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联“四口围犬终成器,口多犬少”,和尚对出下联,让人拍案叫绝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0-07-20

中国对联文化源远流长,经过几千年的继承和发展,今天的对联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文学形式,比如,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前贴春联,给老人写几副生日对联,于是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对联文化如此流行?其实,归根结底,是因为对联来自生活,可以高于生活,与那些高、低文言文研究相比,对联真正达到了人们的共同欣赏。

中国对联文化源远流长,经过几千年的继承和发展,今天的对联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文学形式,比如,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前贴春联,给老人写几副生日对联,于是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对联文化如此流行?其实,归根结底,是因为对联来自生活,可以高于生活,与那些高、低的国学相比,对联真正做到了共同欣赏。

从古到今,有许多文人对对联文化有着特殊的兴趣,他们有的用对联选才,有的用对联交友,有的用对联讽刺贪官,有的纯粹是为了陶冶情操,唐代的李白喜欢背诵诗歌,回答正确,他曾经路过青林口镇,写了一副对联“青林口,白铁匠,红火炉,黑木炭烧,南来北往斗东西”。

这副对联一出版,连他都拿不到,只好拼命喝酒寻找灵感,他怎么知道李白喝得越来越多,最后喝醉了,第二天,他似乎忘记了昨晚的对联,卷起毯子离开了小镇,对联变成了一对残疾夫妇,几千年来,有很多有才华的人渴望尝试,归根结底,没有完美的对联,可以说是几千年来的绝对对联。

到了宋代,苏轼的对联文化更加娴熟,无论是官方史还是民间史,都流传着许多苏轼对联的趣闻,苏轼有一个好朋友,他是一个得道的高僧,他叫佛印,佛印从小就学习儒家经典,三岁就能背诵《论语》和数百种思想流派,到五岁时,它已经写了一千多首诗,从小就被称为神童。

宋神宗很佩服他的品格,给这枚佛印取了一个法名,叫“佛印大师”,苏东坡也很喜欢佛教,他常与佛印一起谈经、道,品诗、品茶,他们无言以对地谈论着对方,他们还互相取笑,成为一对“快乐的敌人”。

一天,苏轼和佛印一起旅行,在路上,他看见几个木匠忙着来来去去,苏轼很好奇,就上去看看是怎么回事,他走近一看,发现木匠正在雕刻一只小狗,很快,木狗就准备好了,苏轼手拉手地看着,突然,他灵机一动,对佛印说:“我突然想到一副上对联,我想知道你能不能做一副下对联?”苏轼没有等佛印回答,他说对联“四狗围攻终器,多狗少嘴”。

这副对联实际上是一副脱节的对联,首先,“器”字有四个“口”,中间一个是“狗”,因此,据说狗的周围有四个嘴巴,而且嘴巴比狗还多,可以说,双音节对联是对联中一个非常困难的课题,如果心里没有墨,词汇量也不多,就很难随意处理。

这时,佛印也制造了困难,这时,两个人扛着一块木头来到这边,佛印稍微想到第二副对联,就张嘴说:“两个人抬着木头走,木头短木头长,”,第二副对联也是一副脱节的对联,重点是“来”字,在古代,在写“来”时,两边都有“人”字,中间有一个“木”字,因此,两个人抬着木头,中间的木头很长,两边的人都很短,所以他们说“人短木头长”。

第二副对联一出,可以说是一个奇迹,现场几位木匠相互鼓掌,就连寿司也笑着拍手,令人惊奇的是,汉字和汉字的结合仍然让我们如此着迷,这副对联也被后人记载下来,堪称奇葩。

如果我们想学好对联,不妨读几本对联好书,久而久之,我相信我们也会成为对联专家。

今天的话题:第一副对联是“四只狗围着最后一个装置,多嘴少狗”,你能做一副合适的对联吗?欢迎在下面留言,让我们一起学习和分享。

中国文化大观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