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在旅途,听着书,跑着步,让身体和灵魂同时上路

 焦际空间 2020-07-20


       古老的印第安人有个习惯,当身体移动得太快的时候,会停下脚步,等待自己的灵魂前来追赶。 在旅途中,我们的身体和灵魂是难以同步的,一次绝佳的旅行,身体和灵魂高度协调一致的。    

        樊登读书会昨天举行了大型的义跑活动,五公里的行程不算长,经常拿心灵说事的自己却被身体拖了后腿,还好有书友们的激励,坚持跑到了终点。

         我们经常说“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也就习惯了宽容自己。夜里听“彩霞夜读”的文章《带着灵魂去旅行》,也就明白我们的“身体和灵魂”是生死相依的。身在旅途之中,灵魂或许不能点亮烛火领着道路,但会做无声无息的陪伴。

        彩霞说的真好,都来试试吧……

         2015.11.30.     周一

…………

        古代文人的个人史,也是整部中国历史的血泪史,圣贤们像风一样从我们的身边飞逝,我们置身于风中,感受着他们的希望与无奈

        李固乃东汉之当朝大儒,不屑玩权弄术,耻于歪门邪道,就像武侠世界中的名门正派,必须等对手做好准备,拉开架式,这才出手进招。如同一个认死理的犟老头,对任何人都是老套路:循循善诱,讲理明义,期盼着收到“仁者无敌”的效果,结果自然是惨兮兮的。

        突然间记起水浒传中也有个“李固”,却是个十足的恶人。两个“李固”都不适于立足当下,这就需要有足够的智慧来改变身边的人或界。昨晚“彩霞夜读”的是《改变,从我开始》,那就听赵老师的吧!

       2015.12.1.        周二

…………

      “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建安诗人中,曹操的对酒当歌、曹植的名都白马、王粲的登楼赋哀、陈琳的饮马长城……,星辰灿烂,谱出了中古文学的佳音。 建安诗人们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以及对涤清天下的渴望,悲天悯人的情操配合建功立业的壮志,正是建安风骨的精髓。

        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从黄巾起义到魏明帝景初末年,大约五十年时间。建安时期的文化裂变,使得各种文化思想能够纷纷登场以及流行,建安文人们也无不具备着追求理想积极通脱、直抒胸臆质朴刚健的时代特质。

        “烈士常悲心,小人偷自闲”,今天我们念起当年建安烈士的诗,感到最普遍最深刻、最能激动人心的,依然是那在诗中充满了时光飘忽和人生短促的思想与情感。建安时期文坛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

       2015.12.2.        周三

…………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一切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灰飞烟灭。

        魏晋年间,名士多为艺术名流,其作品情真自然,如出水芙蓉,一反错彩镂金之俗美。佑军之书清洒飘逸,一反隶书之厚重之气;陶诗亦清纯淡雅,入于悠然之境。况乎其间家国之乱甚矣,故魏晋之名士多退而任自然。

        “魏晋风度”是当时的士族意识形态的一种人格表现,并成为当时的审美理想。正是因为精神的超俗,“托杯玄胜,远咏庄老”、“以清淡为经济”,以隐逸为高等这样的人事哲学观,才能造就那传奇的《兰亭序》,还有《桃花源》。

         以今人之眼光,“清谈未必误国”,只是“桃花源”难再得!

       2015.12.3.        周四

…………

        你手执羽扇,静伫远眺,期待的目光穿越千年风霜,在如雪的月光下漾开……你期待上天再借你一点时间,哪怕仅仅多一个春秋冬夏。你倾整整半生的“鞠躬尽瘁”,终敌不过岁月沧桑。一声轻叹,一抔苦泪,成了你对蜀国一份永远不言放弃的千古期待。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是后人对诸葛武候的赞誉,他以其不可测度的智慧,鞠躬尽瘁的精神,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意志,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依然成就千古传颂的风流人物. 

        在中国古代杰出的历史人物中,诸葛亮是最为声名煊赫的。他超越了他生活的时代,历代不衰、千古传颂。他突破了阶级界限,古往今来,众口界碑,受到普遍称赞歌颂。如今更是超越了地域限制,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颂。

       2015.12.4.        周五

…………

         “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见于《世说新语笺疏》:说的是孔融四岁时候,与兄弟一起吃梨,他一直拿最小的梨吃,父亲询问时他回答:“我是小孩子,按理应该拿小的。”孔氏宗族们对他感到惊奇,断定他聪明过人。

       孔融绝对是个聪明人,却不懂掩饰自己。聪明人都有自视过高、瞧不起他人的毛病,听不进相反的意见。如果不能战胜这个弱点,聪明就可能成为一把自伤的利剑。聪明人注定是要挑剔他生活的这个世界的,因为“性格决定命运”。

        孔融若活在今天,会是个很好的时评家,每天褒贬时事,像我们生活中的一面镜子。古人曰:以人为鉴,可以明白得失。但即便是当代,也有人讨厌太透明的镜子,因为那里面反映的缺点最清晰。

       孔融说:梨让就让了,这胜利的果实,我可不会拱手让人的,一切都要靠自己争取!

        2015.12.5.        周六

…………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国人也以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

        中国古代的“礼”和“仪”,是两种不同的概念。“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 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

        昨天参加了段淑玲老师的课程,学习了“商务礼仪与职业形象”的相关知识,收获很大。古人讲“礼者,敬人也”,礼仪是一种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亲们有时间多学习了。

         一天的时间或许不能记忆太多,却将一句话牢记于心:你只负责精彩,结果交给上天。 真的是这样,今天你将该如何去精彩?

        2015.12.6.       周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