,这本书写出来是很不容易的,别人帮不上忙,他的亲属也只能给你提供一些资料,他们如果没有给你提供,你只能到别的地方再去找,因此很艰难,我对国元同志四十年来的坚守表示钦佩。

 

高天佑(市政协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张国元先生是一位非常勤奋的作家,也是我市一位多产的作家。浏览他的新著《黎明的微光》,我觉得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眼光独到,选材新颖。在如今红色文化、红色旅游炙手可热的现实生活中,张国元先生选取了“西固起义”这一相对冷背、知者甚少的革命题材,无疑是对我省红色文化的挖掘与补充。众所周知,陇南市红色文化,以“两当兵变”“哈达铺会议”“徽成两康战役”为重点。虽然也有影响深远、可歌可泣的陇南地下党,但是关于此方面的资料与研究至今显得非常薄弱,不成系统。而《黎明的微光》以陇南籍人士、陇南地下党主要负责人之一孙铁峰为主线、为主角,比较全面而生动地续写了陇南地下党的革命行动与作为,无疑是对我市陇南地下党人物的一次文学塑造,具有文学和党史双重价值。

二、材料丰富,形象饱满。从建政至今,已经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陇南地下党当年的主要负责人,现在已经全部故去。如何塑造真实鲜活的历史人物,确实具有一定难度。为此,张国元先生利用工作、朋友关系和业余时间,对孙铁峰、王丕显、王锐青等革命前辈的子女做了采访,有的还交成了朋友。这就使他获得了大量一手和直接的素材,为该作品的顺利创作提供了必要条件。因此,主人公孙铁峰、王丕显、王锐青等人的经历、语言、性格,均显得真实可信,人物形象也就显得饱满生动,跃然纸上。

三、形式活泼,雅俗共赏。如何把严肃重大的红色题材转化为人民群众和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近年来已经有许多人在尝试。比如动漫、连环画、微电影、电视连续剧等。张国元先生选择了看似老套的小说形式,其实这也是普通读者最为乐意接受的形式,喜欢故事是人类的天性。特别创新之处在于,张国元先生以他出版散文、诗歌等图书的经验,有意增加了24幅照片;这些舟曲、武都、宕昌县城,以及中条山和陇南山地、峡谷等与战争战斗相关的图片,使得作为纪实作品的《黎明的微光》图文并臻,更加真实可亲,达到了雅俗共赏的效果。

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当然,《黎明的微光》也并非完美无缺,如果有再版的机会,或者二次创作,例如改编为电视剧的机缘,下面几点可供参考:一是书名涵义值得仔细推敲,现有名称是否有语义重复和不够给力之嫌?二是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和地方特色还没有充分彰显;三是矛盾冲突的设置与展开还不够十分戏剧化;四是历史材料的使用和融合还有待精巧处理。


 焦红原(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张国元纪实作品《黎明的微光》有几大特点:一是选题关注了本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黎明的微光》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陇南地下党组织策动“西固起义”为背景,以中共陇南地下党人孙铁峰为传主,第一次以这种文学体裁,全景式描写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也是本土作家——也是国内作家第一次以文学形式,关注这一事件。二是选材关注了陇南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陇南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陇南红色文化的热情关注,是近年来,陇南文学创作的一大亮点。继苏宝珊《两当兵变》、张永祥《铁血红旅》后,《黎明的微光》是第三部以陇南红色文化为主体的纪实作品,也可以说,陇南红色文化文学创作亦渐入佳境。三是创作手法大胆创新,别具一格。《黎明的微光》在创作前,作者不辞辛劳,多次到事件发生地走访调查,和传主亲属、事件知情人倾心交谈,最大限度获取第一手宝贵资料,使作品呈现出纪实与虚构相得益彰的艺术特色。存在问题:一是人物塑造还欠立体,人物思想转变、情绪变化还不够丰满;二是对传主及事件发生宏阔的历史背景交代还不够充分,期望作者再版时得以完善。


 
赵新平(宕昌县党史办副主任)

刚才,听了以上各位领导和前辈的发言,我也有感触,可以说,大家对《黎明的微光》的出版期待已久,众望所归。全书共十六章,近二十万字,详细描写了“西固起义”整个经过。通过认真的阅读,感到这本长篇红色题材纪实作品再现了甘肃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也就是民主革命时期陇南地下党和西固起义的历史。西固起义中孙铁峰是最关键的人物,他是武都城内厂院巷人,自幼饱读诗书,少年时期进入军校,从天水“陇南军事学校”毕业,历任国民党中央军的教官、营长、团长等职,人生经历坎坷,曾受牢狱之灾,后经仁人志士多方营救得以出狱。1949年6月初,甘肃省政府调派孙铁峰为西固县县长,到任后在陇南地下党的领导下,受到启发和帮助,通过与地下党负责同志王锐青的多次接触,迷途知返,认清了国民党鱼肉人民腐朽无能的本质,审时度势,积极响应全国大解放及革命形势的飞速发展,最终作了起义的准备。1949年11月1日,孙铁峰贴出布告,以正式通令向全县各乡镇宣布起义,全城人民,欢天喜地,推进了和平解放。书中通过真实的人和事,还原历史,再现孙铁峰发动西固起义,弃暗投明的英雄事迹,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国元老师为了收集第一手资料,多次到舟曲、宕昌寻访遗迹,查阅资料,采访当事人,历时三年才成书,吃了很多苦,流了很多汗,非常不易。这本书史料详实,人物塑造丰满生动,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令人神往,无论是从文学层面赏读也好,还是从党史宣传借鉴的角度考量也好,这本书都说出了我们心里最想说的话,最希望看到的文字,既是文学佳作,又是党史史料,是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历史教材。在这里,向国元老师表示衷心的祝贺!

国元老师曾在宕昌工作生活多年,在宕昌人的心目中,他就是我们宕昌人。多年来,他执著追求,勤奋学习,笔耕不辍,鼓励和带动了许多年轻人热爱文学,投身文学创作,营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而他自己更是收获颇丰,在此之前先后出版了诗集《沙枣情》、《洮水行吟》,民歌集《山乡情歌》,散文集《相思依旧》、《飘飞的思绪》、《恬静的河》、《生命的承诺》,和长篇小说《走过情感的沼泽》等八本书,用绚烂地笔墨描绘了祖国的秀丽风景,尤其对陇南的自然山川,物华天宝,人文历史更是情有独钟,抒发了内心的满腔挚爱和真情。

一个搞文学创作的人最不能缺少的就是真情,真情如玉,若谦谦君子,拈花微笑,落英缤纷。但是真情从哪儿来呢?读国元老师的文章,感触最深的就是他的每一篇文章都用情至深,一心一意,从不浪费笔墨,也从不敷衍读者。一个文学大家,一个性情中人,才会将自己的真性情倾注于笔端,字字映入心迹,感动自己的同时,更是感动了广大的读者。

有时候,最真实的最难写,需要用细节立体地塑造和艺术化的再现,才能打动读者,还原历史。但历史又是厚重的,亲切的。国元老师描写的孙铁峰就是如此。比如,本书当中对主人公孙铁峰的刻画就是如此。孙铁峰的英雄事迹多,又是一位武都当地的传奇人物,不仅文武双全,而且忧国爱民,怎样才能够塑造出一位有血肉有情感的英雄呢?除了他是军事将才,英勇善战,冲锋在前,思维敏锐,作者还细心地通过“理川百姓面对即将到来的冰雹灾害,无奈之中只能跪求神灵保佑,孙铁峰没有犹豫,及时的命令士兵发射炮弹驱散乌云,终于使冰雹灾害幸免”的故事生动的描绘了主人公对民众的关爱之情。书中,像这样的小故事还有很多。读来,饶有兴趣。

读陇南红色革命历史绝绕不过民族真英雄孙铁峰,国元老师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创作的纪实作品《黎明的微光》,是我市不可多得的红色题材作品,以民主革命时期陇南人民迷惘中渴望解放的大背景,再现了当年历史,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是正能量作品,捧卷细读,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陇南文学的百花园需要更多的这样的好作品。

曾经记得,有位作家说过,一个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写出来的好作品大都是用艰苦的心路历程换来的,也是用真情换来的。真情难得,真情不易,真情就是我们投入最佳创作的原动力。文学精品传承的思想境界和真挚情怀,仿佛黎明的微光,给人希望,给人信心,特显珍贵。相信,在今后的创作中,国元老师会有更多更好的精品奉献给大家。


华(《黎明的微光》作品主人公孙铁峰之女)

《黎明的微光》问世,凝结了作者张国元的心血,历经三载,多次去舟曲(原西固县)、宕昌、武都等地,多方搜集查阅有关资料,走访了有关的前辈们,竭诚倾力完成了这部红色长篇纪实作品。

虽然我没有亲眼目睹父亲及他的战友们,为了民族尊严、疆土完整,驰聘沙场,身先士卒、浴血奋战的场面;没有亲眼目睹在解放前夕,父亲利用第八区保安副司令身份和地位,怎样掩护着陇南地下党的活动和人身安全的;没有看到父亲到了西固任县长后,为早日暴动起义,做着各项发展、壮大武装力量的准备工作;没有看到父亲组织力量为解放大军筹备三千多石储备粮食不容易的经过;没有看到聚集在西固驼岭山、龙山寺三百多人准备暴动起义的那庄严而神圣的壮举场面。但我通过父辈们的讲述和一些史料记载,让我清晰的听到想到了那遥远的故事里,在特殊恐怖的环境气氛中,父亲是怎样顶着外围的风险,顾忌着不让伤害老百姓的生命及财产受到丝毫伤害,来举行暴动起义这个壮举的?是一个经过训练有素的军人的责任和担当;是父亲坚定的信念和他曾历出生入死、枪林弹雨中带兵作战经验的支撑;是他因有老百姓的拥戴和缜密的组织部署、团结凝聚了正义的力量,才使父辈们成功了伟大的义举!

新中国成立了,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给了他很大的信任、荣誉和待遇。父亲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呕心沥血、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工作。今天我根据党和政府给于父亲的信任和荣誉,领略了父亲的革命精神和高尚人格。我在整理父亲的日记过程中,从字里行间里闪烁着他思想的火花。

父亲铁骨柔情,淳朴、善良、正直、坚毅。凡是他驻守过的地方,都留下了老百姓赞扬的口碑。他爱憎分明、爱国爱民的这些品质和作风的体现,决定了他一生不变的信念,那就是他由一个有良知的军人,逐步转变成为真正的革命者,也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光明前途的奋斗着。他在各个历史时期,对国家、对民族作出的贡献功不可没。父亲先后任武都军分区副司令,武都专署建设科长,交通科长,农、林、水、保组组长和民委副主任等职务。一九五七年七月,代表武都专区,率劳模团去北京参加劳模大会,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及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父亲被卷入这场劫难,他忍受着极大的委屈,但他对党始终无一点怨言,始终坚信党的政策。平反后,凭着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之情,仍夙夜在公、勤勤恳恳地为党工作着。父亲曾是甘肃省第三、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一九七七年底,正当他准备出席省人代会时,一病不起,医治无效,于一九八一年二月六日,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享年77岁。

《黎明的微光》一书,真实的反映了解放前夕在中共陇南地下党的领导下,父亲率领西固军民高举义旗,投身到人民怀抱的革命历程。作者将这段红色历史,写成红色纪实文学作品。读后让人感觉好像身临到那个遥远的岁月,辉煌战斗的历程的再现,清晰地映入我的脑海,遥远的时空不再遥远,巍巍中条山、西固驼岭山,显得异常亲切。我的眼前常展现出父亲高大形象,眉目皎然,难以忘怀。使我的灵魂又一次得到净化和慰藉。他们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将激励着我们世代相传。

借这个平台,让我再一次深深地感谢作者张国元先生,是他以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从尘封已久的史料中挖掘出闪光的素材,谱写成纪实文学,这是一份本土爱国作品,他将是一份永久的精神财富,来激励读者,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和一份深深的纪念!

 

毛树林(市文联主席):

大家的发言都非常精彩,前面蔡主任对这部书有了一个高度的评价,他说这部书渗透了作者的心血和人生理想的追求,这个评价是非常准确的。刘主任说在他的启发下,国元先生的创作思路有了一个变化,有了从小我到大我的重大转折,从小情小调到重大题材的书写,包括后面同志的发言,对国元先生这部作品集,以及他的整个创作也都谈得非常透了,很全面,我就没有必要再重复。

我谈两点建议。第一,把这部书放到红馆里面,里面的内容涉及到哪个县就往哪个县的红馆里放。红馆可以掏钱购买这部作品,有领导来检查、参观的时候,可以把它作为礼品赠送。张永祥的《铁血红旅》出了3000册,已经卖完了,有次给我发短信,说他又要加印2000册,这本书在成县红馆里面供不应求。要把它变成畅销书,畅销的过程就是对先辈们最好的纪念和他们精神的传递,我们的主要目的在这。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传递先辈们给我们留下来的人生抱负和人生理想,现在有些人们比较富裕了,但是过的很空虚,没有追求,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教材。

第二,纪实文学非常难写,我们倡导陇南的作家进行纪实文学的创作。这几年我也在不断地实践,我越来越感觉到,纪实文学这个题材上,会有越来越多厚重的作品,纪实作品中真实的史料价值是永远不可替代的,纪实文学也可以获诺贝尔文学奖。

附:

一部真实可信的历史纪实作品

王丕显(“西固起义”参与者之一,时任自卫队中队长)

《黎明的微光》出版了,可喜可贺。我作为书中的人物之一,为之十分高兴,因为我亲自参加了“西固起义”。当时我任自卫队中队长。起义前夕,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二军送去了起义书。

西固起义,是发生在一九四九年十月三十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但陇南还未解放的西固县(现舟曲县,属武都管辖)。是一次革命的行动,是在中共陇南地下党的领导下,西固县的军民摆脱国民党反动统治,高举义旗,在县长孙铁峰率领下,终于起义,投身到人民怀抱的一次行动,是甘肃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为了把这一事件真实地再现出来,达到承前启后,教育后辈不忘历史,热爱祖国的目的。张国元同志不辞辛苦,历经三年,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访问了至今仍健在的参加了西固起义的人员,创作了历史纪实作品《黎明的微光》一书。《黎明的微光》材料翔实,真实可靠,书中的情节是真实的,人物也采用了真实性名,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再现西固起义的历史纪实作品,对于当前开展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也有“存史、借鉴、教育”的史料价值和社会功能,为读者了解、研究陇南的历史,汲取历史教训提供了可资学习,参考借鉴的历史资料,更为青少年进行爱党、爱国、爱家乡教育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教材,再次表示祝贺。

二0一三年六月二十三日

附:

致“西固起义”

王润槐(“西固起义”参与者王玺同志之子)

“西固起义”是在中共陇南地下党甘南工委的直接领导下,中共西固地下党支部具体实施的一场地方革命。我是西固地下党支部五人成员之一王玺的独生子,是西固起义的直接知情者。时年四周岁,对家父参与领导和参加的起义活动记忆深刻。一九四九年十月国民党军二四七师部队二次攻城围剿捕杀起义人员,悬赏通缉我们母子,险遭杀害。

新中国成立后,父亲多次给我讲述起义的重要情节,曾三次系统地详述了西固起义的前后过程,意思是让我真实详备的知道西固起义是怎么回事,以备在当时繁复的政治运动中我们这种出身的人对这件事说得清楚明白。

“西固起义”是解放战争在陇南西固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各族统一战线在陇南西固的胜利。国元先生著书《黎明的微光》纪实文学作品,是对陇南地区(原西固县属武都专区辖区)革命现代史的贡献,启迪后人对陇南现代历史有准确、全面的认知。作为陇南人,应该了解真实的陇南历史,这是历史的使命。

对国元先生严谨的治学精神,客观公正的负责态度,反复奔波考辩、查证,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

想此书也可告慰深埋历史长河的当年西固起义之英雄和仅存的生者了。 

二0一四年三月二十三日

附:

读《黎明的微光》

王济民(“西固起义”参与者王丕显同志之子)

《黎明的微光》是张国元先生的又一力作,书中以真实而可信的资料描写了发生在四十年代,在中共陇南地下党领导下,西固军民高举义旗,摆脱国民党反动统治,投入到人民怀抱的一次革命行动。

书中用大量的篇幅描写了我父亲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送去起义书的详细过程及有关战斗事迹,读后令人潸然泪下,思绪万千。

在这里我要由衷的感谢张国元同志,是他经历三载把西固起义这一历史壮举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使我们充分认识了西固起义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它不但是当前进行爱国主义的好材料,又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全面反映当年西固军民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战斗过程的纪实作品。不但反映了父辈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而且给我们后辈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具有历史价值的宝贵文化遗产,对于教育我们的子孙后代,铭记历史、继承先辈遗志,发奋图强,为建设祖国,热爱家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黎明的微光》描写细致,真实、可信。我的父亲王丕显当时任自卫队中队长,深得县长孙铁峰的信任和器重,起义前夕,孙县长让我父亲为解放军送起义书,父亲不辞劳苦,冒着生命危险,从西固连夜出发,将起义书不但送到了驻扎在官亭的解放军手里,而且在途中还抓了几个国民党俘虏。在后来的几次战斗中,都完成了任务,为解放整个陇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这些事迹中,我再次领略了父辈们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的功勋,也让我学到了父辈们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在这里我对本书的作者张国元同志再次表示诚挚的谢意。

二0一四年二月

监制:李如国      编辑:魏娅娅


嗨!我是小编丫丫

负责全市优秀文艺精品的收集、整理和推介工作,凡我市文艺工作者在省级报刊、杂志发表的作品或未曾发表的优秀原创作品,参加市级以上展览的美术、书法、摄影、民间工艺作品,文艺作者个人专著出版、获奖等文艺信息,我们可在平台推介和发布。发送作品的同时,请将您的详细信息(包括个人艺术简介、生活照、作品介绍、参展或获奖图片、联系电话等)发送给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