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反重力实现了?飘升机——什么是布朗效应

 幸福快乐来敲门 2020-07-19

最近说听说有人研究出反重力了啊,到底什么情况?是真事的话那可是大新闻啊!

首先咱们得先来达成一个共识,什么是反重力呢?是阿三哥的人体漂浮啊?中二所的磁悬浮实验?这些其实都不算,他们都只是看起来不会受到重力,但其实人或者是物体都是会受到重力的啊,只不过有其他的力和这个重力平衡了而已啊。所以在这种界定之下,反重力就是指通过某种技术手段,让某个区域的这个引力场消失,或者让某个有质量的物体不再受到引力场的影响,这个叫做反重力。

那存不存在这种黑科技呢,很可惜,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看到很好的证据能够证明反重力是存在的,这还只是一个美丽的梦想啊。其实反重力一词最早吧,就是在科幻作品当中被提出来了,然后就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追捧啊。所以很多人其中还不乏一些职业的物理学家,确实都有过相关的研究。不过呢,最终没有一种是能够经得起推敲啊,或多或少呢都偷换了这个反重力的概念啊,就和这个永动机差不太多啊。其中呢有这么一种方法,在上个世纪讨论的比较多啊。这个方法起源于美国的一位发明家,叫做托马斯布朗。

布朗还在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次他就在研究这个X 射线管。这个X射线管呢就是从最早的阴极射线管演化过来的,比如说这边是阴极,发射的这个电子束,然后打到这个阳极的表面,如果通过这个材料的调整或者是电压的调整,就是这个电子书的能量他比较高的时候,那打到阳极表面,有一少部分能量就会以X 射线的形式体现出来了,这就是x 射线管。布朗当年就发现说如果在这个X 射线管的下边放上一个称,那当这个X射线馆工作的时候,它的重量呢就会减少或者是增加啊。具体是减少还是增加呢?得取决于你这个正负级的摆放位置,就是正着放和反着放他不一样啊。说白了就是这个X 射线管在通电的情况下,沿着某个特定方向上产生某种力了,能明白吧?

那这个现象现在一般叫多比菲尔德和布朗效应啊,其中呢比菲尔德是当时布朗的天文学老师。这个效应引起了布朗极大的兴趣啊,此后他大部分时间就都在做相关的这个研究和发明,还申请了几个专利。

要知道啊,物理学当中其实所谓的效应就是人们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来的一些现象啊。如果能用已知理论解释清楚,那就不足为奇了。但是如果说某个效应它对应了未知的新理论,那确实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儿啊。

可是这个比菲尔德布朗效应是到底是如何形成呢?能不能用已知理论来解释呢?其实这个效应的关键在于非对称电容,不是材料的非对称,通俗的说就是这个阳极和阴极它得长得不一样大。他更具体的其中一个定义还得需要满足电晕放电的条件。比如说这上边是一根这个细铁丝,下边呢是一个比较厚的金属板,或者是一个这个金属薄片,然后两个电极之间他存在的一定距离啊,那此时在他俩中间加上一个这个高电压,那就会出现这个所谓的布朗效应啊,为啥呢?首先你施加了电压之后,他就会产生一个非均匀电场啊,然后这个电压还得比较高啊。这个电场强度要在每厘米大概三十千伏左右啊,那这个场强一般来说就是空气能够被击穿的这个量级。但是因为细铁丝附近的这个场强会比较大,所以实际当中可能用不到这么高的电压。那直到细铁丝满足了电源放电的条件啊,这就类似于这个间断放电。此时细铁丝电极附近的这个空气就会被击穿电离,什么意思呢?就是空气在强大的电压之下就被拆成电子和原子核了。附近的空气给电离了,那又因为小电极接的是正点,所以他会疯狂的抢夺电离出来的这个电子啊,但是负极他就会疯狂抢夺电离出来的带正点的这个原子核了。这回一出事了,当原子和向下运动的时候,他就会和其他的这个空气粒子发生碰撞啊,此时就会产生向上作用的力。笼统的说我们可以把它叫做离子风,或者叫做离子推进器,也有叫飘升机的啊。

反重力实现了?飘升机——什么是布朗效应

那不过确实有很多专利啊,是基于这个效应做的一些发明。那了解了原理之后也就不难了啊。有条件的读者,你们可以尝试做一下这个实验,就是上面的这个电极,就用这个细铁丝儿就可以了,然后下面的电极呢,可以用这个锡箔纸来做成这个长方形,然后找一些稳定的这个小木棍,把这个电极给他稳定住啊。那为了能够平稳的飞行,我们可以把这样的这个一组电极给它复制成三分,就形成一个三角形啊。这样就可以在这个桌面上力度了啊,然后分别去施加这个高压直流电啊。就这个高压发生器,可能一般人没有,不过在网上也能买到。这个电极的正负理论上,正反着接都一样。然后你就会发现这个轻薄的飞行器,他确实是可以飞起来的啊。

网上甚至还有一些类似的这个制作的教程啊。不过他们本质上就是受到了离子风的影响啊,跟所谓的反重力完全两回事儿,没啥神奇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