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编柳篮……缠簸箕”,这样的喊声以后还会有吗?

 焦际空间 2020-07-20

         前两天看到姚老师发的两张照片,拍的是某个老乡编簸箕的手艺活儿,立马就是眼前一亮。

          在上个世纪,村里家家户户都离不了这些个编织而成的家伙什儿:簸箕、柳篮、篓子、篮子……

         用得久了自然要修修,于是就专门有人走村串户的,喊着“编柳篮……缠簸箕!”

          估计这簸箕大家都还有些印象,可柳篮长什么模样,怕是都记不起来了。

          最近一次看到柳篮,也是好几年前的事儿了,那时它“狼狈”地和柴禾们挤在一起,都被老鼠啃得差不多了。

          十几岁时,家里推磨,麦子都是放在柳篮里的,到磨房里由它的“兄弟”们配合着,来来回回地倒腾十好几回……

           后来,磨面越来越自动化了,它也就越来越靠边站了。

          家里的簸箕到现在都还完好着,只是也不常用了。

          直到现在,我都还没有学会和这家伙“和谐相处”,每次簸个麦子豆子什么的,不是“自欺”,就是“被它欺”,要不就是很干脆地洒了一地。

         不光是我,绝大多数的男同胞都是使不了它的,使用权基本上被村里的女人帮“霸占”着……

         柳篮和簸箕到底是荆条还是柳条或榆条编的,我分不清楚,也没想过去分清楚。

         到是很喜欢看人家怎么修,那些编柳篮簸箕的手艺人都是邻里八村的,不光手巧,还个个都能说会道。

          哄得主妇们高兴了,回家多擀点面条,中午带家去吃顿饭。

          也有不好的,个别手艺人爱拿小孩子开玩笑,“跟我走吧,带你去找你亲爸亲妈去”……

           一般没事,偶尔出了个“二般”,逗哭了孩子,孩子她妈会一顿臭骂,饭也甭想吃了……

          社会在发展,这项传统的手艺活儿也在越来越稀有了,不过我们也不用担心,它会不会彻底的消失。

          它会在传承中调整变通,由粗放走向精致,走向高雅……




 2017.9.16于山西运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