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去年来常不老,春比人顽

 焦际空间 2020-07-20



     “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鲁迅《送灶日漫笔》       有一段民间的大白话更有意思,凡人曰::“今年又到二十三, 敬送灶君上西天。 有壮马有草料, 一路顺风平安到。 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灶君答:“一年没吃一点啥,临走灶糖粘嘴巴。像你这等好人家,叫我咋给玉帝夸?”       通过这些有趣的故事,看得出灶王爷比起世间一些当官的可亲多了,他没有纪检委的铁面无私,但也不是那种只会吃卡要的难缠小鬼,应该是一位通情达理、圆滑世故、稍加贿赂就替人消灾免祸的好好先生。      今日是腊月二十三,农历的小年。群友们不要忘了在“最佳群主”投我一票噢,我请大家吃芝麻糖。    

      2016.2.1. 周一

………… 


       识个情人,恰止二年欢会;似赌赛、六只浑四;向巫山,重重去,如鱼水;两情美,同倚画楼十二,倚了又还重倚。两日不来,时时在人心里;拟问卜、常占归计;拚三八清斋,望永同鸳被;到梦里,蓦然被人惊觉,梦也有头无尾。

      这是一首词谜,字里行间暗藏多处数理,例如:“二年”是二十四个月;“两日”是二十四个时辰……仔细琢磨,还能找到几处与“二十四”有关的隐语,很有趣味,亲们不妨试试吧!


       对于现代城市人来说,年前家里的大扫除,已经成了例行公事。即使不是特别愿意(远不如“支付宝集福”和“微信抢红包”的诱惑大),但也不得不去参与其中。平日里懒些无关紧要,传统习俗一定要传承下去的(受不了老妈唠叨、老婆骂才是真的)。      “二十四,扫房子”,前几日我家已经扫过了,你家扫了吗?

     

       2016.2.2. 周二
       

…………

       生命之中,应该有这么一个暖暖的冬日,只有在这样的天气中,才有闲情谈论起淮南子,谈论这个贵族的发明。有这么一个冬日真好,可以忘记淮南子是何人,只管吃驴子拉着石磨,转圈磨豆子做成的豆腐。     “二十五,做豆腐”,过去老百姓平时吃不上豆腐,豆腐算得上是“好吃的”。到了这天,大家做好豆腐储备起来,以备正月里食用。豆腐因与“头富”音相似,所以也被人们寄予了新年要“富贵”的期望。       当房子扫干净了,还要糊窗户。扫房子,扫掉的是往年的不顺心;糊窗户,糊上的是来年的好盼头。现在窗户都换成玻璃的了,擦玻璃随之成了重头戏,擦去的是旧时烟尘,擦不去的却是明净的心情。      

     2016.2.3. 周三

…………

      独饮对辛盘,愁上眉弯。楼窗今夜且休关。前度落红流到海,燕子衔还。书贴更簪欢,旧例都删。到时风雪满千山。年去年来常不老,春比人顽——《卖花声·立春》       天寒到了极点,就该立春了,老天也开始让风儿传递还乡的暖意。春天便在“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中,缓缓来到我们身边。尽管“开眼犹残梦,抬身便恐融”,但树增年轮人增岁,新岁总比旧岁好。

    “二十六 ,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旧时经济不发达,只有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肉本身就代表着富裕,而红烧肉更能表示来年的日子会红红火火富裕十足。

     瞧你们这几天让“支付宝”给忽悠的,都没好好买年货吧?就算抢不到“敬业福”也没关系,割二斤肉回家,咱还有口福是吧!      

     2016.2.4. 周四

………… 

      数字除了用来计算、表达具体数目概念之外,还具有丰富的隐喻意义。数字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当它用来说明问题时,能说的更准确更具说服力。当数字与文化联系在一起时,便具有了一定的指代意义、民族性。

      在中西方文化中,“七”都代表着吉祥和吉利,是古代自然科技与人文科学的一种结合。 汉字语言由于特殊的发音和构词结构,拥有着丰富的谐音、谐义文化,其中以数字体现的最为充分、全面和淋漓尽致。


     “二十七,宰公鸡”,人们的潜意识中还是认同“雄性为大”的观点,过年这么隆重的节日,自然也就要宰一只公鸡了,而且公鸡本身也漂亮,雄赳赳的显着气派,寓意“大吉大利”的好名头。时代变化了,但我们期盼吉福的心情没有变。      “二十七赶大集”、“二十七洗疚疾”……还有这么多事要忙啊。除了在“最佳群主”里给我投票不能少,除夕晚上再把“敬业福”来集。    


      2016.2.5. 周五

………… 

    “不蒸馒头争口气。可这个气呢,是奋发图强的志气,不是小肚鸡肠的怨气。为了芝麻大点的事儿,就把自己折腾得死去活来。这样值吗?生活是有很多摩擦的。多一点宽容,多一点忍让。不是就完了吗?”

——湘玉·《武林外传》


     “不蒸馒头争口气” ,原本出自是一句民间歇后语,用来形容做人要有自信、要有骨气。不管命运给我们怎么糟糕的一副牌,都能把它打出自己的玩法,这也就是所谓的争气了。     “二十八,把面发”,这发面就是为了蒸馒头。过年吃的馒头,都要点个红以示吉庆,祈盼在新的一年里家庭和和美美,顺顺利利。现在过年怕麻烦在家蒸馒头的少了,那就更要把日子过好,给自己争口气。      除了把面发,还要贴花花,就是贴窗花福字等等,意味着来年亲们都会有钱花随便花。

      我也想的美一点:不要敬业福了,直接发红包给我吧!

     
      2016.2.6. 周六      

…………

      近日朋友圈流传着一个段子:假如有人承诺“大年三十,我群发万元红包”……请你不要相信,因为今年没有大年三十。有好友问我:难道今年没有除夕,群主,你怎么看? 我也不是很明白:此事定有蹊跷。       在中国民俗中,年就是一个轮回,春节就是除旧迎新,只要前一个轮回走到了尽头,不管最后一天是腊月二十九还是三十,都可称之为“除夕”。虽说今年的腊月只有二十九天,那腊月二十九也就是除夕,说大年三十也是可以滴。

      昨天下午开始,各类新年祝福信息便扑面而来,都怕除夕夜祝福太多,路上拥堵,又怕耽误抢红包,纷纷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既然如此,那今个儿晚上盯着敬业福期待分红吧,零点钟响时我顺溜溜地发个《忘情天书》午夜版。      “二十九,去打酒;大年三十熬一宿”,前几天就把焦氏宗亲酒(学习春晚植入广告)带回家了,专心熬年就行。

       还有一件事:凌晨三点有人发红包。

       除夕,团圆!平安!


       2016.2.7. 周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