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费型社会,我们到底迷失了多少?

 焦际空间 2020-07-20



        “在全球化和消费主义的这趟欲望号特快列车上,你不上车,就会被时代抛弃,你上车了,又会迷失自我……

        这其实是一个巨大的商业阴谋,你不觉得现在的东西越来越不耐用了吗?就是为了让你不停地购买……

        追求一夜暴富的知名激情绝不是感官邪恶,而是穷人的梦想;穷人秘而不宣的愿望不是‘各取所需’,而是‘各取所欲’。富足与无休无止的消费乃是穷人的理想:它们是苦难荒漠中的海市蜃楼……”

        若问问现代人对生活的理想,不再是上世纪80年代的理想主义、精神愉悦,整个社会都在经历着一个繁茂的“物欲时代”。

       物质使人们的心理期望值不再需要想象,而是那些有三六九等之分、明码标价的现实填充物,等待你去领取。

       这就是消费社会的可怕之处,数量取代了质量,复制取代了手工,升级取代了停顿,极品取代了耐用品。

        正如古龙所说的“骑最烈的马、喝最名贵的酒、交往最难征服的女人……”,难道这就是我们生活的意义吗?答案肯定不应该是这样的,但现代人却演之愈烈。

        于是,“成功学”泛滥一时,成功者的标准模板是:高收入、大房子、全私享。

        这种“高大全”的盛景的确蔚为大观,它堪称是“智力竞赛”(脑力劳动者和嘴力劳动者)、“财务竞赛”(企业老板和高管)和“体能竞赛”(熬夜、加班、应付人际关系)组合而成的“超偶像天团”。

        生活向着“更高更快更强”前进,人生却向着“更猥琐更自私更有压力”一路滑坡。

        现代人的生活密度和信息量很大,一年的经历相当于古人的三年。这样一来,人生似乎不曾虚度,年过半百却已活得够份。

        这种生活密度不空闲却浮华、不放松却紧张、不舒心却忙碌。

        究其实质,是人类自己把自己变成了一具消费终端机。

        原本,我们高调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低调生活,实现财务自由就是为了让自己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这种生活就是拥有闲暇、让好事儿自然地发生。

        然而,现在的我们已经享受不到闲暇的乐趣,更不具备让好事自然发生的能力了。

        “蓝瘦,香菇”,不说了,想想好事儿怎么发生吧!




2017.8.13于山西运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